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4年, 第51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4-03-08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封面目录
    第51卷第3期封面和目录
    2024, 51 (3):  0-0. 
    摘要 ( 34 )   PDF(1037KB) ( 5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双氢青蒿素联合卡非佐米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活性、增殖、凋亡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任露, 谢晓丽, 张坤, 王丽娟
    2024, 51 (3):  129-136.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31130-00021
    摘要 ( 81 )   HTML ( 21 )   PDF(3641KB) ( 56 )  

    目的 研究双氢青蒿素联合卡非佐米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ARD活性、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多发性骨髓瘤细胞ARD,分别用0、5、10、20、40、80 μg/ml浓度双氢青蒿素及0、5、10、20、40、80 nmol/L浓度卡非佐米处理ARD细胞。将ARD细胞分为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双氢青蒿素组(2 μg/ml)、卡非佐米组(8 nmol/L)和联合组(双氢青蒿素2 μg/ml+卡非佐米8 nmol/L)。采用MTT法和EdU-488法检测细胞活性和增殖情况;活细胞/死细胞双染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经0、5、10、20、40、80 μg/ml浓度双氢青蒿素处理ARD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100.00±2.18)%、(50.22±3.09)%、(37.39±2.34)%、(30.42±1.79)%、(23.80±1.12)%、(18.04±0.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3.30,P<0.001);随着药物浓度增加,ARD细胞活性逐渐下降(均P<0.05)。经0、5、10、20、40、80 nmol/L浓度卡非佐米处理ARD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100.00±1.12)%、(83.98±2.95)%、(67.27±2.10)%、(58.24±2.02)%、(46.34±1.14)%、(37.47±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7.40,P<0.001);随着药物浓度增加,ARD细胞活性逐渐下降(均P<0.05)。对照组、双氢青蒿素组、卡非佐米组和联合组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100.00±2.67)%、(67.23±0.57)%、(76.23±2.83)%、(27.06±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5.60,P<0.001);双氢青蒿素组、卡非佐米组、联合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双氢青蒿素组、卡非佐米组与联合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对照组、双氢青蒿素组、卡非佐米组和联合组细胞EdU阳性率分别为(100.00±8.17)%、(68.07±6.14)%、(85.04±2.78)%、(19.62±3.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5.20,P<0.001);双氢青蒿素组、卡非佐米组、联合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47;P<0.001);双氢青蒿素组、卡非佐米组与联合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活细胞/死细胞双染实验显示,在明场视野下,对照组细胞形态完整,各用药组细胞形态不规则、体积缩小、细胞质浓缩,细胞周围可见形态不规则的凋亡小体,其中,联合组变化最明显;在荧光视野下,对照组细胞只显示绿色荧光,各用药组均出现红色荧光,其中,联合组中红色荧光细胞占比最大。对照组、双氢青蒿素组、卡非佐米组和联合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9.06±2.95)%、(29.50±1.34)%、(20.77±3.00)%、(58.23±5.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5.80,P<0.001);双氢青蒿素组、卡非佐米组、联合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12;P<0.001);双氢青蒿素组、卡非佐米组与联合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对照组、双氢青蒿素组、卡非佐米组和联合组的P53、Cleaved-Caspase-3、Bcl-2和Bax蛋白相对表达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1.76,P<0.001;F=42.87,P<0.001;F=44.27,P<0.001;F=163.50,P<0.001);双氢青蒿素组、卡非佐米组、联合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双氢青蒿素组、卡非佐米组与联合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双氢青蒿素联合卡非佐米可协同抑制多发性骨髓瘤ARD细胞的活性及增殖能力,并促进其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线粒体凋亡途径相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卡瑞利珠单抗与信迪利单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严爱婷, 王翠竹, 刘春桂, 鲁小敏
    2024, 51 (3):  137-142.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31109-00022
    摘要 ( 76 )   HTML ( 18 )   PDF(821KB) ( 51 )  

    目的 比较卡瑞利珠单抗与信迪利单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探究其对肿瘤标志物水平和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并进行安全性分析。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在江苏省海安市人民医院治疗的87例晚期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卡瑞利珠单抗组(n=41)和信迪利单抗组(n=46)。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预后、肿瘤标志物水平、免疫功能指标和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卡瑞利珠单抗组和信迪利单抗组客观缓解率[48.78%(20/41)比39.13%(18/46),χ2=0.82,P=0.365]、疾病控制率[78.05%(32/41)比71.74%(33/46),χ2=0.46,P=0.499]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卡瑞利珠单抗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9.1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为15.4个月;信迪利单抗组中位PFS为9.7个月,中位OS为15.7个月。两组患者中位PFS及中位O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8,P=0.633;χ2=0.15,P=0.697)。治疗前卡瑞利珠单抗组和信迪利单抗组癌胚抗原(CEA)[(47.68±8.12)ng/ml比(49.03±8.70)ng/ml,t=0.75,P=0.458]、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18.06±3.41)ng/ml比(17.25±3.78)ng/ml,t=1.05,P=0.299]、糖类抗原125(CA125)[(72.26±21.06)U/ml比(74.03±22.10)U/ml,t=0.38,P=0.704]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CEA[(28.11±7.68)ng/ml比(27.63±5.71)ng/ml,t=0.33,P=0.740]、CYFRA21-1[(9.29±1.88)ng/ml比(9.06±1.80)ng/ml,t=0.15,P=0.814]、CA125[(61.39±21.22)U/ml比(60.51±11.03)U/ml,t=0.25,P=0.80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患者治疗后CEA、CYFRA21-1、CA125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治疗前两组T细胞亚群CD4+[(41.15±3.24)%比(41.17±2.90)%,t=0.03,P=0.976]、CD8+[(68.82±3.94)%比(70.06±4.08)%,t=1.44,P=0.154]和CD4+/CD8+(1.88±0.33比1.76±0.25,t=1.92,P=0.05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T细胞亚群CD4+[(47.08±3.22)%比(48.53±5.07)%,t=1.57,P=0.120]、CD8+[(61.22±1.67)%比(61.45±1.66)%,t=0.64,P=0.522]和CD4+/CD8+(2.31±0.17比2.36±0.12,t=1.60,P=0.11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T细胞亚群CD8+均低于治疗前,而CD4+及CD4+/CD8+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信迪利单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0.87%(5/46)]低于卡瑞利珠单抗组[31.71%(13/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4,P=0.016)。结论 卡瑞利珠单抗与信迪利单抗对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基本一致,且对肿瘤标志物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相当,但信迪利单抗的安全性优于卡瑞利珠单抗。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血液学指标探讨免疫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因素及列线图构建
    孙维蔚, 姚学敏, 王鹏健, 王静, 贾敬好
    2024, 51 (3):  143-150.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31109-00023
    摘要 ( 63 )   HTML ( 13 )   PDF(1767KB) ( 59 )  

    目的 基于血液学指标探讨接受免疫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以此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评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唐山市人民医院接受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单药或联合方案治疗的80例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收集基线期、最佳缓解期和疾病进展(PD)期的血液学指标,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一致性指数(C-index)和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截至随访截止日期,80例患者中63例PD,患者中位总生存期(OS)为16.9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HR=2.09,95%CI为1.17~3.74,P=0.013),治疗线数(HR=2.23,95%CI为1.21~4.12,P=0.010),基线期的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HR=0.75,95%CI为0.57~0.97,P=0.028),最佳缓解期的D-二聚体(HR=1.00,95%CI为1.00~1.00,P=0.002)、乳酸脱氢酶(LDH)(HR=1.01,95%CI为1.00~1.01,P=0.006),PD期的血红蛋白(HR=0.97,95%CI为0.96~0.99,P<0.001)、D-二聚体(HR=1.00,95%CI为1.00~1.00,P=0.002)、C-反应蛋白(HR=1.01,95%CI为1.00~1.01,P=0.011)、白蛋白(ALB)(HR=0.91,95%CI为0.87~0.96,P=0.001)、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HR=1.16,95%CI为1.05~1.27,P=0.002)和LMR(HR=0.62,95%CI为0.42~0.90,P=0.012)均是接受免疫治疗晚期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回归对单因素分析中P<0.10的变量进行筛选,得到9个可能的影响因素,分别为年龄,最佳缓解期的纤维蛋白原、LDH,PD期的血红蛋白、D-二聚体、C-反应蛋白、LDH、ALB和LMR。将上述变量进行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HR=0.91,95%CI为0.86~0.97,P=0.004)、PD期的LDH(HR=1.01,95%CI为1.00~1.01,P=0.013)和ALB(HR=0.82,95%CI为0.67~0.99,P=0.041)均是接受免疫治疗晚期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上述指标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预测患者1、2年OS率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95%CI为0.65~0.89)、0.75(95%CI为0.66~0.88),C-index为0.71(95%CI为0.64~0.78),校准曲线显示预测概率与实际发生概率一致性较好。低风险组患者(n=40)的中位OS为29.9个月(95%CI为22.5个月~NA),明显优于高风险组(n=40)[13.4个月(95%CI为11.4~23.5个月),χ2=11.30,P<0.001]。结论 年龄、PD期的LDH和ALB均是接受免疫治疗晚期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上述指标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预测接受免疫治疗晚期NSCLC患者1、2年OS率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校准度。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Ⅲ~ⅣA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根治性放化疗后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维持治疗的真实世界临床研究
    钱晓涛, 石子宜, 胡格
    2024, 51 (3):  151-156.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30506-00024
    摘要 ( 53 )   HTML ( 12 )   PDF(1049KB) ( 38 )  

    目的 探讨Ⅲ~ⅣA期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根治性放化疗后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维持治疗在真实世界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中国科学院合肥肿瘤医院收治的65例Ⅲ~ⅣA期行根治性放化疗ESC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根治性放化疗后是否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维持治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29)和免疫维持治疗组(n=36)。比较两组客观缓解率(ORR)、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总生存期(OS)。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行log-rank检验,采用Cox回归模型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对照组ORR为34.5%(10/29),免疫维持治疗组为61.1%(22/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6,P=0.032)。对照组和免疫维持治疗组患者中位PFS分别为7.2、17.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6,P=0.005);中位OS分别为14.1、27.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0,P=0.020)。单因素分析显示,客观缓解(HR=0.09,95%CI为0.03~0.28,P<0.001)、免疫维持治疗(HR=0.38,95%CI为0.17~0.88,P=0.024)均是Ⅲ~ⅣA期行根治性放化疗ESCC患者OS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客观缓解(HR=0.09,95%CI为0.03~0.29,P<0.001)、免疫维持治疗(HR=0.40,95%CI为0.17~0.92,P=0.032)均是Ⅲ~ⅣA期行根治性放化疗ESCC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免疫维持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2%(8/36),对照组为10.34%(3/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1,P=0.204)。不良反应均为1~2级,经对症处理后症状均得到缓解。结论 Ⅲ~ⅣA 期ESCC根治性放化疗后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维持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安全性良好。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早期肿瘤标志物联合NLR、PLR预测胃癌免疫治疗疗效
    解淑萍, 孙亚红, 汪超
    2024, 51 (3):  157-165.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31016-00025
    摘要 ( 68 )   HTML ( 10 )   PDF(1963KB) ( 33 )  

    目的 探讨早期血清肿瘤标志物(STM)、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联合评分对胃癌免疫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免疫治疗的76例胃癌患者,收集患者前导的STM、NLR、PLR,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确定NLR、PLR最佳截断值。分析不同前导的STM、NLR、PLR及联合评分接受免疫治疗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采用ROC曲线评估各指标及联合评分的预测效能。采用Cox回归模型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NLR最佳截断值为2.75,PLR最佳截断值为175.9。所有患者均至少完成了2个周期的免疫治疗,客观缓解率(ORR)为23.7%(18/76),疾病控制率(DCR)为88.2%(67/76)。高NLR组(n=43)和低NLR组(n=33)ORR[20.9%(9/43)比27.3%(9/33)]、DCR[83.7%(36/43)比93.9%(31/3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42,P=0.519;χ2=1.02,P=0.313);高PLR组(n=44)和低PLR组(n=32)ORR[27.3%(12/44)比18.8%(6/32)]、DCR[81.8%(36/44)比96.9%(31/3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75,P=0.388;χ2=2.71,P=0.555);高联合评分组(n=39)和低联合评分组(n=37)ORR分别为17.9%(7/39)、29.7%(11/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6,P=0.230);DCR分别为79.5%(31/39)、97.3%(36/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9,P=0.041)。76例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分别为8.0、12.0个月。高NLR组和低NLR组患者中位PFS分别为7.0、10.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5,P=0.005);中位OS分别为12.0、14.0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4,P=0.307)。高PLR组和低PLR组患者中位PFS分别为8.0、10.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0,P=0.048);中位OS分别为13.0、13.0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P=0.896)。高联合评分组和低联合评分组患者中位PFS分别为7.0、10.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2,P<0.001);中位OS分别为12.0、14.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2,P=0.025)。ROC曲线分析显示,前导的STM、NLR、PLR和联合评分预测胃癌免疫治疗疗效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62、0.697、0.601、0.773。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HR=0.59,95%CI为0.36~0.95,P=0.031)、前导的STM(HR=0.57,95%CI为0.34~0.93,P=0.026)、NLR(HR=0.54,95%CI为0.34~0.87,P=0.011)、联合评分(HR=0.42,95%CI为0.26~0.68,P<0.001)均是接受免疫治疗胃癌患者PFS的影响因素;肿瘤分期(HR=0.30,95%CI为0.12~0.75,P=0.011)、前导的STM(HR=0.28,95%CI为0.15~0.50,P<0.001)、联合评分(HR=0.55,95%CI为0.31~0.96,P=0.036)均是接受免疫治疗胃癌患者OS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前导的STM(HR=0.56,95%CI为0.33~0.98,P=0.041)是接受免疫治疗胃癌患者PFS的独立影响因素;肿瘤分期(HR=0.29,95%CI为0.11~0.76,P=0.012)、前导的STM(HR=0.32,95%CI为0.17~0.58,P<0.001)、联合评分(HR=0.46,95%CI为0.25~0.82,P=0.009)均是接受免疫治疗胃癌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前导的STM、NLR、PLR的联合评分是接受免疫治疗胃癌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可预测胃癌免疫治疗疗效。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乳腺导管原位癌影像学诊断、病理学升级及影像学技术进展
    张丽丽, 谭茹, 房雪利, 杨宇, 桑铮, 李宝生
    2024, 51 (3):  166-169.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31130-00026
    摘要 ( 89 )   HTML ( 9 )   PDF(657KB) ( 53 )  

    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X线最常见的表现为无症状钙化,MRI最常见的表现为非肿块性强化,超声主要表现为不规则的低回声富血供肿块,不伴后方特征。空芯针穿刺活检术是术前诊断DCIS的常用方式,由于穿刺针类型及取样大小的差异,病变存在一定程度的病理学升级。近年来,对于DCIS的诊断和治疗一直存在争议。随着乳腺疾病诊断技术的发展,数字乳腺断层合成摄影、人工智能和影像组学的进展均有望帮助管理DCIS和解决过度诊断等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寡转移非小细胞肺癌的放疗进展
    李书月, 马辰莺, 周菊英, 徐晓婷, 秦颂兵
    2024, 51 (3):  170-174.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31130-00027
    摘要 ( 75 )   HTML ( 5 )   PDF(696KB) ( 51 )  

    对寡转移非小细胞肺癌(NSCLC)进行有效的局部治疗,可延长患者生存期。放疗作为局部治疗手段之一,在NSCLC寡转移患者的治疗中是作为一线治疗还是巩固治疗使用目前尚未定论。多项研究表明立体定向消融放疗可在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前提下为寡转移NSCLC患者带来临床获益。此外,放疗与免疫治疗联合能否进一步延长寡转移NSCLC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的相关探索也值得关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胃癌免疫治疗疗效预测及预后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刘玉兰, 井海燕, 孙静, 宋伟, 沙丹
    2024, 51 (3):  175-180.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31109-00028
    摘要 ( 83 )   HTML ( 5 )   PDF(718KB) ( 36 )  

    由于胃癌具有较高的肿瘤内及肿瘤间异质性,导致患者在免疫治疗疗效和预后方面差异极大。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肿瘤微环境特征、外周血炎性标志物及Claudin18.2等多种生物标志物均显示出对免疫治疗疗效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有助于临床医生筛选免疫治疗潜在获益人群,实现精准化治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KPNA2在肝癌中的研究进展
    彭琴, 蔡玉婷, 王伟
    2024, 51 (3):  181-185.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31026-00029
    摘要 ( 85 )   HTML ( 19 )   PDF(670KB) ( 45 )  

    核转运蛋白α2(KPNA2)是一种调节细胞核与细胞质间物质交换的关键蛋白分子,在核质运输途径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KPNA2参与多种细胞生命活动,在病毒感染、细胞增殖、免疫应答和肿瘤转移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深入研究KPNA2促进肝癌发生的机制,探讨其在肝癌发展中的作用,可为肝癌的诊断、治疗以及预后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RNA调控卵巢癌顺铂耐药的机制研究进展
    龚艳, 陈洪雷
    2024, 51 (3):  186-190.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31109-00030
    摘要 ( 65 )   HTML ( 8 )   PDF(703KB) ( 28 )  

    顺铂耐药是卵巢癌患者治疗效果不佳的重要因素。微RNA(miRNA)可通过调控细胞结构分子、DNA修复与细胞周期、凋亡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自噬、甲基化和肿瘤干细胞,参与调控卵巢癌顺铂耐药。进一步了解miRNA调控卵巢癌顺铂耐药的机制,有助于寻找新的治疗方式,以优化现有治疗方案,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道
    甲状腺腺样囊性癌1例并文献复习
    王子琪, 罗盼, 叶永英, 吴伟莉
    2024, 51 (3):  191-192.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30804-00031
    摘要 ( 67 )   HTML ( 8 )   PDF(1059KB) ( 24 )  

    原发于甲状腺的腺样囊性癌是一种极为罕见的恶性肿瘤,文献报道极少,相关治疗方案及预后尚缺乏依据。常见部位的腺样囊性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后常给予辅助放疗,化疗对于腺样囊性癌的临床获益尚不确定。现报道1例确诊甲状腺腺样囊性癌患者,术后予以辅助放疗,病灶取得了完全缓解。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