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5年, 第42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5-04-08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著
    LY294002抑制PI3K-Akt通路对富集肝癌干细胞细胞球增殖的影响
    冷政伟;杨刚;李勇;石刚
    2015, 42 (4):  241-244.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5.04.001
    摘要 ( 389 )   PDF(1099KB) ( 1506 )  
    目的  探讨LY294002对富集肝癌干细胞的细胞球增殖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通路的影响。方法  对人肝癌HepG2细胞进行无血清悬浮培养获得富集肝癌干细胞的细胞球,消化后使用LY294002(10、20、30 μmol/L)培养作为实验组,对照组不使用LY294002。细胞活性计数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Western blotting检测Akt,实时定量PCR检测PI3KAkt信号通路下游基因诱骗受体3(DcR3)、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B淋巴细胞瘤2(Bcl2)、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30 μmol/L LY294002可显著抑制富集肝癌干细胞的细胞球增殖,吸光度(A)值有显著差异[(0.14±0.03)∶(0.56±0.01), t=-8.915, P=0.000];磷酸化Akt表达水平明显降低[(0.57±0.08)∶(0.16±0.42), t=6.027, P=0.026];DcR3[(0.38±0.08 )∶1,t=13.060, P=0.006]、mTOR[(0.37±0.04 )∶1, t=30.363, P=0.001]、Bcl2[(0.26±0.04)∶1, t=33.554, P=0.001]、Cyclin D1[(0.1±0.02)∶1, t=63.528, P=0.000]表达明显减少。结论  LY294002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通路而抑制富集人肝癌干细胞的细胞球的增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细管辅助胸腔闭式引流疗效分析
    范开杰;刘阳;杨博;戴为民;林吉兴;初向阳
    2015, 42 (4):  245-248.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5.04.002
    摘要 ( 412 )   PDF(794KB) ( 1341 )  
    目的研究电视胸腔镜(VATS)肺叶切除术后细管辅助粗管胸腔闭式引流置管方式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4年9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胸外科接受VATS肺叶切除术的89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实验组50例采用细引流管辅助粗引流管胸腔闭式引流术,对照组39例采用常规改良胸腔闭式引流管。观察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引流天数、引流量、引流效果,术后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长[(2.58±0.57) h∶(2.57±0.50) h,t=0.127,P=0.681]、术中出血[(108.00±52.84) ml∶(114.10±107.18) ml,t=0.352,P=0.334]、淋巴结清扫数目[(14.20±5.95)枚∶(11.21±4.71)枚,t=2.576,P=0.068]、引流管留置时长[(5.66±2.53) d∶(5.82±2.02) d,t=0.324,P=0.219]、总引流量[(1 141.76±819.26) ml∶(1 022.95±464.84) ml,t=0.889,P=0.367]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00%∶10.25%, χ2=1.750,P=0.72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1.28±8.78) h∶(13.97±7.83) h,t=4.027,P=0.045]、术后住院天数[(8.36±2.63) d∶(9.56±2.89) d,t=2.952,P=0.043]、引流效果(72.0%∶46.2%, χ2=5.329,P=0.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24~72 h静息及咳痰时VAS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24 h[(2.78±1.13)∶(3.74±1.68),t=3.226,P<0.001],48 h[(1.98±0.59)∶(3.33±1.72),t=5.189,P<0.001],72 h[(1.94±0.55)∶(3.15±1.60),t=5.010,P<0.001],咳嗽时[(3.64±1.23)∶(5.33±1.95),t=5.005,P<0.001]。结论VATS肺叶切除术后细引流管辅助胸腔闭式引流更有效,能减少患者术后痛苦,缩短住院时间,且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易于推广,具有较高的改良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化疗治疗进展期食管癌的疗效观察
    杨圣思;程玉峰
    2015, 42 (4):  249-251.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5.04.003
    摘要 ( 402 )   PDF(710KB) ( 1486 )  
    目的评价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化疗治疗进展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的127例进展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分为同步放化疗组(69例)和单纯放疗组(58例)。观察两组的不良反应、生命质量及近期疗效。结果同步放化疗组白细胞下降和放射性食管炎的严重比例均明显高于单纯放疗组(29.0%∶12.1%,χ2=5.387,P=0.020;  24.6%∶10.3%,χ2=4.341,P=0.037);生命质量,尤其是消化道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腹泻)及进食量下降方面,同步放化疗组的患者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单纯放疗组(73.9%∶12.1%,χ2=48.574,P=0.000; 43.5%∶25.9%,χ2=4.274,P=0.039);同步放化疗组有效率91.30%,单纯放疗组7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52,P=0.00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化疗治疗进展期食管癌有较好的近期疗效,但不良反应也有所增加,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卡培他滨联合调强放疗治疗食管癌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近期疗效观察
    李明君, 李学章, 刘桂平, 盛延兴
    2015, 42 (4):  252-254.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5.04.004
    摘要 ( 471 )   PDF(709KB) ( 1398 )  
    目的观察卡培他滨联合调强放疗治疗食管癌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62例食管癌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单纯调强放疗组(A组)31例,卡培他滨联合调强放疗组(B组)31例。A组仅采用调强放疗,B组采用调强放疗联合口服卡培他滨化疗。两组放疗方案、计划相同:总剂量60~66 Gy,(30~33)次/(6~6.5)周,卡培他滨1 250 mg/m2,每日2次,连续14 d,21 d为1周期,共应用2疗程。治疗期间观察放化疗相关不良反应,放疗结束后1个月复查胸部CT评价疗效。结果A组: 完全缓解(CR)7 例,部分缓解(PR) 12例,无效(SD)10 例,进展(PD)2例,有效率为61.3% (19/31);B 组: CR 10 例, PR 16 例, SD 4 例, PD 1 例,有效率为83.9% (26/31),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71, P<0.05)。A、B组的骨髓抑制发生率分别为29.0%、38.7%(χ2=0.648, P=0.421),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19.4%、25.8%(χ2=0.369,P=0.5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卡培他滨联合调强放疗治疗食管癌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近期疗效满意,未增加放化疗相关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myc和CD24在结直肠癌的表达及意义
    陈文军, 董崇海, 田字彬
    2015, 42 (4):  255-258.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5.04.005
    摘要 ( 540 )   PDF(717KB) ( 1344 )  
    目的检测cmyc和CD24在结直肠癌、息肉及正常黏膜中的表达,探讨c-myc和CD24在结直肠癌发生中的作用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60例结直肠癌、45例大肠腺瘤性息肉、15例大肠增生性息肉、3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石蜡切片进行cmyc和CD24表达的检测。结果cmyc阳性表达率在结直肠癌中为73.3%,明显高于大肠腺瘤性息肉44.4%(χ2=9.016 8,P<0.01)、大肠增生性息肉13.3%(χ2=18.215 9,P<0.01)和正常黏膜组织6.7%(χ2=35.573 1,P<0.01);CD24阳性表达率在结直肠癌中为76.7%,明显高于大肠增生性息肉6.7%(χ2=25.133 0,P<0.01)、正常黏膜组织3.3%(χ2=43.107 4,P<0.01)。cmyc与结直肠癌的肿瘤部位(χ2=8.352 3, P<0.01)、淋巴结转移(χ2=4.275 1, P<0.05)、分化程度(χ2=4.115 3, P<0.05)和分期(χ2=5.739 9, P<0.05)有相关性;CD24与肿瘤大小(χ2=9.333 6,P<0.01)、淋巴结转移(χ2=7.693 0,P<0.01)、分化程度(χ2=5.870 0, P<0.05)和分期(χ2=4.498 7, P<0.05)有相关性。结直肠癌组织中CD24与cmyc 表达呈正相关(χ2=10.824 9,r=0.39,P<0.05)。结论cmyc与CD24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且与一些临床病理特征有关。在结直肠癌的发生、进展、转移过程中,cmyc很可能充当了CD24信号通路的下游靶基因,受CD24调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埃兹蛋白在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龚骏, 李平生, 胡海波, 林伟龙
    2015, 42 (4):  259-263.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5.04.006
    摘要 ( 395 )   PDF(992KB) ( 1067 )  
    目的检测埃兹蛋白(Ezrin)在骨巨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本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穿刺活检确诊的60例骨巨细胞瘤设为观察组,同期8例良性病变中的反应性新生骨、12例骨样骨瘤及11例骨母细胞瘤的瘤组织作为对照组,用Western blotting及实时PCR方法检测Ezrin蛋白及基因水平。60例骨巨细胞瘤患者接受瘤段切除加假体置换术,术前均接受2个疗程的化疗,观察化疗前后瘤组织线粒体形态的变化以及Ezrin蛋白和基因的变化。 结果骨巨细胞瘤中Ezrin蛋白阳性表达主要位于细胞质中,表达阳性率为76.7%,远高于良性病变中反应性新生骨的19.7%、骨样骨瘤的21.2%以及骨母细胞瘤的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8,P=0.024),良性病变中的反应性新生骨组、骨样骨瘤及骨母细胞瘤之间的Ezrin表达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χ2=6.18,P=0.087)。化疗后骨巨细胞瘤组织中线粒体固缩及液态空泡现象较治疗前减少,Ezrin蛋白表达减少,基因水平降低[(23.99±1.49)∶(20.11±1.11), t=5.03, P=0.018)]。结论Ezrin在骨巨细胞瘤的表达较其他良性骨肿瘤高,可能成为鉴别良恶性骨肿瘤的辅助生物学指标;对Ezrin的早期干预可能有助于骨巨细胞瘤的治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氩氦刀冷冻序贯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疼痛的疗效观察
    侯苏娟, 刘元水, 赵文华
    2015, 42 (4):  264-268.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5.04.007
    摘要 ( 460 )   PDF(724KB) ( 1301 )  
    目的观察氩氦刀冷冻消融序贯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性疼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我科24例确诊为恶性肿瘤骨转移并伴中度以上疼痛的患者的28处病灶,在CT引导下行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术,术后第3天给予唑来膦酸4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15 min以上,后续每4周应用一次。数字评分法(NRS)及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法(KPS)重复评价术前、术后第3天、序贯唑来膦酸治疗后第2周和第12周疼痛程度及生命质量。结果24例患者均成功准确地穿刺至骨转移病灶,无严重并发症发生。NRS在术前、术后3 d、序贯唑来膦酸治疗后2周和12周分别为(7.70±0.86)分、(3.29±0.95)分、(2.54±0.83)分和(2.17±0.76)分,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0.64, P<0.001),治疗后观察期内疼痛评价有效率91.67%。KPS在术前、术后3 d、序贯唑来膦酸治疗后2周和12周分别为(45.83±6.54)分、(49.58±6.24)分、(61.67±7.01)分和(78.33±8.68)分,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8.99, P<0.001),治疗后观察期内12周显效8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75.00%(18/24)。6个月后CT评价,局部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11例,有效率87.50%。结论氩氦刀冷冻消融序贯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疼痛效果显著,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血管紧张素-(1-7)与肿瘤
    赵乐康, 于金明
    2015, 42 (4):  274-276.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5.04.009
    摘要 ( 741 )   PDF(710KB) ( 1438 )  
    血管紧张素-(1-7)[Ang-(1-7)]是近年来发现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中一种内源性七肽,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及Mas受体共同构成ACE2Ang(17)Mas轴,起到拮抗ACEAngⅡAngⅡ 1型受体轴的作用。近期发现除了其在心血管疾病中发挥作用外,在肿瘤的治疗中也有一定的作用,包括抑制血管生成、抗细胞增殖以及抑制肿瘤纤维化等。研究Ang(17)的作用及作用机制能够为肿瘤的治疗及预防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肿瘤代谢研究新进展
    郭文正;邓炯
    2015, 42 (4):  277-280.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5.04.010
    摘要 ( 352 )   PDF(714KB) ( 1983 )  
    与正常细胞相比,肿瘤细胞因其基因或者表观遗传的改变,导致许多代谢通路发生紊乱。正常细胞发生恶化过程中,不仅糖代谢通路发生异常,线粒体生物合成、氨基酸代谢、脂代谢等其他代谢通路也会发生变化。这些代谢变化对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临床靶向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二甲双胍的抗肿瘤作用
    郭延勋;马士崟
    2015, 42 (4):  281-283.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5.04.011
    摘要 ( 488 )   PDF(708KB) ( 1326 )  
    二甲双胍作为一种廉价安全高效的糖尿病药物已应用多年,近年来研究显示其对各种肿瘤细胞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二甲双胍的抗肿瘤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糖代谢及蛋白激酶途径有关,也可能与炎症因子介导肿瘤杀伤有关。二甲双胍对不同肿瘤细胞杀伤效果不同,对其他抗肿瘤治疗也有一些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肿瘤间质比对肿瘤预后的评价作用
    蔡贤磊;吴健;郑树森
    2015, 42 (4):  284-287.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5.04.012
    摘要 ( 743 )   PDF(713KB) ( 1289 )  
    肿瘤间质比(TSR)指肿瘤组织内肿瘤细胞与间质部分的比例,可通过对苏木素-伊红染色的病理切片进行评估得到。通常以50%作为截断值,将病例分为间质丰富组(TSR<50%)及间质稀少组(TSR≥50%),从而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差异。当前研究结果表明,在结直肠癌、乳腺癌、食管癌、宫颈癌和非小细胞肺癌中,TSR是肿瘤预后的独立影响因子,肿瘤间质丰富的患者预后更差,原因可能为肿瘤细胞能活化间质细胞,而活化的间质细胞又能促进肿瘤的生长、浸润及转移,间质组织在肿瘤的进展及侵袭过程中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乳头状瘤病毒相关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曾汶;费继敏
    2015, 42 (4):  288-291.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5.04.013
    摘要 ( 432 )   PDF(718KB) ( 1447 )  
    近年来,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相关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尤其表现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HPV相关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生物学特点及良好预后,且不暴露于吸烟、饮酒等危险因素,其生物标记物及治疗是国际的研究热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鼻咽癌调强放疗过程中靶区及周围结构变化
    范廷勇;李建彬;于金明
    2015, 42 (4):  292-294.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5.04.014
    摘要 ( 477 )   PDF(707KB) ( 1321 )  
    调强放疗逐渐成为鼻咽癌的主要治疗方式。其疗程一般为7~8周,随着治疗进行,患者口咽反应逐渐加重,体重下降,肿瘤组织退缩,靶区周围组织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将影响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因此调强放疗期间复位进行靶区修正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原癌基因Bmi-1与非小细胞肺癌
    赖祥丽;冯国生
    2015, 42 (4):  295-297.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5.04.015
    摘要 ( 407 )   PDF(709KB) ( 1174 )  
    B细胞特异的莫洛尼白血病毒插入位点1(Bmi1)基因是多梳基因家族的核心成员之一,被认为是一种原癌基因,在细胞的自我更新、增殖及凋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证实,Bmi1的高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侵袭及预后密切相关。Bmi1基因有望成为一种新的肿瘤分子标志物,为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曲妥珠单抗与拉帕替尼联合用于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
    曹敏, 武云强, 卢宁, 黄建国
    2015, 42 (4):  296-273.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5.04.008
    摘要 ( 583 )   PDF(1201KB) ( 1495 )  
    目的比较单用曲妥珠单抗与曲妥珠单抗和拉帕替尼两药联合在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医药期刊全文数据库和近5年重要国际肿瘤学会议记录,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收集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使用新辅助化疗联合曲妥珠单抗对比新辅助化疗联合曲妥珠单抗、拉帕替尼双重抗HER2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按Cochrane 系统评价方法进行质量评价,资料提取后运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4项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共779例患者符合条件。Meta分析结果显示,曲妥珠单抗联合拉帕替尼组较单独使用曲妥珠单抗组病理完全缓解率显著升高(53.3%∶38.8%,RR=1.39,95%CI为1.20~1.63,P<0.001);Ⅲ~Ⅳ级不良反应方面,除了联合组的腹泻发生率更高(25.6%∶2.2%,RR=11.54,95%CI为5.69~23.41,P<0.001)以外,其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新辅助治疗中采用新辅助化疗联合曲妥珠单抗、拉帕替尼的双重抗HER2靶向治疗效果较好,且除了腹泻外并不提高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治疗选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
    李浩;李胜;张百江
    2015, 42 (4):  298-300.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5.04.016
    摘要 ( 406 )   PDF(710KB) ( 1564 )  
    循环肿瘤细胞(CTC)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生复发转移的重要原因。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近期研究结果提示,CTC水平不仅可以用来判断肿瘤临床分期、评估患者预后及治疗反应,还可以用于早期NSCLC的风险评估。另外,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液体活检”,CTC检测能反映原发肿瘤的分子生物学及遗传学特征,有助于患者获得最佳的个体化治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种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研究进展
    吴正奇;张志镒;王慧娟;刘小军
    2015, 42 (4):  301-304.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5.04.017
    摘要 ( 711 )   PDF(718KB) ( 1427 )  
    血管生成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靶向血管内皮生成因子信号通路的药物治疗晚期结直肠癌获得了重要的生存改善。在化疗基础上联合贝伐珠单抗一线、二线和跨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可进一步延长生存期。阿柏西普联合含伊立替康的化疗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延长了生存期。对抵抗所有化疗药物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使用瑞格非尼后仍延长了生存期。这些抗血管生成药物为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带来了生存获益,并拥有良好的安全性,可以和化疗药物联合用于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的治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左右半大肠癌的差异
    杨姣;傅健飞;钟献;袁瑛
    2015, 42 (4):  305-308.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5.04.018
    摘要 ( 616 )   PDF(718KB) ( 1274 )  
    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在发达国家呈下降趋势,与结肠镜筛查、人口老龄化、饮食结构调整、癌症和糖尿病发病率升高等有关,性别、种族、教育等因素也起一定作用。右半大肠癌中,低分化和晚期疾病比例高,腺癌中黏液成分多,易出现并发症和肠内第二原发肿瘤;而左半大肠癌多呈高分化,诊断时偏早期。分子机制上,右半大肠癌与错配修复基因密切相关,而左半大肠癌与p53突变联系紧密。左、右半大肠癌存在众多表观和遗传学差异,可能属于两种不同的疾病,在临床工作和试验中应区别对待。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盛能全;杨逸;王志刚
    2015, 42 (4):  309-312. 
    摘要 ( 573 )   PDF(715KB) ( 1518 )  
    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GINET)是起源于消化道肽能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的一类肿瘤,能产生肽类激素,引起类癌综合征,但临床上出现典型症状者较少见。由于诊断技术及对该病认识的进步,发病率有所上升。目前治疗措施是以手术切除为主,联合化疗、靶向治疗的综合疗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凋亡相关因子Survivin和Smac在卵巢癌中的研究进展
    马丹;马玲
    2015, 42 (4):  313-315.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5.04.020
    摘要 ( 418 )   PDF(709KB) ( 1434 )  
    Survivin是凋亡抑制蛋白(IAP)家族中抗凋亡作用最强的成员。Smac是半胱氨酸蛋白酶的第2个线粒体激活因子,可以通过与IAP的结合,来发挥促凋亡作用。二者在卵巢癌组织中的异常表达均与卵巢癌发生发展、治疗耐受及预后密切相关。两者有望在卵巢癌早期诊断及靶向治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Ikaros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易丽君;段君凯;李红
    2015, 42 (4):  316-318.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5.04.021
    摘要 ( 337 )   PDF(709KB) ( 1314 )  
    Ikaros是造血细胞分化和免疫系统发育的重要调节因子,并且作为肿瘤抑制因子,Ikaros异常会阻滞T、B细胞的发育或导致肿瘤形成。在白血病患者中,Ikaros发生突变导致患者治疗反应下降及长期生存率降低。Ikaros在白血病发生和预后中的机制研究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道
    指突状树突细胞肉瘤1例
    姚红梅;高广周;刘四方;张彦;郝英霞
    2015, 42 (4):  319-320. 
    摘要 ( 320 )   PDF(1011KB) ( 13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