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4年, 第51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24-11-08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封面目录
    第51卷第11期封面和目录
    2024, 51 (11):  0-0. 
    摘要 ( 12 )   PDF(955KB) ( 1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多西他赛诱导的非小细胞肺癌NCI-H1299多倍体肿瘤巨细胞衰老、干性和再增殖的特征研究
    赵松, 王丽丽, 欧阳明玥, 邢思宁, 杨紫恩, 于卉影
    2024, 51 (11):  673-677.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40727-00114
    摘要 ( 23 )   HTML ( 3 )   PDF(1712KB) ( 13 )  

    目的 探讨多西他赛(Doc)诱导的非小细胞肺癌多倍体肿瘤巨细胞细胞衰老、肿瘤干细胞和细胞增殖特征,分析多倍体肿瘤巨细胞在肿瘤复发中的潜在作用。方法 二甲基亚砜(DMSO)或100 nmol/L Doc处理非小细胞肺癌NCI-H1299细胞24 h,更换新鲜的完全培养基继续培养3 d,分别记为对照组和Doc组。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状态,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核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DNA含量,台盼蓝染色统计细胞密度,衰老相关的β-半乳糖苷酶染色检测β-半乳糖苷酶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转录因子Krüppel样因子4 (KLF4)和NANOG的mRNA表达水平,Doc组细胞长期培养观察多倍体肿瘤巨细胞生长情况。结果 Doc处理NCI-H1299后,细胞体积变大,细胞核体积变大。Doc组多倍体百分比为45.80%±1.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3%±0.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01,P<0.001)。Doc组细胞密度为(8.18±0.54)×104/cm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75±0.08)×104/c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55,P<0.001)。Doc组细胞衰老相关的β-半乳糖苷酶活性增加,统计阳性染色(蓝色)细胞百分比为56.21%±3.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0%±0.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7.37,P<0.001)。与对照组(1.00±0.16)相比,Doc组KLF4的mRNA表达水平(2.47±0.18)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74,P<0.001)。与对照组(0.99±0.07)相比,Doc 组NANOG的mRNA表达水平(5.58±0.26)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0.09,P<0.001)。Doc组细胞继续培养5 d,细胞保持大细胞状态,视野内细胞较少;继续培养7 d,大细胞周围出现小的子代细胞,视野内细胞仍较少;继续培养13 d,子代细胞数量明显增多; 继续培养15 d,子代细胞最终占满整个视野。结论 Doc诱导非小细胞肺癌NCI-H1299细胞产生多倍体肿瘤巨细胞,表现出衰老、干性和再增殖特征,可能促进肿瘤复发。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多模态MRI特征构建的预测模型用于BI-RADS 4类乳腺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价值分析
    朱彬, 万涛, 许华, 贾浩, 陈士新
    2024, 51 (11):  678-683.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31109-00115
    摘要 ( 16 )   HTML ( 3 )   PDF(1094KB) ( 2 )  

    目的 探讨基于多模态MRI特征构建的预测模型用于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4类乳腺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2023年1月于三二〇一医院行对比增强MRI检查证实为BI-RADS 4类乳腺肿瘤的患者204例,根据手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分为恶性组(124例)和良性组(80例),比较两组临床及MRI影像学特征资料;对BI-RADS 4类乳腺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BI-RADS 4类乳腺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比较各指标对BI-RADS 4类乳腺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恶性组和良性组年龄(t=7.78,P<0.001)、内部强化类型(χ2=14.50,P=0.002)、表观弥散系数(t=-6.77,P<0.001)、纵向弛豫时间(T1)值(t=-6.15,P<0.001)、纵向弛豫率(R1)值(t=7.02,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1.16,95%CI为1.07~1.25,P<0.001)、内部强化类型(不均匀:OR=8.08,95%CI为2.21~29.51,P=0.002)、表观弥散系数(OR=0.01,95%CI为0.00~0.05,P<0.001)、T1值(OR=0.99,95%CI为0.99~1.00,P<0.001)及R1值(OR=1 043.50,95%CI为46.48~23 426.36,P<0.001)均是BI-RADS 4类乳腺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的独立影响因素。依据多因素分析结果构建BI-RADS 4类乳腺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的logistic回归模型,logit(P)=0.05+0.15×年龄+2.09×内部强化类型-5.21×表观弥散系数-0.01×T1值+6.95×R1值。ROC曲线分析显示,利用年龄、内部强化类型、表观弥散系数、T1 值、R1值、logistic回归模型P值对于乳腺肿瘤良恶性进行鉴别诊断,约登指数分别为40.60%、39.68%、49.44%、38.23%、43.27%、75.70%,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7、0.647、0.718、0.724、0.757、0.924。结论 内部强化类型、表观弥散系数、T1值及R1值在内的多模态磁共振指标均可用于BI-RADS 4类乳腺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基于上述指标构建的鉴别诊断模型对BI-RADS 4类乳腺肿瘤良恶性具有良好的鉴别诊断效能。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长非编码RNA TCF7、LSINCT5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邱琦, 刘钧, 谢志斌, 邓科兰, 王萌萌
    2024, 51 (11):  684-689.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40522-00116
    摘要 ( 25 )   HTML ( 3 )   PDF(1005KB) ( 6 )  

    目的 探究长非编码RNA(lncRNA)TCF7、LSINCT5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的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20年6月至2021年10月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就诊的108例行单孔胸腔镜根治术治疗的NSCLC患者术中切除的NSCLC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lncRNA TCF7、LSINCT5在NSCLC组织及癌旁组织的表达,分析两者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NSCLC组织中lncRNA TCF7、LSINCT5表达的相关性,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NSCLC组织中lncRNA TCF7的相对表达量为1.62±0.53,高于癌旁组织的1.08±0.34(t=8.91,P<0.001);NSCLC组织中lncRNA LSINCT5相对表达量为1.54±0.48,高于癌旁组织的1.07±0.33(t=8.39,P<0.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lncRNA TCF7、LSINCT5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41,P<0.001)。不同TNM分期(χ2=6.28,P=0.012;χ2=5.40,P=0.020)、组织学分级(χ2=6.31,P=0.012;χ2=7.23,P=0.007)的患者NSCLC组织中lncRNA TCF7、LSINCT5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lncRNA TCF7高表达NSCLC患者(n=54)的术后2年生存率为48.15%,低于低表达患者(n=54)的72.22%(χ2=6.53,P=0.011);lncRNA LSINCT5高表达NSCLC患者(n=55)的术后2年生存率为47.23%,低于低表达患者(n=53)的73.58%(χ2=7.80,P=0.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HR=1.55,95%CI为1.11~2.17,P=0.011)、TNM分期Ⅲ期(HR=2.15,95%CI为1.32~3.48,P=0.002)、组织学分级低分化(HR=1.39,95%CI为1.11~1.73,P=0.004)、淋巴结状态阳性(HR=1.75,95%CI为1.37~2.23,P<0.001)、肿瘤最大径>2 cm(HR=1.93,95%CI为1.09~3.43,P=0.024)、lncRNA TCF7高表达(≥1.62)(HR=1.77,95%CI为1.41~2.21,P<0.001)、lncRNA LSINCT5高表达(≥1.54)(HR=1.54,95%CI为1.21~1.97,P<0.001)均与行单孔胸腔镜根治术NSCLC患者的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Ⅲ期(HR=1.25,95%CI为1.03~1.53,P=0.026)、组织学分级低分化(HR=1.63,95%CI为1.07~2.48,P=0.023)、lncRNA TCF7高表达(HR=1.29,95%CI为1.03~1.62,P=0.025)、lncRNA LSINCT5高表达(HR=1.48,95%CI为1.14~1.93,P=0.004)均为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lncRNA TCF7、LSINCT5在NSCLC组织中表达上调,两者表达呈正相关,两者高表达、TNM分期Ⅲ期、组织学分级低分化的患者预后不良风险高。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伊立替康联合XELOX方案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机体免疫状态、肠道微生态的影响及预后风险分析
    陈坤燕, 杜娟, 季雨伟, 顾卫卫, 彭涵智
    2024, 51 (11):  690-695.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40618-00117
    摘要 ( 13 )   HTML ( 0 )   PDF(725KB) ( 6 )  

    目的 分析伊立替康联合XELOX方案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机体免疫状态、肠道微生态的影响及预后风险。方法 选择2018年10月—2023年4月江苏省启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老年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化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45)、观察组(n=60)。对照组采用单独XELOX化疗方案,观察组采用伊立替康联合XELOX化疗方案,比较两组近期疗效,治疗前、后免疫状态、肠道微生态相关指标变化。治疗结束后以随访期间死亡或复发转移为终点事件,将105例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n=32)、预后良好组(n=73),并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老年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观察组近期总有效率为53.33%(32/60),高于对照组的20.00%(9/45)(χ2=12.01,P=0.001)。治疗结束后1周,观察组CD4+ T细胞占比、CD4+/CD8+比值分别为(38.59±1.50)%、1.81±0.20,均高于对照组的(36.25±1.82)%、1.59±0.15(t=7.22,P<0.001;t=6.19,P<0.001);CD8+ T细胞占比为(21.27±2.70)%,低于对照组的(22.80±2.92)%(t=2.78,P=0.007);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数量分别为(9.44±0.82)、(9.89±0.79)、(9.14±0.66)lg CFU/g,均多于对照组的(8.20±0.70)、(9.05±0.72)、(8.25±0.62)lg CFU/g(t=8.16,P<0.001;t=5.60,P<0.001;t=7.02,P<0.001)。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吸烟饮酒史比例(χ2=7.61,P=0.006)、低分化比例(χ2=6.54,P=0.011)、淋巴结转移比例(χ2=5.86,P=0.016)及化疗前癌胚抗原(CEA)水平[(5.80±0.89)μg/L比(7.48±1.02)μg/L,t=8.51,P<0.001]、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29.54±1.85)U/ml比(34.52±2.50)U/ml,t=11.36,P<0.001]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吸烟饮酒史(OR=1.74,95%CI为1.53~2.15,P<0.001)、低分化(OR=1.80,95%CI为1.60~2.15,P<0.001)、淋巴结转移(OR=1.82,95%CI为1.68~2.33,P<0.001)、化疗前CEA水平高(OR=1.81,95%CI为1.62~2.38,P<0.001)、化疗前CA199水平高(OR=1.80,95%CI为1.66~2.37,P<0.001)均是影响老年晚期结直肠癌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伊立替康联合XELOX方案可有效改善老年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免疫功能、肠道微生态,但化疗后预后不良风险较高,吸烟饮酒史、低分化、淋巴结转移、化疗前CEA水平高、化疗前CA199水平高均是影响老年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长非编码RNA AL445524.1相关肝细胞癌预后模型的构建及其对肝癌细胞恶性表型的影响
    薛小芳, 钟玉全, 李欣阳
    2024, 51 (11):  696-705.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40618-00118
    摘要 ( 14 )   HTML ( 2 )   PDF(6811KB) ( 2 )  

    目的 探讨长非编码RNA(lncRNA)AL445524.1在肝细胞癌(HCC)中的预后评估价值及对肝癌细胞的调控作用。方法 基于TCGA数据库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AL445524.1在HCC中的表达水平,以AL445524.1表达水平的中位数作为临界值,将343例HCC患者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采用Kaplan-Meier曲线进行生存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AL445524.1表达和其他临床特征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筛选H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多因素分析结果,将数据完整的患者以7∶3的比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测试集(n=215)和训练集(n=92),并以此构建HCC的列线图预后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和验证预测模型的预测性能;对AL445524.1调控的差异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采用RT-PCR法检测肝癌细胞中AL445524.1表达水平。将人肝癌细胞株HCCLM3分为si-AL445524.1-1、si-AL445524.1-2、si-AL445524.1-3、si-NC组。通过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划痕及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AL445524.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4.38±1.26比2.08±0.45,t=24.58,P<0.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AL445524.1高表达组(n=170)HCC患者的5年总生存(OS)率为37.37%,低表达组(n=173)患者为5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3,P=0.003)。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复发(HR=2.58, 95%CI为1.64~4.07, P<0.001)、临床分期(HR=2.49, 95%CI为1.63~3.81, P<0.001)及AL445524.1表达(HR=1.23, 95%CI为1.06~1.41, P=0.010)均是HCC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肿瘤复发、临床分期、AL445524.1表达构建列线图预后预测模型,模型风险评分=0.774×肿瘤复发+0.753×临床分期+0.231×AL445524.1。预测模型C-index在训练集、测试集及全集中分别为0.726、0.660及0.678。ROC曲线分析显示,预测模型预测训练集、测试集及全集患者的1年OS率的AUC值分别为0.746、0.630、0.684;3年OS率的AUC值分别为0.778、0.736、0.743,5年OS率的AUC值分别为0.794、0.760、0.774。训练集、测试集、全集中,模型评分预测患者5年OS率预测效能均优于AL445524.1表达、临床分期及肿瘤复发单独预测(均P<0.05)。高风险组(n=154)、低风险组(n=153)患者5年OS率分别为33.54%、77.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97,P<0.001)。GO、KEGG富集分析提示,AL445524.1高、低表达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与脂质代谢和氧化反应相关。GSEA分析表明,氧化磷酸化通路在AL445524.1高表达组HCC患者中显著富集。体外实验结果显示,AL445524.1在肝癌细胞(1.97±0.14)中的表达较正常肝细胞(1.00±0.1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2,P=0.007)。沉默AL445524.1可显著抑制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并促进肝癌细胞凋亡。CCK-8实验结果显示,si-NC、si-AL445524.1-1、si-AL445524.1-2、si-AL445524.1-3组细胞24 h的A450值分别为0.433±0.012、0.377±0.020、0.383±0.020、0.423±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51,P<0.001),且si-AL445524.1-1、si-AL445524.1-2、si-AL445524.1-3组细胞增殖均低于si-NC组(均P<0.001)。细胞划痕实验显示,上述4组细胞划痕愈合率分别为33.60%±6.15%、21.60%± 4.30%、26.40%± 4.60%、27.30%±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71,P<0.001),且si-AL445524.1-1、si-AL445524.1-2、si-AL445524.1-3组细胞愈合面积均显著低于si-NC组(均P<0.001)。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显示,上述4组迁移细胞数分别为293.50±14.80、110.50±10.28、132.44±5.57、115.25±8.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4.16,P<0.001),且si-AL445524.1-1、si-AL445524.1-2、si-AL445524.1-3组迁移细胞数均显著低于si-NC组(均P<0.001);上述4组侵袭细胞数分别为247.00±9.49、119.00±5.57、153.25±5.85、163.67±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8.14,P<0.001),且si-AL445524.1-1、si-AL445524.1-2、si-AL445524.1-3组侵袭细胞数均显著低于si-NC组(均P<0.001)。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上述4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70%±0.08%、2.17%±0.11%、2.38%±0.08%、2.02%±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36,P<0.001),且si-AL445524.1-1、si-AL445524.1-2、si-AL445524.1-3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si-NC组(均P<0.001)。结论 AL445524.1可作为HCC的预后标志物;AL445524.1相关预后预测模型对预测HCC患者5年OS率具有较高准确性;高表达AL445524.1的HCC患者生存预后较差;沉默AL445524.1可抑制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促进肝癌细胞凋亡,可能与细胞脂质代谢或氧化磷酸化相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CMTM6和CMTM4在肿瘤发生、发展及预后中的作用
    马明珠, 高晓玲
    2024, 51 (11):  706-711.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40328-00119
    摘要 ( 10 )   HTML ( 1 )   PDF(748KB) ( 1 )  

    含有MARVEL跨膜结构域的趋化样因子基因(CMTM)家族在肿瘤发生、发展、转移和耐药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CMTM6和CMTM4是调节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稳定性的关键蛋白,尤其在肿瘤免疫治疗耐药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CMTM6和CMTM4与肿瘤相关的详尽分子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深入研究CMTM4和CMTM6在肿瘤中的表达、生物学作用以及调控机制将为肿瘤的诊断、治疗以及预测预后等方面提供新的思路和靶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EGFR基因突变靶向耐药后小细胞肺癌转化的研究进展
    赵红晓, 刘春玲
    2024, 51 (11):  712-716.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40328-00120
    摘要 ( 22 )   HTML ( 1 )   PDF(743KB) ( 11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酶抑制剂(EGFR-TKI)的问世为EGFR基因突变患者带来了福音,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而且能够延长多数患者的生存期。但这些患者在服用EGFR-TKI 1年左右便会产生耐药,从而导致疾病进展。EGFR-TKI耐药的机制之一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转化为小细胞肺癌(SCLC),发生率为2%~14%,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耐药机制。目前,SCLC转化的机制尚不明确,NSCLC向SCLC转化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大约为17.8个月。研究EGFR-TKI耐药机制、转化型SCLC发生机制及临床特征,对转化型SCLC的治疗方案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靶向治疗进展
    罗毅君, 姚伟荣, 王晓莉
    2024, 51 (11):  717-722.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40318-00121
    摘要 ( 15 )   HTML ( 1 )   PDF(765KB) ( 7 )  

    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的患者预后较差,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显著改善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敏感突变患者的预后,TKI与放疗、化疗、抗血管生成治疗等联合应用能改善EGFR突变NSCLC脑转移患者的生存,但不同联合方案之间如何选择,获益的优势人群等问题仍需要进行更深入的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蒋琼, 余进洪
    2024, 51 (11):  723-727.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40618-00122
    摘要 ( 8 )   HTML ( 1 )   PDF(708KB) ( 1 )  

    肝癌常用的治疗方法有消融治疗、手术切除、肝移植等,随着超声治疗技术及分子影像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超声靶向微泡破坏(UTMD)技术成为了一种新兴肿瘤诊治手段,超声微泡不仅能诊断显影,而且还可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或基因的传递系统,实现通过靶向传递药物或基因来治疗疾病。在肝癌的治疗研究中,该技术具有巨大潜力,探讨UTMD在肝癌治疗中的机制、应用以及相关问题,可为肝癌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胆道支架在恶性胆道梗阻中的研究进展
    廖俊, 祖洪亮
    2024, 51 (11):  728-733.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40607-00123
    摘要 ( 17 )   HTML ( 4 )   PDF(732KB) ( 5 )  

    恶性胆道梗阻(MBO)是胆道处发生梗阻而引起胆汁排出受阻,导致皮肤黄染、瘙痒、肝功能受损表现,通常由胆管部、胰头部、壶腹部肿瘤或远处肿瘤转移侵袭压迫所致。因其症状隐匿性和恶性程度高,患者5年生存率极低,多数患者错失手术机会。逆行胰胆管造影联合胆道支架的内引流术在MBO姑息性治疗中具有重大优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道
    经腹联合阴式手术治疗宫颈癌合并原发性阴道癌1例
    侯晓瑛
    2024, 51 (11):  734-736.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40515-00124
    摘要 ( 11 )   HTML ( 2 )   PDF(1709KB) ( 6 )  

    原发性阴道癌较为罕见,多为其他部位肿瘤转移至阴道所致。而宫颈癌合并原发性阴道癌临床上更为少见,目前其治疗标准尚未统一,多根据病灶大小、位置,肿瘤分期等行个体化治疗,早期以手术及放疗为主。现报道1例宫颈鳞状细胞癌合并原发性阴道鳞状细胞癌患者,并复习相关文献,讨论阴道癌患者的临床及诊治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