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2年, 第39卷, 第09期 刊出日期:2012-09-22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综述
    miR-19与肿瘤
    孙即奎, 贾志凡, 杨卫东
    2012, 39 (8):  643-646. 
    摘要 ( 804 )   PDF(927KB) ( 2478 )  
    miR-17~92基因簇编码6种成熟的miRNA,包括miR-17、miR-20a、miR-18a、miR-19a、miR-19b和miR-92a-1,是一类典型的致癌多作用子miRNA。miR-19(包括miR-19a和miR-19b)是其中最重要的致癌miRNA,在淋巴瘤、白血病、肺癌、乳腺癌、多发性骨髓瘤等肿瘤中均表达上调,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miR-19可通过抑制靶基因如PTEN、PP2A、Bim、SOCS1等促进肿瘤的增殖、侵袭和转移,与PI3K-AKT-mTOR信号转导通路关系密切,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线粒体蛋白NDUFS3与肿瘤
    王培, 程晓东, 谢幸
    2012, 39 (8):  647-650. 
    摘要 ( 1122 )   PDF(795KB) ( 2527 )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氧酶铁-硫蛋白3(NDUFS3)是线粒体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Ⅰ复合物的基本亚单位之一,在线粒体Ⅰ型呼吸过程中至关重要。早期研究中该基因突变主要导致Leigh综合征等神经变性疾病。近年来观察到NDUFS3在肿瘤细胞中表达下调,推测可能与肿瘤发生发展存在密切关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TCR基因修饰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构建与应用
    马素娟, 史央, 时宏珍
    2012, 39 (8):  650-654. 
    摘要 ( 855 )   PDF(921KB) ( 1878 )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是机体抗肿瘤和抗病毒感染的关键效应细胞,CTL通过T细胞受体(TCR)特异识别靶细胞表面MHC-Ⅰ与抗原多肽形成的复合物,进而释放穿孔素、颗粒酶等生物活性物质对靶细胞进行溶解。鉴于CTL在治疗肿瘤和病毒性疾病中的潜在作用,对CTL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备受关注,大多研究集中于对TCR基因的改造。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TCR基因克隆、转导技术已较成熟,研究方向主要是如何保证TCR基因高效、正确表达组装成为具生物活性的分子。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端粒结合蛋白复合体的生物功能及其与肿瘤发生的关系
    郭轶先, 孙婉玲, 夏长青
    2012, 39 (8):  654-658. 
    摘要 ( 846 )   PDF(920KB) ( 1658 )  
    近年来研究表明,在维持肿瘤细胞的复制和增殖过程中端粒结构的完整性及其功能比端粒的长度有着更重要的作用,其中一种由6种端粒结合蛋白组成的端粒结合蛋白复合体在调节端粒酶活性、维持端粒长度和保护染色体末端起到重要作用,并且直接参与细胞有丝分裂进程的复杂调控。深入研究端粒结合蛋白复合体在肿瘤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对于寻求诊断和治疗的新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尾型同源盒基因与肿瘤
    尹宝慧, 贾秀红
    2012, 39 (8):  658-661. 
    摘要 ( 810 )   PDF(851KB) ( 1404 )  
    尾型同源盒基因(CDX)家族主要包括CDX1、CDX2 、CDX4,是同源盒基因(HOX)ParaHOX家族中的一员,作为转录调节因子在胚胎发育造血系统形成、肠上皮组织发育等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CDX异常表达常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研究CDX与肿瘤发生的关系,对肿瘤诊断、治疗等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活化激酶C受体与肿瘤
    李秀萍, 肖明明, 景士兵
    2012, 39 (8):  662-664. 
    摘要 ( 726 )   PDF(784KB) ( 1545 )  
    活化激酶C受体(RACK1)蛋白作为一种锚定蛋白,可以与细胞中多种信号分子结合,参与细胞内许多信号通路的传导。RACK1在肿瘤细胞信号转导分子网络中的作用受到了研究者的关注。大量研究揭示了肿瘤细胞中RACK1通过调节肿瘤血管形成和免疫逃逸,调节信号转导,并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53的核外作用
    侯庆生, 张玉林, 陈德喜, 郭洪亮
    2012, 39 (8):  665-668. 
    摘要 ( 1108 )   PDF(848KB) ( 2297 )  
    P53蛋白在抑制肿瘤形成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细胞出现DNA损伤、癌基因激活或者应激时P53蛋白就会在细胞中大量集聚。它作为一个核转录因子能够反式激活与细胞凋亡、细胞周期控制及一系列过程相关的基因。最新研究揭示核外P53有触发凋亡和抑制自噬的作用。这些作用有助于P53发挥其抑癌功能。新的有关P53 在核外功能的研究对进一步了解P53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白细胞介素-32研究进展
    李松林, 尹元琴
    2012, 39 (8):  669-671. 
    摘要 ( 731 )   PDF(783KB) ( 1685 )  
    白细胞介素-32(IL-32) 是新近发现的一种细胞因子,体内外研究证明,它能通过抑制核转录因子-κB (NF-κB)、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等通路抑制结肠癌及黑素瘤细胞的生长,促进其凋亡。此外,在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肉瘤、前列腺癌中能够通过不同的途径抑制肿瘤生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pG抗肿瘤作用及其免疫活性的研究进展
    唐正海, 王晓文, 唐劲天
    2012, 39 (8):  671-674. 
    摘要 ( 1019 )   PDF(850KB) ( 1676 )  
    胞嘧啶与鸟嘌呤二核苷酸序列(CpG ODN)是一段以非甲基化胞嘧啶与鸟嘌呤(CpG)为核心的碱基序列,能够激活体内的多种免疫细胞,发生免疫应答,抵抗疾病。调节CpG的结构,化学修饰可提高CpG的生物活性, 提高CpG作为免疫佐剂和放疗、化疗增敏剂治疗肿瘤的效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蟾蜍灵抗癌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郁云龙, 温冰, 朱志图
    2012, 39 (8):  675-677. 
    摘要 ( 1042 )   PDF(783KB) ( 1603 )  
    蟾蜍灵是传统中药蟾酥的有效成分之一,国内外许多研究证实它对多种白血病细胞和一些实体恶性肿瘤细胞有显著抑制增殖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内皮细胞增生和血管生成、诱导细胞分化和凋亡等实现的。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显示蟾蜍灵具有广泛的抗肿瘤作用,其发挥效用的浓度低,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诊断肿瘤新型标志物血清miRNA
    金儿, 马胜林
    2012, 39 (8):  678-679. 
    摘要 ( 857 )   PDF(709KB) ( 1716 )  
    微小RNA(miRNA )功能失调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血清miRNA不仅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而且有显著的肿瘤相关性和组织特异性。血清miRNA的检测具有获取简便、创伤小、技术快速等优点,因此可作为新的诊断肿瘤的分子标志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奈达铂治疗鼻咽癌的研究进展
    石宇, 王仁生
    2012, 39 (8):  680-682. 
    摘要 ( 911 )   PDF(780KB) ( 1511 )  
    鼻咽癌的诱导化疗和同期放化疗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以顺铂为代表的铂类药物在提高鼻咽癌治疗疗效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不良反应,新型铂类奈达铂的出现在保证疗效的同时降低了化疗的不良反应。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趋化因子CXCL12及其受体CXCR4与乳腺癌
    徐双斐, 庄志刚
    2012, 39 (8):  683-686. 
    摘要 ( 710 )   PDF(848KB) ( 1688 )  
    趋化因子CXCL12及其受体CXCR4在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多个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调控并表达,并且多项研究证实CXCL12及CXCR4不但有助于判断乳腺癌患者的预后,而且针对CXCR4的治疗更为乳腺癌患者提供了新的联合治疗方案,给患者更为理想的治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男性乳腺癌诊治现状与进展
    封伟亮, 杨红健
    2012, 39 (8):  686-689. 
    摘要 ( 795 )   PDF(850KB) ( 1531 )  
    男性乳腺癌(MBC)较罕见,目前认为病因主要是遗传因素、体内激素水平、生活方式、环境等交互作用的结果。临床上多表现为无痛性肿块,诊断方法主要包括临床体检、影像学检查及病理学检查,治疗上主要参照女性乳腺癌治疗模式,包括手术、放化疗及内分泌治疗等,肿瘤的大小和腋淋巴结的受累情况是总生存率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TOR与胃癌
    辛利, 王庆才
    2012, 39 (8):  690-693. 
    摘要 ( 831 )   PDF(849KB) ( 1792 )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 是一种非典型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属于磷脂酰肌醇激酶相关激酶(PIKK ) 蛋白家族成员。mTOR在肿瘤细胞生长、凋亡和肿瘤血管生成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目前以mTOR为靶点的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IK3CA基因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研究
    蔡彦韬, 杨逸, 项建斌, 陈宗祐
    2012, 39 (8):  693-696. 
    摘要 ( 906 )   PDF(850KB) ( 1976 )  
    PIK3CA基因编码蛋白激酶PI3K的p100α亚单位,参与PI3K的合成,通过下游PI3K/AKT通路发挥其生物学效应。多种肿瘤组织中可检测到PIK3CA基因突变,突变的PIK3CA异常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导致细胞周期异常、细胞黏附性下降、细胞凋亡下调及新生血管形成等,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研究表明PIK3CA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分化、转移及耐药密切相关,有望在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基因筛查、治疗方案制定、复发随访等方面提供一定的临床证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Eph及ephrins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
    刘海燕, 刘成霞
    2012, 39 (8):  696-699. 
    摘要 ( 700 )   PDF(850KB) ( 1562 )  
    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肝细胞受体 (Eph)及其配体ephrins作为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家族最大的亚群,在细胞黏附、定位、迁移和分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在人类胃肠道肿瘤尤其是结直肠癌中发现Eph和ephrins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且不同的Eph及ephrins成员在肠上皮细胞中呈现多样性表达。探讨Eph及ephrins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将为结直肠癌的治疗提供更加准确的临床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8F-FDG PET-CT在结直肠癌综合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张燕, 赵芬, 于金明
    2012, 39 (8):  699-702. 
    摘要 ( 642 )   PDF(852KB) ( 1562 )  
    结直肠癌的治疗效果不佳,常规影像学技术在其诊断及综合治疗中的应用存在局限性。18F-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18F-FDG PET-CT)可早期发现细胞代谢改变并实现精确解剖定位,在结直肠癌的放化疗后疗效评价、预后预测以及治疗策略的制定和复发转移的监测中均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在结直肠癌的综合治疗中适时、合理地应用18F-FDG PET-CT扫描,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结直肠癌的疗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肠癌化疗及分子靶向治疗
    吴婧婧, 顾康生
    2012, 39 (8):  703-706. 
    摘要 ( 1001 )   PDF(851KB) ( 2265 )  
    小肠恶性肿瘤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总体预后较差,5年总生存率约30%,中位生存期约19个月。回顾性分析提示术后辅助化疗有可能改善无瘤生存期,但总生存期未见明显改善;对肿瘤分期相对较晚、有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可能从辅助化疗受益。姑息化疗在改善晚期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中可能发挥作用。晚期患者使用FOLFOX方案(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和奥沙利铂)疗效优于其他方案。对于小肠癌分子靶向治疗尚处在探索中,而化疗亦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间充质干细胞在放射性肺损伤治疗中的展望
    周君君, 卢兆桐
    2012, 39 (8):  706-708. 
    摘要 ( 537 )   PDF(779KB) ( 1600 )  
    放疗在肺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放射性肺损伤是治疗过程中最主要的并发症,是阻碍患者继续进一步放疗及接受更高剂量放疗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MSC)具有自我复制、多向分化、免疫调节、定向迁徙等特性,能修复机体多种急慢性肺损伤,同时干细胞移植能刺激机体产生多种细胞因子有效减轻急性肺损伤,为放射性肺损伤的防治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AQ评分告知癌症患者病情的最优化安全策略的探讨
    范俊求, 范进满
    2012, 39 (8):  709-712. 
    摘要 ( 771 )   PDF(846KB) ( 1525 )  
    目的 研究和探讨告知癌症患者病情的最优化安全策略,让患者充分知情,治疗上更积极配合。方法 采用逆境商数量表(AQ)评分进行分组,并纳入已通过其他途径知情的非策略支持的肿瘤患者比对,结合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不同组别患者在采用不同策略的情况下进行评测。结果 采用一定策略的情况下,AQ高、低评分组各组患者SAS及SDS评分可以稳定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1 d ~1周内均被顺利安全告知,并能积极配合治疗,无相关因素导致自残、自杀等恶性事件发生;而对照组未采用预定策略的知情患者SAS、SDS评分却不能理想恢复,尤其是告知后1 d ~1周,SAS及SDS评分未见明显改善,与自身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上不能积极配合,难以避免恶性事件发生。结论 基于AQ评分,采用个体化的相关策略告知癌症患者病情是安全有效的,在尊重癌症患者知情权的同时,能获得患者治疗上的积极配合,使不利影响降到最低限度,更有利于疾病的治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urvivin和环氧合酶2在壶腹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薛栋, 左凯, 李新军, 王建强, 张成德, 成丕光, 张同军, 巩本刚
    2012, 39 (8):  713-717. 
    摘要 ( 677 )   PDF(1272KB) ( 1559 )  
    目的 探讨Survivin和环氧合酶-2(COX-2)蛋白在壶腹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对40例壶腹癌组织进行Survivin和COX-2蛋白检测,并对8例正常壶腹组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壶腹癌组织中33例Survivin蛋白呈阳性表达,阳性率为82.5%,对照组中无阳性表达,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urvivin表达与十二指肠浸润、胰腺浸润、淋巴结转移均有明显相关性(均P<0.05)。在壶腹癌组中27例COX-2蛋白阳性表达,阳性率为67.5%,而对照组8例无阳性表达,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X-2表达与十二指肠浸润、胰腺浸润、淋巴结转移均有明显相关性(均P<0.05)。经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表明,Survivin与COX-2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383,P=0.015)。结论 Survivin基因和COX-2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对壶腹癌的发生和发展起重要作用,可能为壶腹癌的早期诊断和基因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吉西他滨联合同步放疗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疗效观察
    吴铁鹰, 张峻青, 刘永兰, 肖振中, 冯燕国, 武智刚, 陈静, 韩小龙
    2012, 39 (8):  717-720. 
    摘要 ( 725 )   PDF(906KB) ( 1607 )  
    目的 评价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联合吉西他滨与吉西他滨单药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56例胰腺癌行立体定向放疗联合吉西他滨单药化疗。对照组50例仅行吉西他滨单药化疗。立体定向放疗,总剂量4 000~4 500 cGy, 10次分割。同步化疗方案为吉西他滨500 mg/m第1、8天。对照组给予输注吉西他滨1 000 mg/m2, 第1、8、15天结果治疗结束2个月后CT复查,治疗组及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2%、16%,疼痛缓解率分别为 67%、17%。疾病进展时间治疗组为14个月,优于对照组7.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7.31,P=0.032)。中位生存期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5.8个月及13.2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3.28,P=0.082)。结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联合吉西他滨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较单纯化疗组有效率、疼痛缓解率高;能延长疾病进展时间,但未能改善总生存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