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2年, 第39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12-08-06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综述
    肿瘤多药耐药与细胞凋亡逃逸
    孙菲, 卿晨
    2012, 39 (7):  483-485. 
    摘要 ( 783 )   PDF(710KB) ( 2097 )  
    多数抗肿瘤药物通过诱导细胞凋亡而发挥作用,如果发生凋亡逃逸即细胞抗凋亡能力提高如抗凋亡基因过表达或促凋亡基因丢失等,可能导致肿瘤细胞产生耐药性。研究表明,细胞凋亡逃逸与肿瘤多药耐药(MDR)的形成具有重要联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1在细胞信号系统中的负调控作用
    彭纲, 曹如波, 伍钢
    2012, 39 (7):  485-488. 
    摘要 ( 825 )   PDF(649KB) ( 1671 )  
    Src同源区2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SHP-1)主要表达在造血源性细胞胞质中,是改变胞内磷酸化水平的关键因子。SHP-1在不同的细胞中可产生不尽相同的胞内信号,从而发挥各种功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孕烷X受体与肿瘤多药耐药的相关性
    乔恩奇, 唐金海, 吴建中
    2012, 39 (7):  489-492. 
    摘要 ( 805 )   PDF(646KB) ( 1735 )  
    P-糖蛋白(P-gp)及其编码基因mdr1的过表达是肿瘤多药耐药(MDR)的经典机制。研究发现,孕烷X受体(PXR)可介导P-gp的表达,已证实PXR还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凋亡作用。因此,特异性地阻断PXR的活化可能是阻止MDR的新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肿瘤血管生成机制研究进展
    耿良, 花宝金
    2012, 39 (7):  492-497. 
    摘要 ( 821 )   PDF(665KB) ( 2427 )  
    肿瘤的进展和转移必须依赖新生血管的支持,为了达到切断肿瘤血氧供应而抑制甚至治愈肿瘤的目的,研究人员在肿瘤血管生成机制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这些成果表明,众多的因素共同参与了肿瘤的血管新生过程,各种因素通过细胞和分子机制相互作用,构成了肿瘤血管新生的复杂调控网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脂联素对肿瘤新生血管的作用
    马若冰, 潘月龙, 王建
    2012, 39 (7):  497-500. 
    摘要 ( 811 )   PDF(643KB) ( 1704 )  
    脂联素是由脂肪组织特异分泌的一种细胞因子,在糖代谢和脂类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在与肥胖相关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的研究对脂联素对肿瘤血管的作用仍有很大分歧,本文讨论脂联素对肿瘤新生血管的作用,提示其作为肿瘤血管抑制剂的应用前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声分子成像技术定量评估肿瘤微血管生成的研究进展
    钱晓芹, 王文平
    2012, 39 (7):  500-503. 
    摘要 ( 819 )   PDF(641KB) ( 1453 )  
    靶向超声造影剂微泡构建的方法主要有两种方式。靶向新生血管的超声微泡造影剂主要分为连接抗αVβ3抗体、连接αVβ3整合素抗体及连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等几种。目前通过靶向微泡黏附于肿瘤靶标的定量分析以及评估黏附于肿瘤新生血管内皮细胞上的靶向微泡与肿瘤局部病理微血管密度之间的相关性认为超声分子成像可以无创、快捷、反复、动态,定量评估肿瘤的微血管生成情况,间接反映恶性肿瘤组织增殖活性及其生物学特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活性氧与肿瘤治疗
    张厚莉, 崔淑香
    2012, 39 (7):  504-507. 
    摘要 ( 956 )   PDF(643KB) ( 3056 )  
    氧化应激可以通过加速肿瘤细胞死亡达到肿瘤治疗的目的,作为机体发生氧化应激反应产生的主要分子,活性氧(ROS)主要通过促进细胞凋亡、细胞坏死以及自噬性细胞死亡发挥抗肿瘤作用。能够提高细胞内ROS水平的药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为肿瘤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白藜芦醇与肿瘤转移
    陈海霞, 杨耀琴
    2012, 39 (7):  508-509. 
    摘要 ( 794 )   PDF(622KB) ( 1511 )  
    白藜芦醇是天然存在的一种植物抗生素,体内外实验表明,白藜芦醇能够通过影响基质金属蛋白酶及组织抑制剂的表达水平、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干扰信号传导通路等多种途径抑制肿瘤转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癌性恶病质的诊断和治疗
    刘子凤, 李贵新
    2012, 39 (7):  510-513. 
    摘要 ( 840 )   PDF(660KB) ( 1899 )  
    癌性恶病质传统的治疗方法一般在晚期进行干预,以增加营养摄入为主,并且多以体重做为判断疗效的标准,大量临床试验证明效果并不理想。最近的研究表明在恶病质早期即以蛋白酶体为靶点进行靶向治疗,并与传统治疗相结合,治疗后核因子-κB(NF-κB)水平降低,肌纤维蛋白破坏终止,血浆蛋白及瘦体数量升高,功能好转。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胶质细胞在脑转移癌中的作用
    李燕, 白鹰
    2012, 39 (7):  513-515. 
    摘要 ( 660 )   PDF(633KB) ( 1452 )  
    小胶质细胞(MG)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和疾病中主要的免疫效应细胞,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调节脑转移癌(BMT)的发生发展。研究MG在BMT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将为BMT的预防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钙黏蛋白与三阴乳腺癌
    施学兵, 王潞
    2012, 39 (7):  516-518. 
    摘要 ( 690 )   PDF(634KB) ( 1526 )  
    钙黏蛋白与自身同型的钙依赖性黏附素特异性结合从而介导同型细胞间的黏附作用,主要包括上皮型、胎盘型及神经型3种亚型。近年来,国内外越来越多的研究报道表明钙黏蛋白与三阴乳腺癌(TNBC)密切相关,钙黏蛋白对TNBC的预后判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阴性乳腺癌的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李荣晖, 杜彩文, 张国君
    2012, 39 (7):  519-522. 
    摘要 ( 763 )   PDF(650KB) ( 1974 )  
    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乳腺癌的一种特殊亚型,对内分泌治疗无效,针对Her-2靶点的靶向治疗如赫赛汀、拉帕替尼等也并不适用。目前,常规化疗是内科治疗TNBC的惟一途径。寻找TNBC的治疗靶点是目前乳腺癌的研究热点之一,正在研发的新靶向治疗药物包括PARP-1抑制剂、EGFR抑制剂、CXCR4抑制剂、抗血管生成、Src酪氨酸激酶抑制剂、mTOR抑制剂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肺癌中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
    夏凡, 赵腾, 王艳
    2012, 39 (7):  523-525. 
    摘要 ( 862 )   PDF(626KB) ( 1926 )  
    循环肿瘤细胞为肿瘤复发转移的重要原因,检测循环肿瘤细胞能早期发现肿瘤的转移及复发,同时也将有助于判断疾病预后、指导治疗。循环肿瘤细胞检测通常包含有筛选和分离技术如免疫磁性分选技术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等。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将筛选和分析技术合为一体的循环肿瘤细胞检测芯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食管癌个体化综合治疗的研究
    阴骏, 李涛
    2012, 39 (7):  526-529. 
    摘要 ( 657 )   PDF(644KB) ( 1518 )  
    随着手术、放疗、化疗、分子靶向治疗的发展和日益成熟,多学科治疗已成为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任何单一治疗方式都难以提高食管癌的疗效。临床研究发现,根据不同患者,有目的地制定个体化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方案,将是降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和改善生活质量的主要方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胃癌中微小RNA与DNA甲基化调控的关系
    顾永娟, 赵求, 郭人花
    2012, 39 (7):  529-532. 
    摘要 ( 737 )   PDF(647KB) ( 1435 )  
    微小RNA(miRNA)是一类长度约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单链小分子RNA,在各种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表达失调和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DNA甲基化在人类基因组中属于表观遗传学调控的范畴,无论DNA的超甲基化或低甲基化都与胃癌等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胃癌化疗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覃勇, 郭红
    2012, 39 (7):  533-537. 
    摘要 ( 713 )   PDF(659KB) ( 1896 )  
    基因的表达对胃癌的药物治疗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有的基因与药物的疗效相关,有的基因与药物的不良反应相关,而有的基因则与肿瘤对药物的敏感性相关。胃癌化疗相关基因的研究对提高患者化疗疗效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近年来对胃癌化疗相关基因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特别是在铂类、嘧啶类、紫杉醇类以及靶向药物相关基因的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干扰RNA在胃肠道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居峰, 左君波, 夏加增
    2012, 39 (7):  538-540. 
    摘要 ( 661 )   PDF(634KB) ( 1432 )  
    小干扰RNA(siRNA)是由双链RNA(dsRNA)经Dicer酶加工成的小分子片段。21~25 nt的siRNA作为RNA干扰(RNAi)过程中的关键效应分子,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能够高特异性、高效性地抑制基因的表达。目前,RNAi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肿瘤的研究,在胃肠道肿瘤方面,针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以及治疗等方面都有许多积极的研究探索。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Numb在肿瘤中的作用
    王超, 张楚瑶, 冯炜炜
    2012, 39 (7):  541-544. 
    摘要 ( 733 )   PDF(643KB) ( 1866 )  
    Numb是生物体内重要的细胞命运决定因子之一, 不仅对神经系统的发育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与肿瘤的发生也密切相关。Numb通过影响细胞分裂方式、细胞极性、上皮间质转化等过程,通过对Notch、p53、Hg等重要信号通路的调节影响肿瘤的形成、浸润与转移。Numb表达水平与肿瘤疾病的恶性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探索Numb在肿瘤中的作用对今后将Numb作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Notch信号通路与多发性骨髓瘤发病机制的关系
    刘芹芹, 郭冬梅, 滕清良
    2012, 39 (7):  544-546. 
    摘要 ( 772 )   PDF(670KB) ( 1377 )  
    Notch信号通路调控机体正常组织器官形态发生、细胞凋亡和增殖等生理过程,是造血微环境调节造血细胞增殖与分化的重要信号通路。多发性骨髓瘤(MM)的发生、发展与骨髓微环境密切相关,有多种信号通路参与。新近研究发现Notch信号通路参与包括MM在内的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且是影响肿瘤侵袭、耐药的关键因素,为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的新靶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与子宫颈鳞癌预后的关系
    荆结线, 武晓红, 杜丽莉, 田保国, 韩存芝, 赵先文
    2012, 39 (7):  547-551. 
    摘要 ( 824 )   PDF(659KB) ( 2036 )  
    目的  分析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与治疗前宫颈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探讨血清SCCAg在监测宫颈鳞癌复发患者诊断中的意义及与预后的关系,研究复发的宫颈鳞癌患者的生存率。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治疗前300例、治疗后复查的500例宫颈鳞癌患者血清中SCCAg水平.结果 ①单因素分析显示,治疗前宫颈鳞癌患者血清中SCCAg含量与患者的临床分期、盆腔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密切相关(F=3.61, P<0.05;t=6.81,P<0.001;t=3.64, P<0.01);与患者的年龄、脉栓、肿瘤的生长类型无关(t=0.77,P>0.05;t=1.12,P>0.05;t=1.06,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治疗前SCCAg水平与患者临床分期、盆腔淋巴结转移以及肌层浸润相关。②治疗后复查的500例宫颈鳞癌患者有180例复发,SCCAg升高者161例(161/180,89.4%)。其中SCCAg提前升高者60例,无任何临床症状以及影像学检查也未发现复发病灶。血清SCCAg提前升高的中位时间是2.3个月,肿瘤标志物水平升高与出现转移和(或)病情进展的影像学表现时间两者最长相差150 d。180例复发的宫颈鳞癌患者失访20例,其余160例中位生存时间为9个月,平均生存时间为20个月,总的3年生存率为23.4%,5年生存率17.8%。③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复发患者的临床分级、复发部位、治疗后SCCAg水平与患者的生存时间密切相关(χ2=10.26,P﹤0.005;χ2=14.65,P﹤0.005;χ2=8.97,P﹤0.01),血清SCCAg提前升高的复发患者与血清SCCAg未提前升高的复发患者生存率没有统计学差异(χ2=0.89,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复发患者的临床分期、复发后SCCAg的水平是预后影响因素(χ2=10.3372,P=0.0013;χ2=4.3889,P=0.0362)。结论  治疗前血清SCCAg水平与患者的临床分期、盆腔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密切相关;血清SCCAg水平对宫颈鳞癌复发的早期检测以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霞草苷Ⅱ对前列腺癌细胞侵袭力的影响
    王燕,王风玲, 牟艳玲,李军
    2012, 39 (7):  551-554. 
    摘要 ( 696 )   PDF(904KB) ( 1582 )  
    目的观察霞草苷Ⅱ对前列腺癌DU145细胞侵袭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前列腺癌DU145细胞经霞草苷Ⅱ处理后,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其生长与增殖的变化;细胞侵袭小室法观察其体外侵袭能力的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研究其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CXC 趋化因子受体4(CXCR4)的表达变化.结果经霞草苷Ⅱ处理后,DU145细胞的增殖受抑制;体外侵袭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每100倍视野穿过的细胞数平均为180.3个±14.6个,而0.25、0.5、1 μg/ml 霞草苷Ⅱ作用24 h后,每100倍视野穿过的细胞数分别为100.4个±1.5个、80.2个±2.7个和60.1个±5.3个,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免疫细胞化学显示,经霞草苷Ⅱ处理后,MMP-2表达下调,CXCR4表达下调.结论霞草苷Ⅱ抑制DU145细胞侵袭力的作用可能与其下调MMP-2的表达有关;霞草苷Ⅱ可能通过下调DU145细胞CXCR4的表达从而抑制癌细胞向骨转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短篇论著
    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手术后复发性肝癌
    叶欣, 杨霞, 郑爱民, 黄广慧, 梁波
    2012, 39 (7):  555-556. 
    摘要 ( 466 )   PDF(646KB) ( 139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髂骨移植重建腕关节治疗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
    方永刚, 李贵山, 张凯, 张华
    2012, 39 (7):  557-559. 
    摘要 ( 380 )   PDF(646KB) ( 151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完全植入式输液港在肿瘤患者化疗中的临床应用
    覃谦, 陈丽菊, 李洪, 王力斌, 李爱辉, 雷伶俐, 文燕舞, 梁卓虹, 谢书勤, 陈思远
    2012, 39 (7):  559-560. 
    摘要 ( 608 )   PDF(630KB) ( 169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