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5年, 第42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5-05-08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著
    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临床观察
    刘娜, 程俊, 孟令占, 刘勇
    2015, 42 (5):  321-323.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5.05.001
    摘要 ( 404 )   PDF(754KB) ( 1148 )  
            目的 观察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对28例经病理或细胞学检查确诊的NSCLC脑转移初治患者采用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顺铂进行化疗:紫杉醇脂质体135 mg/m2第1天静脉滴注3 h,顺铂25 mg/m2第1~3天静脉滴注,每21天为1疗程。化疗前予以常规抗过敏治疗。结果 28例患者可评价,总共完成101个治疗周期,平均3.6个周期/例。全身病灶的疗效:完全缓解(CR) 0 例,部分缓解(PR) 13例(46.43%),稳定(SD)11 例(39.28%),进展(PD)4 例(14.29%),有效率(RR)为46.43%,疾病控制率(DCR)为85.71%。颅内转移灶的总体疗效:CR 0例,PR 6 例(21.43%),SD 15 例(53.58%),PD 4 例(14.29%),RR 为21.43%,DCR 为75.00%。颅内转移灶与全身病灶的D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P=0.30),RR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0,P=0.03)。颅内转移灶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为6.2个月,全身病灶的中位PFS为7.2个月,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43, P<0.05)。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转氨酶升高、脱发、神经毒性等,其中骨髓抑制为主要的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均能耐受。结论 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顺铂治疗NSCLC脑转移疗效肯定,患者能耐受,依从性好,不良反应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HBsAg携带及肝癌家族史与原发性肝癌发病年龄的相关性分析
    陈陶阳, 孙燕, 吴燕, 王金兵, 薛学锋, 尹燕慈
    2015, 42 (5):  324-326.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5.05.002
    摘要 ( 419 )   PDF(759KB) ( 1330 )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及肝癌家族史与高发区原发性肝癌发病年龄的关系。方法 以1 359例启东籍原发性肝癌住院病例为研究对象,分析HBsAg携带及肝癌家族史与发病年龄的相关性及相互间的协同作用。结果 肝癌患者中男性1 053例,女性306例,发病年龄20~84岁,平均(54.02±10.47)岁。HBsAg阳性肝癌平均发病年龄比HBsAg阴性肝癌提前9.24岁(51.99岁∶61.23岁,t=13.51,P=0.000);有肝癌家族史肝癌比无肝癌家族史肝癌提前2.70岁(52.53岁∶55.23岁,t=4.839,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BsAg阳性肝癌中,平均发病年龄男性低于女性(51.18岁∶54.89岁,t=5.353,P=0.000),有家族史患者低于无家族史患者(51.33 岁∶52.62岁,t=2.233,P=0.026);HBsAg阴性肝癌中,虽然平均发病年龄男性与女性相比(60.83岁∶62.45岁)、有家族史与无家族史相比(59.58岁∶61.92岁)都有所提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26,P=0.261;t=1.728,P=0.085)。结论 启东地区HBsAg携带使原发性肝癌平均发病年龄显著提前。性别和肝癌家族史在HBsAg阳性肝癌中与发病年龄密切相关,在HBsAg阴性肝癌中对发病年龄影响不显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DC6及HOXA5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分析
    樊丽娟, 张健, 林凡忠, 李洪运
    2015, 42 (5):  327-330.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5.05.003
    摘要 ( 446 )   PDF(894KB) ( 1092 )  
    目的 探讨细胞分裂周期蛋白6(CDC6)和同源盒异型基因5(HOXA5)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1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和27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CDC6和HOXA5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CDC6及HOXA5蛋白的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食管鳞状细胞癌中CDC6与HOXA5蛋白的相关性。结果 CDC6和HOXA5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34/51)、60.8%(31/51),均明显高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18.5%(5/27)、22.2%(6/27)。两组CDC6及HOXA5的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370,P=0.000;χ2=10.528,P=0.001);CDC6和HOXA5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与患者细胞分化程度(χ2=9.031,P=0.011;χ2=10.064,P=0.007)和肿瘤TNM分期(χ2=10.474,P=0.015;χ2=11.667,P=0.009)有相关性,与患者的年龄(χ2=0.000,P=1.000;χ2=0.001,P=0.972)、性别(χ2=0.000,P=1.000;χ2=0.107,P=0.743)及淋巴结转移(χ2=3.186,P=0.074;χ2=2.212,P=0.137)无相关性;两种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表达呈正相关(r=0.454,P=0.001)。结论 CDC6和HOXA5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高表达均明显高于食管正常组织,且与肿瘤的TNM分期及组织分化程度密切相关,提示CDC6及HOXA5的高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以及增殖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Y盒结合蛋白1表达上调与宫颈癌上皮间质转化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李旻, 关弘, 胡新荣, 王鹰, 魏茜, 杨青凤
    2015, 42 (5):  331-335.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5.05.004
    摘要 ( 376 )   PDF(1221KB) ( 926 )  
    目的 探讨Y盒结合蛋白1(YB1)在宫颈癌中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及与上皮间质转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例标本,包括50例正常宫颈组织,10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52例鳞状细胞癌(SCC),进行YB1和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的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 Ecadherin在正常宫颈组及膜表达率为100%,CINⅡ~Ⅲ组为64%,SCC组仅为3.85%,正常宫颈/CINⅠ组比CINⅡ~Ⅲ、正常/CINⅠ比SCC、CINⅡ~Ⅲ比SCC分别为χ2=40.909;χ2=119.088;χ2=25.274;均P<0.05。Ecadherin阴性及畸形表达率在转移SCC组和非转移SCC组中分别为100.0%(20/20)和68.75%(22/32),连续性校正性χ2=5.857,P=0.016。YB1在SCC病例胞质中表达为94.23%(49/52),CINⅡ~Ⅲ组表达率为10.00%(5/50),正常宫颈组和CINⅠ组表达率为0(0/100),正常宫颈/CINⅠ组比CINⅡ~Ⅲ、正常/CINⅠ比SCC、CINⅡ~Ⅲ比SCC分别为χ2=72.591;χ2=139.059;χ2=5.857;均P<0.05。在宫颈癌的进展过程中,YB1在早期SCC胞质表达率为60.71%(17/28),晚期SCC为91.67%(22/24),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03,P=0.01)。转移组和非转移组中分别为100.00%(20/20)和59.38%(19/32),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33,P=0.001)。结论 YB1过表达和宫颈上皮的恶性转化、分期进展及转移能力相关,YB1过表达也与Ecadherin低表达相关,可能是预测CIN癌变和宫颈癌侵袭转移的标志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朱艳哲, 孙国平
    2015, 42 (5):  336-341.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5.05.005
    摘要 ( 513 )   PDF(2608KB) ( 1133 )  
    目的 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重组人p53腺病毒(rAdp53)注射液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应用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医药期刊全文数据库及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全面收集有关rAdp53联合顺铂与单药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随机对照研究(RCT)。用RevMan5.2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0篇RCT,总计53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rAdp53联合顺铂组与单药顺铂组相比,胸腔积液总缓解率前者高于后者(RR=1.67,95%CI为0.90~2.01;Z=5.51,P=0.000 01);Kamofsky评分改善率前者高于后者(RR=1.76,95%CI为1.45~2.14;Z=5.69,P<0.000 01);发热发生率前者高于后者(RR=3.10,95%CI为2.25~4.27;Z=6.94,P<0.000 01);两组胸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9,95%CI=0.5~1.96,Z=0.04,P=0.97);消化道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16,95%CI=0.90~1.50;Z=1.13,P=0.26),骨髓抑制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9,95%CI=0.81~1.47;Z=0.59,P=0.55)。结论 现有研究表明,rAdp53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优于单药顺铂,发热均为自限性,安全性好,值得晚期恶性肿瘤伴胸腔积液患者治疗的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白细胞介素28B rs12979860 T/C基因多态性与肝细胞癌易感性关系的Meta分析
    刘佳, 朱琴梅, 胡弘毅, 王甦
    2015, 42 (5):  342-346.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5.05.006
    摘要 ( 318 )   PDF(1849KB) ( 1343 )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28B(IL28B)rs12979860 T/C基因多态性与肝细胞癌(HCC)易感性的关联。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截至2014年9月30日,收集有关IL28B rs12979860 T/C基因多态性与肝细胞癌易感性的病例对照研究。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选择文献、提取资料,采用RevMan 5.2和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6个病例对照研究,包括1 138例患者和955例对照。各遗传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IL28B rs12979860 T/C多态性与肝细胞癌易感性的关联性有统计学意义,与基因型CC及CT+CC比较,基因型TT可增加人群罹患肝细胞癌的风险(TT∶CC:OR=2.26,95%CI为1.40~3.64,Z=3.33,P=0.000 9;TT∶CT+CC:OR=1.90,95%CI为1.23~2.93,Z=2.89,P=0.004)。种族来源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白种人群中,IL28B rs12979860 T/C多态性与肝细胞癌易感性存在显著相关性(TT∶CC:OR=2.06,95%CI为1.22~3.47,Z=2.70,P= 0.007;TT∶CT+CC:OR=1.71,95%CI为1.07~2.72,Z=2.23,P= 0.03)。结论 IL28B rs12979860 T/C基因多态性与肝细胞癌易感性相关,基因型TT可增加罹患肝细胞癌的风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PAR6基因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
    侯秀秀, 凌志强, 葛明华
    2015, 42 (5):  347-350.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5.05.007
    摘要 ( 485 )   PDF(686KB) ( 1228 )  
    细胞极性是多种不同种类细胞的共同特征,对细胞的正常分化和功能是必须的。分离缺陷基因6(PAR6)编码的PAR6蛋白对于细胞的不对称分裂和细胞极化生长至关重要。PAR6蛋白是PAR6极性复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细胞中心体的合成及中心体蛋白的补给。细胞中心体数目异常、细胞极性的丧失,最终可能导致肿瘤的发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IDH1、IDH2基因突变在肿瘤中的作用
    刘翔, 凌志强
    2015, 42 (5):  351-354.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5.05.008
    摘要 ( 1366 )   PDF(686KB) ( 2617 )  
    异柠檬酸脱氢酶(IDH)是三羧酸循环中的一种关键酶,近年来在多种肿瘤中发现了频发的IDH1、IDH2基因突变,这些突变特异性改变酶的催化活性,即直接催化α酮戊二酸(αKG)生成R2羟戊二酸(R2HG),竞争性抑制组蛋白和DNA去甲基酶等多种αKG依赖的双加氧酶,并可能由此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此外,IDH1、IDH2基因突变状态与肿瘤患者预后相关。IDH1、IDH2基因是一个潜在的肿瘤早期诊断、预后评估和靶向治疗的标志性基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DCD5与肿瘤的临床相关性
    周振, 简杰坤, 王祯宝, 胡洁, 刘伟
    2015, 42 (5):  355-357.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5.05.009
    摘要 ( 353 )   PDF(677KB) ( 1062 )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5(PDCD5)是一种新的程序性细胞死亡调控基因。PDCD5表达广泛,进化保守,具有促进肺癌、肝癌等多种肿瘤细胞凋亡和抑制细胞增殖的效应。PDCD5在疾病情况下,特别是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明显下调,与肿瘤有着密不可分的临床相关性,对肿瘤的发现、诊断和治疗有很大的临床检验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程序性死亡受体-1及其配体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邵婧怡, 孙国平
    2015, 42 (5):  358-360.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5.05.010
    摘要 ( 397 )   PDF(676KB) ( 1612 )  
    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是新发现的B7家族的成员,与其受体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结合后对免疫应答发挥负性调节作用。PD-1及PD-L1在正常组织及癌组织中的分布存在差异,有可能为恶性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异常剪接组织因子与肿瘤的关系
    赵林艳, 江波, 张日
    2015, 42 (5):  361-363.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5.05.011
    摘要 ( 353 )   PDF(677KB) ( 1084 )  
    丝氨酸/精氨酸富集蛋白(SR)、SR蛋白激酶等参与了异常剪接组织因子(asTF)的形成,近年发现asTF在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和肿瘤进展、转移等病理过程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在临床上对其检测将具有很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ygopus研究进展
    李明聪, 王占祥
    2015, 42 (5):  364-366.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5.05.012
    摘要 ( 344 )   PDF(676KB) ( 1201 )  
    Pygopus(Pygo)是Wnt信号通路中新发现的成员,位于该信号通路核心蛋白β连接蛋白(βcatenin)下游,可介导βcatenin入核,激活下游靶基因转录。Pygo对哺乳动物的胚胎发育及肿瘤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Pygo通过组蛋白解读、组蛋白修饰等表观遗传学机制调控干细胞、肿瘤细胞、肿瘤干细胞。阐述Pygo蛋白在其中的作用及机制,将会加深对与该蛋白相关肿瘤的认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ATP结合转运蛋白C4与肿瘤及化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阎瑾, 赵晓婷, 江妹, 岳文涛
    2015, 42 (5):  367-370.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5.05.013
    摘要 ( 324 )   PDF(685KB) ( 1080 )  
    ATP结合转运蛋白C4(ABCC4,MRP4)对于转运生理性、内源性或者外源性物质起重要作用。ABCC4基因在多种实体肿瘤和血液系统肿瘤中表达增高,并影响转移复发等过程。并且ABCC4可降低多种化疗药物的细胞内浓度,下调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导致患者预后不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弥漫性内生性脑桥胶质瘤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孔祥溢, 周强意, 陈科引, 刘帅, 王裕, 马文斌
    2015, 42 (5):  371-373.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5.05.014
    摘要 ( 678 )   PDF(677KB) ( 1459 )  
    弥漫性内生性脑桥胶质瘤(DIPG)是一种发生在脑干的高度侵袭性神经胶质瘤,在儿童期发病,约占儿科脑及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发病率的10%~15%。DIPG预后极差,仅有不到10%的患儿生存期超过2年。DIPG的影像学表现非常典型,活检仅在非典型病例实施,治疗前的组织标本很少,限制了该病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近年来手术和分子分析技术的进展突飞猛进,活检的安全性大大提高,脑干活检的应用逐步纳入许多临床试验中,DIPG的分子病理学研究及治疗将取得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甲状腺微小癌外科治疗进展
    安程程, 李德群
    2015, 42 (5):  374-376.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5.05.015
    摘要 ( 308 )   PDF(674KB) ( 1211 )  
    甲状腺微小癌(TMC)发病隐匿、病变直径小、临床症状不显著、病情进展缓慢。研究认为年龄≥45岁和≤15岁、男性、病灶≥5 mm、淋巴结转移者预后较差,应积极手术治疗。手术切除范围应考虑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完整切除病灶的基础上,尽量保留正常腺体。对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可行淋巴结清扫术,淋巴结阴性者可行预防性中区淋巴结清扫。降低肿瘤复发转移风险,提高患者带瘤生存率与改善患者生命质量,成为TMC患者治疗随访的首要目标,对TMC的规范化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TOR抑制剂在乳腺癌内分泌及HER-2靶向治疗耐药中的研究进展
    段海明, 郑艳妮, 王闽全
    2015, 42 (5):  377-380.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5.05.016
    摘要 ( 414 )   PDF(685KB) ( 1231 )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位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细胞信号通路的下游,已有研究表明该通路的异常激活与乳腺癌的内分泌及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靶向治疗耐药相关。在既往传统药物的基础上通过联合mTOR抑制剂阻断该条通路的异常活化,在防止肿瘤细胞的耐药性发展及恢复初始敏感性方面均体现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mTOR抑制剂将有望成为乳腺癌治疗的新希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化疗方案同步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
    石砂硼, 韩波
    2015, 42 (5):  381-384.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5.05.017
    摘要 ( 409 )   PDF(684KB) ( 1262 )  
    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全部NSCLC的45%。近年来放化同步治疗已成为NSCLC治疗的新标准,关于NSCLC同步放化疗(CRCT)的放疗总剂量、分次方法、不同化疗方案联合放疗的有效率和不良反应耐受性等诸多细节的研究仍在探索中。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非小细胞肺癌二线治疗的进展
    徐绮腻, 李绪渊, 王鸿彪
    2015, 42 (5):  385-387.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5.05.018
    摘要 ( 286 )   PDF(676KB) ( 1221 )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二线标准治疗药物包括细胞毒药物培美曲塞和多西他赛,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厄洛替尼和吉非替尼。对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野生型患者,研究提示化疗优于靶向治疗。在标准治疗药物基础上联合其他靶向治疗结果乏善可陈。克唑替尼针对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阳性的NSCLC患者二线治疗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小RNA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林小晶, 许晶晶, 陈燕
    2015, 42 (5):  388-391.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5.05.019
    摘要 ( 253 )   PDF(682KB) ( 1023 )  
    结直肠癌以微小RNA(miRNA)为例的分子靶向治疗方法已经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miRNA通过在肿瘤细胞或其所处微环境中异常表达,影响着结直肠癌的生物学进展。miRNA在特异组织中的高或低表达,可以通过影响癌基因、抑癌基因的表达,或影响肿瘤微环境、肿瘤转移性、肿瘤耐药性等方面达到治疗结直肠癌的效果。现今许多miRNA已经进入动物实验阶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70S6K1及4E-BP1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
    张少华, 毕经旺
    2015, 42 (5):  392-394.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5.05.020
    摘要 ( 465 )   PDF(676KB) ( 1279 )  
    磷脂酰肌醇激酶3-蛋白激酶B-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 信号通路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mTORC1下游靶点是核糖体S6蛋白激酶 1(p70S6K1)和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E结合蛋白1(4EBP1),两者在蛋白质合成中起主要的调节作用。结直肠癌中p70S6K1及4EBP1的异常表达成为关注的焦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细胞癌预后相关细胞分子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李保国, 郭志
    2015, 42 (5):  395-398.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5.05.021
    摘要 ( 425 )   PDF(687KB) ( 1216 )  
    肝细胞癌(HCC)的发生发展过程是一个多种基因和细胞、分子以及多条信号通路参与的复杂网络机制。不同水平的生物分子标志物作用与机制也各不相同,但目前仍缺乏对HCC患者预后进行评价的有效分子标志物。研究表明,在HCC的基因表达与调控过程以及细胞周期调节及肿瘤干细胞增殖与分化过程中均有相应的分子标志物参与。其中,p53基因及其相关分子、非编码转录RNA(微小RNA、长链非编码RNA )、细胞周期调节因子和肝癌干细胞表面相关分子与HCC的预后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道
    巨大卵巢妊娠黄体瘤 1例报道
    徐亚萍, 刘香环, 姚宁璐
    2015, 42 (5):  399-400.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5.05.022
    摘要 ( 307 )   PDF(880KB) ( 96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