当期目录

    2011年, 第38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11-10-08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综述
    细胞荷载溶瘤病毒
    徐尊佑, 毛立军, 陈家存
    2011, 38 (10):  723-725. 
    摘要 ( 627 )   PDF(704KB) ( 1828 )  
    溶瘤病毒是一类仅在肿瘤细胞内特异增殖的新型病毒载体,具有高度的肿瘤靶向性和良好的转染率。局部注射溶瘤病毒治疗体表肿瘤已获得显著疗效,但全身应用后机体的免疫防御机制明显限制了溶瘤病毒的治疗效果。细胞荷载溶瘤病毒可能是克服这一瓶颈的有效策略,为治疗肿瘤提供了新的平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间充质干细胞对肿瘤细胞的分子作用机制
    姜景岩, 李栋, 王玉霞, 等
    2011, 38 (10):  725-728. 
    摘要 ( 699 )   PDF(708KB) ( 1885 )  
    间充质干细胞(MSC)不但对肿瘤细胞具有良好的靶向性,而且可以直接抑制肿瘤生长或作为新兴的基因治疗载体在肿瘤局部持续高效地表达外源基因,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同时,MSC也可通过促进肿瘤间质重构和肿瘤血管形成、抑制肿瘤局部机体免疫以及改变肿瘤表型而促进肿瘤生长。相反的作用机制可能与MSC的来源、异质性、肿瘤细胞微环境或其他未知因素有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1在树突状细胞肿瘤疫苗中的作用
    许英艺, 陈玉强
    2011, 38 (10):  729-732. 
    摘要 ( 792 )   PDF(700KB) ( 1827 )  
    在肿瘤疫苗中树突状细胞(DC)是启动抗肿瘤免疫的主要辅助细胞。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1 (SOCS1)对细胞因子信号转导具有抑制作用。最近的研究表明,抑制DC中SOCS1的功能对提高肿瘤疫苗的抗肿瘤活性具有重要作用,并且在如何抑制其功能的方法上也取得了重大进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靶向PTEN的肿瘤相关微小RNA
    杨硕, 高艾
    2011, 38 (10):  732-735. 
    摘要 ( 699 )   PDF(686KB) ( 1746 )  
    微RNA(microRNA,miRNA)是通过基因转录后沉默来调控基因表达的内源性非编码小RNAs。其中miR-21、miR-17-92、miR-214、miR-26a、miR-221、miR-222等可以通过与PTEN mRNA 3’-UTR互补结合来抑制PTEN磷酸水解酶表达,而PTEN在细胞的增殖、凋亡、转移与侵袭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低表达会导致肿瘤发生发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活化转录因子4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耐药
    张竹红, 付志燕, 刘成虎
    2011, 38 (10):  735-737. 
    摘要 ( 726 )   PDF(627KB) ( 2008 )  
    ATF4是活化转录因子即循环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家族成员之一。ATF4在肿瘤中受肿瘤微环境因素的诱导其表达上调,并进一步影响肿瘤的生长、凋亡、浸润、转移及耐药。因此,ATF4可能作为肿瘤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ox4基因在肿瘤中的作用机制及异常表达
    周永春, 王熙才, 黄云超
    2011, 38 (10):  738-741. 
    摘要 ( 1001 )   PDF(714KB) ( 2573 )  
    近年的研究显示sox4基因在多种肿瘤组织中呈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密切相关,其作用机制涉及对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凋亡等多方面的调控。深入研究该基因与肿瘤的关系,有望为研发肿瘤的特异性诊断标志和治疗靶点提供新的思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在肿瘤中的作用
    张宏波, 刘锦
    2011, 38 (10):  741-744. 
    摘要 ( 786 )   PDF(705KB) ( 1778 )  
    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IF)是一种独特的促进肿瘤发生的细胞因子,可直接参与癌基因诱导的恶性转化并调节细胞的分裂,也可间接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凋亡、促进肿瘤侵袭及血管生成等多方面作用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针对MIF的肿瘤生物靶向治疗可能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途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迁移率族蛋白A1在肿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周锐, 王圣应
    2011, 38 (10):  744-747. 
    摘要 ( 682 )   PDF(700KB) ( 1832 )  
    高迁移率族蛋白A1(HMGA1)是非组蛋白染色质蛋白超家族的成员,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细胞核中,主要参与对基因表达转录的调控。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人类恶性肿瘤中都有HMGA1异常表达,其在癌症的发生发展中可能有重要的作用,但具体致癌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构建的HMGA1转染系统在以后的肿瘤研究中将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也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与肿瘤转移
    张敏, 任德莲
    2011, 38 (10):  747-750. 
    摘要 ( 730 )   PDF(636KB) ( 1727 )  
    新近研究发现,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ACC1)在人类多种肿瘤中存在异常高表达,作为HGF-MET信号通路的关键调控者,可以明显上调MET蛋白的表达,促进肿瘤细胞的运动、侵袭和转移。进一步的研究将有助于阐明肿瘤转移的机制,同时也为肿瘤转移靶向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获取肿瘤抗原的研究方法
    方晓瑞, 郝萍
    2011, 38 (10):  750-753. 
    摘要 ( 738 )   PDF(741KB) ( 1876 )  
    如何获取新的肿瘤抗原是目前肿瘤研究的热点。根据抗原表位和其配体结合的性质,通过某些特定的实验分析技术从抗原刺激的T细胞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层面分离鉴定可以得到未知抗原及其表位,甚至是它们的氨基酸序列,因此肿瘤免疫的分子机制将会越来越清楚。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氩氦刀冷冻消融术与抗肿瘤免疫效应
    宋春慧, 赵文华, 刘元水
    2011, 38 (10):  753-756. 
    摘要 ( 754 )   PDF(649KB) ( 1899 )  
    氩氦刀冷冻消融术作为一种肿瘤物理消融治疗方式,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等特点,研究表明其效果不仅在于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机体抗肿瘤免疫状态的激活对抑制局部肿瘤生长及消除残余肿瘤细胞也起着重要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质子磁共振波谱在脑胶质瘤中的临床应用
    孙久波, 郝俊芳
    2011, 38 (10):  756-758. 
    摘要 ( 731 )   PDF(636KB) ( 1800 )  
    质子磁共振波谱(HMRS)是研究人体器官、组织代谢、生化改变及化合物定量分析的惟一无创方法,对脑胶质瘤的诊断、分级、鉴别诊断、放射治疗靶区勾画及预后评价具有重要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n-3多不饱和脂肪酸在乳腺癌综合治疗中的作用
    张峰, 陈益定
    2011, 38 (10):  758-761. 
    摘要 ( 797 )   PDF(712KB) ( 1854 )  
    乳腺癌是一种异质性肿瘤,代谢异常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改变乳腺癌细胞的脂肪酸代谢,调节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从而在乳腺癌的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中起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8F-脱氧葡萄糖PET-CT预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
    祝守慧, 于甬华, 张永
    2011, 38 (10):  764-767. 
    摘要 ( 637 )   PDF(697KB) ( 1641 )  
    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计算机断层成像(CT)已广泛用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诊断、分期和疗效评价,特别对局部晚期NSCLC疗效预测具有重要价值。它可以动态观察肿瘤组织的代谢,根据治疗前后肿瘤组织对18F-FDG的摄取变化,通过可视或定量分析,在临床或亚临床水平达到早期预测局部晚期NSCLC放化疗疗效的目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后巩固化疗
    庾旭娟, 陈志坚
    2011, 38 (10):  767-770. 
    摘要 ( 691 )   PDF(694KB) ( 1885 )  
    同步放化疗已经成为不可手术切除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LA-NSCLC)的标准治疗模式,但最佳结合模式尚未达成共识。同步放化疗后巩固化疗模式是其中之一。至今仍没有充分的证据显示同步放化疗后巩固化疗可以有更好的生存获益,其作用还有待更多的临床试验予以验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肺癌中的应用
    张安度, 韩春
    2011, 38 (10):  771-774. 
    摘要 ( 801 )   PDF(734KB) ( 1770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作为一种无辐射、无创伤的检查手段,对肺癌的诊断及分期有很大帮助,其表观弥散系数(ADC)的测定对肺癌的疗效评估也显示出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作为CT的补充手段,MRI-CT图像融合使肺癌放疗靶区勾画更为准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食管癌侵袭转移的分子生物学标志物
    范小玲, 刘文其
    2011, 38 (10):  774-776. 
    摘要 ( 710 )   PDF(655KB) ( 1798 )  
    食管癌的侵袭转移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多个肿瘤标志物有关,其中包括基质金属蛋白酶、细胞黏附因子CD44、垂体瘤转化基因等。研究表明,这些肿瘤标志物均在食管癌中过表达,影响着食管癌的进展及预后,但其特异性及临床应用价值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食管癌放射敏感性的预测
    陈博, 殷立亮, 樊伶俐, 等
    2011, 38 (10):  777-780. 
    摘要 ( 712 )   PDF(725KB) ( 1607 )  
    放疗前预测食管癌放射敏感性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现有研究认为,p53蛋白、bcl-2蛋白、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缺氧诱导因子-1(HIF-1)、环氧合酶-2(COX-2)等与食管癌放射敏感性存在相关性。对上述标记物的检测有利于预测食管癌的放射敏感性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另外还可根据正常组织放射性反应和食管腔内超声检查进行肿瘤放射敏感性预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8F-脱氧葡萄糖PET-CT在食管癌临床分期中的价值
    孙明萍, 李宝生
    2011, 38 (10):  780-783. 
    摘要 ( 787 )   PDF(699KB) ( 1296 )  
    18F-脱氧葡萄糖(18F -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CT融合图像同时具有功能解剖学信息,与常规检查手段(CT、超声内镜)相比,其在确定食管癌患者TNM分期,尤其是判断原发肿瘤长度、探查远处淋巴结和器官转移上体现出一定的优势,并且能指导治疗、评估疗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黑色素瘤抗原A家族与肝细胞癌
    张永俊, 张文敏
    2011, 38 (10):  783-786. 
    摘要 ( 823 )   PDF(716KB) ( 1566 )  
    黑色素瘤抗原A(MAGE-A)是一组肿瘤相关性抗原,主要表达于以黑色素瘤为主的多种恶性肿瘤组织中。肝细胞癌(HCC)是发生于肝脏的上皮性恶性肿瘤,患病率高,寻找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成为极其迫切的任务。目前已证实MAGE-A基因在HCC组织中高表达,对HCC诊治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小RNA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关系
    胡晓霞, 李力
    2011, 38 (10):  787-790. 
    摘要 ( 892 )   PDF(700KB) ( 1854 )  
    MicroRNA(miRNA)是一类由21~25个核糖核苷酸的非编码调控单链小分子RNA。通过对基因进行转录后的表达调控,参与许多重要的生物过程,如细胞生长、凋亡、病毒感染和癌症发展。目前,miRNA在宫颈病变中的研究主要包括miRNA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特征;miRNA与宫颈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关系;miRNA与宫颈病变预后的相关性及发生机制的研究,以及miRNA在宫颈癌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的探索。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小RNA在卵巢癌中的作用
    张春洁, 李娜, 金平
    2011, 38 (10):  790-793. 
    摘要 ( 705 )   PDF(717KB) ( 1774 )  
    微小RNA(miRNA)在卵巢癌中表达明显改变。基于微阵列芯片检测的卵巢癌相关miRNA表达谱和后续的对个别miRNA的深入研究,发现其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复发、耐药等密切相关,有望用于卵巢癌早期诊断、复发检测、预后判定及治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HIV-1 Vpr体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阻滞的研究
    佟加贝, 韩金祥, 鲁艳芹
    2011, 38 (10):  794-797. 
    摘要 ( 833 )   PDF(2064KB) ( 1799 )  
    目的研究HIV-1 Vpr诱导Hela、Lovo、HepG2细胞凋亡和G2期阻滞效果。方法构建含有HIV-1 Vpr基因的pcDNA4-Vpr重组载体,体外转染Hela、Lovo、HepG2细胞,同时设pcDNA4-CMV-EGFP质粒转染对照组、FUGENE组和空白对照组。转染后24、48、72 h,通过甲臜化合物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并使用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转染后24、48、72 h,Hela、Lovo、HepG2三种细胞的增殖抑制率、G2期阻滞率及细胞凋亡率均呈上升趋势(P<0.05)。Hela、Lovo、HepG2在转染后72 h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29.67%、27.35%、31.67%;G2期细胞周期阻滞率分别为24.9%、18.8%、32.1%;凋亡率分别为15.46%、7.7%、41.5%。结论 Vpr体外能诱导Hela、Lovo、HepG2肿瘤细胞的G2期阻滞和细胞凋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弥散张量成像在脑肿瘤中的应用
    李伟, 龙晚生, 罗学毛, 等
    2011, 38 (10):  797-800. 
    摘要 ( 582 )   PDF(872KB) ( 1784 )  
    目的 探讨脑肿瘤弥散张量成像(DTI)的特点及其在脑肿瘤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39例经病理证实的脑肿瘤患者(脑膜瘤10例,胶质瘤17例,转移瘤12例),采用Philips Achieva 1.5 T磁共振行常规MRI和DTI,在工作站上重建部分各向异性(FA)图、表观弥散系数(ADC)图和三维白质纤维束图,选择肿瘤核心实质区和对侧镜像区为兴趣区,测量FA和ADC值,并进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脑膜瘤、转移瘤和胶质瘤的FA值分别为0.36±0.08、0.28±0.03、0.18±0.06,即脑膜瘤最高,其次是转移瘤,而胶质瘤最低;FA值在脑膜瘤与转移瘤、脑膜瘤与胶质瘤、转移瘤与胶质瘤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膜瘤、转移瘤和胶质瘤的ADC值分别为1.72±0.10、1.52±0.22、1.34±0.14,即脑膜瘤最高,其次是转移瘤,而胶质瘤最低;ADC值在脑膜瘤与转移瘤、脑膜瘤与胶质瘤、转移瘤与胶质瘤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TI对脑膜瘤、转移瘤和胶质瘤的鉴别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