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4年, 第51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24-10-08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封面目录
    第51卷第10期封面和目录
    2024, 51 (10):  0-0. 
    摘要 ( 16 )   PDF(660KB) ( 1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同步推量调强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杨静, 刘方, 马玫丽, 黄东帅, 王军华
    2024, 51 (10):  609-613.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40606-00102
    摘要 ( 35 )   HTML ( 4 )   PDF(767KB) ( 12 )  

    目的 分析同步推量调强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青岛市市立医院肿瘤科收治的300例肺癌脑转移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50)与研究组(n=150)。对照组行序贯三维适形放疗,研究组行同步推量调强放疗;对比两组近、中期疗效,靶区剂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近、中期总有效率分别为73.33%(110/150)、88.67%(133/150),较对照组的51.33%(77/150)、71.33%(107/150)均更高(χ2=15.46,P<0.001;χ2=14.08,P<0.001)。研究组大体肿瘤计划靶区、全脑临床计划靶区的Dmin分别为(23.78±1.11)、(58.46±0.55)Gy,较对照组的(16.67±1.08)、(53.44±0.74)Gy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6.22,P<0.001; t=66.68,P<0.001);研究组大体肿瘤计划靶区、全脑临床计划靶区的Dmean分别为(44.12±0.87)、(62.19±0.57)Gy,较对照组的(37.55±0.89)、(57.78±0.82)Gy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4.65,P<0.001;t=54.08,P<0.001)。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0.67%(46/150),对照组为36.67%(55/1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0,P=0.271)。结论 肺癌脑转移瘤患者应用同步推量调强放疗,相较于序贯三维适形放疗,近、中期疗效更好,可增加靶区剂量,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影响食管肿瘤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电凝综合征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谢超, 张明鑫, 路宁, 苗涛
    2024, 51 (10):  614-619.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40727-00103
    摘要 ( 32 )   HTML ( 5 )   PDF(896KB) ( 14 )  

    目的 分析食管肿瘤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电凝综合征(PEECS)发生的影响因素,基于此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4年5月于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人民医院和陕西省城固县医院收集的240例行食管肿瘤ESD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R软件中“caret”包的“createDataPartition”按照7:3的比例将患者分为建模组和验证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模组食管肿瘤PEECS发生的相关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一致性指数(C-index)和校正曲线对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 建模组(n=168)和验证组(n=72)所有资料均具有可比性。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OR=2.15,95%CI为1.38~3.76,P=0.004)、年龄(OR=2.53,95%CI为1.39~4.61,P=0.001)、手术时间(OR=5.88,95%CI为2.15~8.41,P<0.001)和病变长径(OR=5.16,95%CI为1.85~7.33,P<0.001)均是食管肿瘤PEECS发生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OR=2.94,95%CI为1.46~5.33,P=0.011)、年龄(OR=2.12,95%CI为1.20~3.88,P=0.042)、手术时间(OR=4.62,95%CI为2.11~7.26,P<0.001)和病变长径(OR=3.93,95%CI为1.78~5.94,P=0.003)均是食管肿瘤PEECS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上述指标构建食管肿瘤发生PEECS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其C-index值为0.787(95%CI为0.692~0.863)。校准曲线显示,建模组作为内部验证,验证组作为外部验证,预测概率与实际发生概率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性别、年龄、手术时间和病变长径均是食管肿瘤PEECS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上述指标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在可切除食管癌新辅助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吴琴, 吴栋, 谢健龙, 罗钦辉, 劳良玲, 曾宇斌, 林立尧
    2024, 51 (10):  620-626.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40410-00104
    摘要 ( 45 )   HTML ( 4 )   PDF(779KB) ( 17 )  

    目的 分析替雷利珠单抗联合新辅助化疗治疗可切除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2021年4月至2023年10月于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行新辅助治疗后联合外科手术切除的56例ESC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新辅助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化免)组(n=24)和新辅助化疗(化疗)组(n=32),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肿瘤退缩分级、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病理完全缓解(pCR)率、主要病理缓解(MPR)率、R0切除率、围手术期指标以及安全性。结果 化免组患者肿瘤退缩分级优于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39,P=0.025)。化免组ORR为75.00%(18/24)、DCR为91.67%(22/24),化疗组ORR为46.88%(15/32)、DCR为65.62%(21/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48,P=0.034;χ2=5.21,P=0.022)。化免组的R0切除率为87.50%(21/24),高于化疗组的59.38%(19/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1,P=0.021)。化免组pCR率为29.17%(7/24)、MPR率为54.17%(13/24),化疗组pCR率为6.25%(2/32)、MPR率为28.12%(9/32),pCR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8,P=0.052),MPR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9,P=0.048)。化免组新辅助治疗结束至手术开始的间隔时间为(42.71±8.29)d、化疗组为(42.25±8.03)d,化免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215.54±57.85)ml、化疗组为(229.65±57.74)ml,化免组患者手术时间为(293.52±37.50)min、化疗组为(295.31±37.66)min,化免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17.90±3.49)d、化疗组为(18.42±3.82)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1,P=0.835;t=0.90,P=0.370;t=0.18,P=0.861;t=0.52,P=0.603)。在术后并发症方面,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2.50%(15/24)比84.38%(27/32),χ2=0.59,P=0.440]。两组患者出现的主要药物不良反应包括白细胞计数降低、恶心呕吐、肝功能不全、皮肤瘙痒、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多为1~2级,3级共3例,无4级不良反应发生;化免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2.50%(15/24),化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5.62%(21/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P=0.809)。结论 对于可切除ESCC的术前新辅助治疗,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较单一化疗方案近期疗效更优,安全性良好,可改善手术疗效。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iR-9和miR-195-3p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及其在介入治疗前后的变化
    张冬茜, 张海光, 张晓茹, 郑璇, 韩素桂, 李颖, 郝春海
    2024, 51 (10):  627-631.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40115-00105
    摘要 ( 25 )   HTML ( 1 )   PDF(967KB) ( 15 )  

    目的 探讨miR-9和miR-195-3p对于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效能,以及介入治疗后miR-9和miR-195-3p水平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于唐山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23例PHC患者和30例肝硬化患者分别作为PHC组和肝硬化组,选取同期体检健康的人群50例作为健康组。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miR-9和miR-195-3p水平;分析血清miR-9和miR-195-3p水平与PH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iR-9和miR-195-3p对PHC的诊断效能;比较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治疗前、后PHC患者血清miR-9和miR-195-3p水平变化。结果 健康组、肝硬化组、PHC组血清miR-9(0.99±0.10、1.31±0.28、1.68±0.43)和miR-195-3p(0.97±0.10、0.83±0.22、0.63±0.18)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69.78,P<0.001;F=74.82,P<0.001),3组间血清miR-9水平依次升高,miR-195-3p水平依次降低(均P<0.05)。不同肿瘤最大径、临床分期及分化程度PHC患者的血清miR-9(t=7.45,P<0.001;t=5.32,P<0.001;t=4.96,P<0.001)和miR-195-3p(t=16.17,P<0.001;t=4.21,P<0.001;t=7.53,P<0.001)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miR-9和miR-195-3p检测联合鉴别诊断肝硬化和PHC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9,大于血清miR-9(AUC为0.712,Z=4.38,P<0.001)和miR-195-3p(AUC为0.844,Z=2.04,P=0.042)单独鉴别诊断的AUC。TACE治疗后,患者血清miR-9水平较治疗前下降(1.39±0.21比1.68±0.43,t=14.22,P<0.001),miR-195-3p水平较治疗前上升(0.78±0.22比0.63±0.18,t=14.84,P<0.001)。结论 PHC患者血清miR-9水平较肝硬化和健康者升高,miR-195-3p水平较肝硬化和健康者降低,二者联合检测对肝硬化和PHC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效能。PHC患者TACE治疗后血清miR-9水平下降、miR-195-3p水平上升。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90—2019年中国男性泌尿生殖系统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
    赵明君, 于春虎
    2024, 51 (10):  632-638.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40509-00106
    摘要 ( 25 )   HTML ( 2 )   PDF(1172KB) ( 11 )  

    目的 分析1990—2019年中国男性泌尿生殖系统肿瘤流行情况及趋势。方法 利用全球疾病负担研究2019数据库,分析中国不同年龄组和不同年份男性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利用Joinpoint 5.2.0软件对1990—2019年中国男性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趋势进行分析,并比较中国、全球以及不同社会人口指数(SDI)地区的男性泌尿生殖系统肿瘤标化发病率和标化死亡率。结果 2019年,中国男性泌尿生殖系统肿瘤发病顺位从高到低依次为前列腺癌(21.17/10万)、膀胱癌(11.41/10万)、肾癌(5.87/10万)和睾丸癌(2.37/10万);死亡顺位与发病顺位一致,依次为前列腺癌(7.50/10万)、膀胱癌(4.35/10万)、肾癌(2.33/10万)和睾丸癌(0.17/10万)。1990年中国男性生殖泌尿系统肿瘤发病顺位和死亡顺位与2019年均相同。2019年,前列腺癌在20岁年龄组开始出现发病和死亡病例,膀胱癌在15岁年龄组开始出现发病和死亡病例,肾癌和睾丸癌在1~4岁年龄组开始出现发病和死亡病例;55岁以前,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各类型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差异不大;55岁以后,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肾癌、膀胱癌和睾丸癌;2019年男性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的发病率在各年龄组均高于1990年。1990—2019年,前列腺癌、膀胱癌、肾癌和睾丸癌发病率、死亡率、标化发病率均呈升高趋势,肾癌标化死亡率呈升高趋势,前列腺癌标化死亡率呈降低趋势。与全球平均水平比较,1990年和2019年中国男性泌尿生殖系统肿瘤标化发病率和标化死亡率均较低。与不同SDI地区比较,中国男性肾癌、睾丸癌、膀胱癌的1990年和2019年标化发病率和标化死亡率与中、低SDI地区相接近;中国男性前列腺癌的1990年和2019年标化发病率和标化死亡率均低于不同SDI地区。结论 1990年和2019年中国男性泌尿生殖系统肿瘤发病顺位和死亡顺位均相同,从高到低依次为前列腺癌、膀胱癌、肾癌和睾丸癌。1990—2019年中国男性泌尿生殖系统肿瘤发病率、死亡率、标化发病率均呈升高趋势。1990年和2019年,与全球平均水平比较,中国男性泌尿生殖系统肿瘤标化发病率和标化死亡率均较低。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肿瘤电场治疗在胶质母细胞瘤中的研究进展
    杜爱超, 程厚翔, 代军强, 潘亚文
    2024, 51 (10):  639-644.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40407-00107
    摘要 ( 30 )   HTML ( 5 )   PDF(765KB) ( 21 )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具威胁的疾病之一,尽管治疗方法不断更新,但患者预后并未得到改善。然而,肿瘤电场治疗(TTField)的引入改变了新诊断和复发性GBM的治疗方式。TTField是一种利用中频低强度交变电场治疗肿瘤的新型无创疗法,对于GBM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与传统治疗方式相比,TTField具有较小的不良反应和较好的局部疗效。此外,化疗药物和放疗与TTField的联合应用已被证明具有显著优势,可能成为未来临床治疗的策略之一。然而,尽管TTField在GBM治疗中具有较大潜力,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包括治疗设备的依赖性、使用过程中的不适感以及部分患者对该治疗的耐受性等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优化TTField的使用方式,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在GBM患者中的治疗潜力,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锰基纳米材料在乳腺癌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陶晋, 阚俊楠, 杨彩霞, 刘岩, 吕奕洁, 魏俊辉, 李祥林
    2024, 51 (10):  645-649.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40429-00108
    摘要 ( 27 )   HTML ( 3 )   PDF(773KB) ( 30 )  

    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肿瘤,早期诊断并优化治疗策略对提高乳腺癌预后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锰基纳米材料在乳腺癌早期诊断、药物递送、肿瘤治疗等多方面展现潜力。相较于其他纳米材料,锰基纳米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已成为乳腺癌诊疗研究中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肿瘤细胞源性外泌体在结直肠癌转移前微环境形成中的作用
    陈洁, 徐红, 陈雨甜
    2024, 51 (10):  650-654.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40429-00109
    摘要 ( 19 )   HTML ( 1 )   PDF(774KB) ( 21 )  

    远处转移是导致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肿瘤细胞源性外泌体作为信息传递的介质,广泛参与结直肠癌转移前微环境形成的各个环节。深入研究外泌体在转移前微环境形成中的机制,可为结直肠癌的靶向治疗和预测肿瘤进展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癌肿瘤微环境与消融治疗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何佩霈, 杨朝凤, 李杨
    2024, 51 (10):  655-659.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40328-00110
    摘要 ( 22 )   HTML ( 4 )   PDF(749KB) ( 13 )  

    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处于中晚期。消融治疗是早期肝癌或无法手术切除肝癌患者主要的治疗方法。肿瘤微环境的变化可能会对肝癌消融术后患者的疗效及预后产生影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探索肝癌消融治疗与肿瘤微环境之间潜在的协同作用,以改善消融治疗疗效并提高生存率。探讨肝癌肿瘤微环境的关键组成部分及肿瘤微环境在肝癌消融治疗中发挥的免疫调节作用,可为肝癌治疗提供新策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I3K抑制剂在淋巴瘤治疗中的现状和挑战
    付瑛, 王华庆
    2024, 51 (10):  660-666.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40407-00111
    摘要 ( 25 )   HTML ( 2 )   PDF(788KB) ( 30 )  

    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信号通路异常活化是恶性淋巴瘤发病机制之一,PI3K抑制剂是近年来淋巴瘤治疗的新靶点,目前已开发出多种不同类型的PI3K抑制剂,部分药物已经上市,部分药物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PI3K抑制剂存在多种不良反应,提高安全性和有效性是PI3K抑制剂未来研发的重要方向。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道
    软腭及食管多原发鳞状细胞癌鼻尖皮肤转移1例
    张悦宁, 刘倩, 李惠娴, 洪慧, 张金岭
    2024, 51 (10):  667-669.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40222-00112
    摘要 ( 28 )   HTML ( 2 )   PDF(1326KB) ( 12 )  

    多原发鳞状细胞癌发生鼻尖皮肤转移极为罕见,文献报道较少,且鳞状细胞癌病理表现相似,较难诊断。现回顾性分析1例软腭及食管多发鳞状细胞癌出现远处鼻尖皮肤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复习,以提高对本类疾病的认识。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宫颈癌罕见小腿肌间转移1例
    闫文星, 贾雪丽, 刘凌燕, 袁红琴, 吴娟, 秦丽娟
    2024, 51 (10):  670-672.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40429-00113
    摘要 ( 24 )   HTML ( 4 )   PDF(1461KB) ( 14 )  

    宫颈癌肌间转移不常见,小腿肌间转移尤为罕见。现报道1例宫颈癌小腿肌间转移病例。目前针对远处肌间转移的宫颈癌治疗虽无统一的治疗标准,但仍以多学科会诊为主,争取给患者获得更多的治疗选择和生存机会,使患者获益最大化。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