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2年, 第49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22-10-08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一切为了人民健康——我们这十年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引发放射唤醒性肺炎的研究进展
    张杰, 魏渼倬, 赵玲, 易善永
    2022, 49 (10):  577-580.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20516-00114
    摘要 ( 239 )   HTML ( 13 )   PDF(722KB) ( 70 )  

    目前肿瘤治疗进入了免疫治疗时代。但近年来发现,胸部放疗后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起到协同抗肿瘤作用的同时,也会引发放射唤醒性肺炎(RRP)。RRP是一种少见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严重者甚至导致患者死亡。研究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引起RRP的相关机制以及影响因素,对加强RRP的认知管理以及降低RRP发生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静脉期CT值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组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研究
    李劲浩, 王桂东, 李雪菲, 刘子琳, 孟凯龙
    2022, 49 (10):  581-585.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20414-00115
    摘要 ( 290 )   HTML ( 8 )   PDF(833KB) ( 41 )  

    目的 探讨原发病灶影像学特征联合静脉期CT值用于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中央组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6月于河北省邯郸市第一人民医院170例行中央组淋巴结清扫的PT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中央组淋巴结是否伴转移分组,其中伴中央组淋巴结转移组89例,未伴中央组淋巴结转移组81例。分析原发病灶不同时期CT值和影像学特征,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原发病灶影像学特征联合静脉期CT值预测中央组淋巴结转移效能。结果 伴和未伴中央组淋巴结转移患者平扫期CT值、动脉期CT值、净增CT值及标准化C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伴中央组淋巴结转移患者静脉期CT值、净增CT值及标准化CT值分别为(113.84±22.95)HU、(59.05±12.10)HU、0.72±0.14,均高于未伴中央组淋巴结转移患者的(103.99±17.67)HU、(51.29±14.45)HU、0.59±0.10(t=3.26,P<0.001;t=3.81,P<0.001;t=3.67,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静脉期CT值、净增CT值及标准化CT值截断值分别为115.78 HU、62.37 HU、0.75时诊断PTC患者中央组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0.70、0.76。伴和未伴中央组淋巴结转移患者原发灶直径、甲状腺包膜接触范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4,P=0.019;Z=-2.08,P=0.037);有无钙化、原发病灶位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灶直径>2 cm(87.73%)和包膜接触范围≥1/2(92.17%)预测中央组淋巴结转移的特异性最高。原发病灶影像学特征联合静脉期标准化CT值预测中央组淋巴结转移结果与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具有良好一致性,Kappa=0.475,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3.12%、82.75%。结论 原发病灶影像学特征联合静脉期CT值在PTC患者中央组LN中央组淋巴结转移预测方面具有良好临床价值,其中原发病灶直径>2 cm、包膜接触范围≥1/2及静脉期标准化CT值>0.75者更易出现中央组淋巴结转移。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90—2019年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死亡趋势及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
    段帅, 郭晨明, 李慧芳, 地力木拉提·艾斯木吐拉
    2022, 49 (10):  586-591.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20726-00116
    摘要 ( 373 )   HTML ( 16 )   PDF(1657KB) ( 62 )  

    目的 分析1990—2019年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和死亡趋势及年龄-时期-队列(APC)对其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GBD)中1990—2019年20~95岁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和死亡数据,采用Joinpoint软件估算年龄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平均年度百分比变化率(AAPC),分析1990—2019年中国女性乳腺癌疾病负担变化趋势。运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研发的基于R语言的APC模型分析年龄、时期、队列对其变化的影响。结果 1990—2019年中国女性乳腺癌年龄标化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从1990年的17.07/10万上升至2019年的35.61/10万,平均每年上升2.59%(95%CI为2.45%~2.73%,P<0.001),且上升幅度高于全球水平(AAPC=0.47%,95%CI为0.31%~0.63%,P<0.001);标化死亡率略呈下降趋势,从1990年的9.16/10万下降至2019年的9.01/10万,下降了0.05%(95%CI为-0.20%~0.09%,P=0.47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PC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随年龄的增长均呈上升趋势;随着时期的推移,1990—2019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病风险上升至2015—2019年时期的1.49(95%CI为1.42~1.57,P<0.001),死亡率呈下降趋势,死亡风险在1990—1994年时期组最高(RR=0.79,95%CI为0.74~0.83,P<0.001);队列效应结果显示,出生越晚的女性发病风险越高,1995—1999年出生队列的女性发病风险最高(RR=3.12,95%CI为1.82~5.33,P<0.001),死亡风险呈单峰分布,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出生越晚的女性死亡风险越低,1950—1954年出生队列死亡风险最高(RR=1.04,95%CI为0.98~1.09,P<0.001),随后呈下降趋势,下降至1995—1999年出生队列的0.48(95%CI为0.19~1.24,P<0.001)。结论 1990—2019年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明显高于全球上升幅度,死亡率趋于平稳。APC模型分析发现,发病率和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时期和队列效应显示,随着时期和队列的推移我国女性乳腺癌发病风险逐渐增加;死亡率的时期效应呈下降趋势,队列效应呈单峰分布,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声造影联合血清CXCL8、CXCR2在原发性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疗效评估中的价值分析
    张玉敏, 赵现伟, 何前进, 陈杰能
    2022, 49 (10):  592-596.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20429-00117
    摘要 ( 168 )   HTML ( 9 )   PDF(1450KB) ( 44 )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联合血清CXC趋化因子配体8(CXCL8)、CXC趋化因子受体2(CXCR2)水平检测在原发性肝癌患者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后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1月湖北省黄冈市中心医院诊治的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TACE治疗2个月后评估治疗疗效,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分为完全灭活组(n=30)和病灶残留组(n=50)。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患者血清CXCL8、CXCR2水平,并对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XCL8、CXCR2评估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治疗后疗效的价值;超声造影及超声造影联合血清CXCL8、CXCR2评估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治疗后疗效与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结果 与完全灭活组比较,病灶残留组血清CXCL8[(7.12±1.68)ng/ml vs. (5.07±1.25)ng/ml]、CXCR2[(3.62±0.79)ng/ml vs. (2.43±0.67)ng/ml]水平均较高(t=5.79,P<0.001;t=6.89,P<0.001)。CXCL8、CXCR2评估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治疗后疗效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7、0.801,特异性分别为73.3%、76.7%,敏感性分别为70.0%、72.0%。超声造影评估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治疗后疗效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性为中度,Kappa值为0.49(P<0.001)。超声造影联合血清CXCL8、CXCR2评估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治疗后疗效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性为较高,Kappa值为0.62(P<0.001)。超声造影联合血清CXCL8、CXCR2评估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治疗后疗效的敏感性为90.0%,高于超声造影(72.0%,χ2=5.26,P=0.022)、CXCL8(70.0%,χ2=6.25,P=0.012)和CXCR2(72.0%,χ2=5.26,P=0.022)单独评估。结论 超声造影可一定程度检出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治疗后的病灶残留,且其联合血清CXCL8、CXCR2可有效提高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治疗后疗效的评估效能。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家族与结直肠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
    郝海亚, 李树林, 张荣强, 左泽华
    2022, 49 (10):  597-603.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20330-00118
    摘要 ( 175 )   HTML ( 28 )   PDF(3137KB) ( 59 )  

    目的 探讨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基因表达与生存预后的关系,构建和评价GPX对结直肠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620例结直肠癌患者(结肠癌455例,直肠癌165例)的GPX基因表达数据等临床资料,同时下载820例正常人群的GPX基因表达数据作为对照,经R语言预处理并对基因表达数据进行差异表达分析。利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肠癌组织中GPX基因表达与肿瘤突变负荷(TMB)的相关性。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直肠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因素,构建预测结肠癌、直肠癌患者总生存期(OS)的列线图模型并采用校准曲线评估其预测性能。结果 GPX家族中,GPX1、GPX2、GPX3、GPX4、GPX5、GPX7、GPX8 mRNA在结肠癌患者和正常人群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结肠癌患者GPX1、GPX2、GPX4、GPX8 mRNA的表达高于正常人群(均P<0.05);直肠癌患者和正常人群GPX1、GPX2、GPX3、GPX4、GPX7、GPX8 mRNA的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且直肠癌患者GPX1、GPX2、GPX4、GPX7、GPX8 mRNA的表达高于正常人群(均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GPX2(rs=-0.27,P<0.001)和GPX7(rs=-0.11,P=0.043)在结肠癌中的表达与TMB呈负相关,直肠癌组织中GPX基因表达与TMB均不相关(均P>0.05)。在结肠癌中,单因素分析显示,GPX3(HR=1.22,95%CI为1.05~1.43,P=0.012)、GPX4(HR=1.39,95%CI为1.01~1.92,P=0.045)、年龄(HR=1.02,95%CI为1.01~1.04,P=0.010)、pTNM分期(HR=1.78,95%CI为1.43~2.21,P<0.001)为患者OS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GPX4(HR=1.96,95%CI为1.09~3.51,P=0.024)、年龄(HR=1.02,95%CI为1.00~1.04,P=0.042)、pTNM分期(HR=1.61,95%CI为1.21~2.15,P=0.001)为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在直肠癌中,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HR=1.08,95%CI为1.04~1.13,P<0.001)是患者OS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GPX7(HR=0.44,95%CI为0.22~0.88,P=0.020)、GPX8(HR=3.17,95%CI为1.63~6.17,P=0.001)、年龄(HR=1.10,95%CI为1.04~1.16,P=0.001)为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预测结肠癌、直肠癌患者OS的列线图模型一致性指数(C-index)分别为0.71(95%CI为0.63~0.79)和0.88(95%CI为0.82~0.94),校准曲线显示两模型预测曲线与真实曲线拟合度良好。结论 GPX4是影响结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GPX4高表达结肠癌患者的预后较差;GPX7、GPX8是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GPX7低表达、GPX8高表达的直肠癌患者预后较差;基于上述因素构建的列线图可以较好地预测结肠癌、直肠癌患者的预后。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SLC7A11与胶质瘤
    孔春禹, 孙鹏飞
    2022, 49 (10):  604-607.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20516-00119
    摘要 ( 131 )   HTML ( 7 )   PDF(730KB) ( 67 )  

    胶质瘤是成人最常见的原发脑肿瘤,其本质是一种多基因异常疾病。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是编码胱氨酸/谷氨酸反向转运体的核心成分,其表达受转录和翻译层面的调控。SLC7A11通过调节氧化应激与铁死亡介导胶质瘤细胞增殖、侵袭和放化疗抵抗。深入研究SLC7A11将为胶质瘤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治疗靶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黏膜下纤维化恶变的研究进展
    周昌群, 管晓燕, 刘建国, 岳超弈, 廖成成
    2022, 49 (10):  608-611.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20609-00120
    摘要 ( 307 )   HTML ( 5 )   PDF(729KB) ( 50 )  

    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SF)可引起患者各种口腔功能障碍,并可恶变为口腔癌。OSF恶变的原因及过程涉及咀嚼槟榔、血管萎缩、组织缺氧、细胞周期改变、衰老、自噬、癌/抑癌基因、微小RNA改变等方面。研究OSF恶变原因及过程对OSF治疗、预防其恶变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FOXO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杨帆, 管晓燕, 刘建国, 肖琳琳, 岳超弈, 龙茜, 廖成成
    2022, 49 (10):  612-614.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20414-00121
    摘要 ( 163 )   HTML ( 4 )   PDF(709KB) ( 51 )  

    叉头框蛋白O1(FOXO1)是一种肿瘤抑制因子。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研究证实FOXO1能够抑制肿瘤细胞氧化应激、干细胞性和上皮间质转化,并促进肿瘤细胞自噬和凋亡。FOXO1可作为治疗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潜在靶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在乳腺癌发生与发展中的作用
    王文浩, 孙希瑞, 刘锦, 孙秀梅
    2022, 49 (10):  615-618.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20614-00122
    摘要 ( 199 )   HTML ( 10 )   PDF(752KB) ( 44 )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肿瘤微环境相较正常组织明显不同,如酶表达异常、缺氧、pH改变等。肿瘤微环境与肿瘤细胞的诱导增殖、新生血管的生成、免疫逃逸以及多药耐药的产生息息相关。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是肿瘤微环境中的主要基质细胞类型,其分泌的多种细胞因子在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了解CAF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有望为改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提供新的作用靶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戈沙妥珠单抗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王孟超, 陈立伟, 孔凡铭
    2022, 49 (10):  619-622.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20715-00123
    摘要 ( 281 )   HTML ( 6 )   PDF(729KB) ( 64 )  

    三阴性乳腺癌为侵袭性乳腺癌的一种亚型,约占所有乳腺癌的15%,其临床治疗较为棘手,易复发转移,中位生存期短,预后较差。戈沙妥珠单抗是全球首个获批的靶向滋养细胞表面抗原2的抗体偶联药物,其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不良反应较小,给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微小残留病灶检测技术与应用进展
    牛瑞琪, 刘萍萍, 杜瀛瀛
    2022, 49 (10):  623-626.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20330-00124
    摘要 ( 122 )   HTML ( 2 )   PDF(756KB) ( 45 )  

    手术是早期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术后仍有复发转移风险。随着分子生物学和检测手段的进步,检测患者术后外周血微小残留病灶(MRD)水平,可以动态监测复发和判断预后。由于MRD检测方法繁多,检测效能参差不齐,缺乏统一标准和前瞻性研究验证,临床应用仍有争议。早期非小细胞肺癌MRD检测的进一步发展有待于技术的进步、检测标准的规范和可信的临床数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淋巴细胞与C反应蛋白比值对消化系统肿瘤预后价值的研究进展
    徐凯, 文刚, 李瑞, 田园
    2022, 49 (10):  627-629.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20531-00125
    摘要 ( 92 )   HTML ( 5 )   PDF(737KB) ( 40 )  

    肿瘤相关炎症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淋巴细胞与C反应蛋白比值(LCR)是一种反映机体炎症状态的新型标志物,在预测消化系统肿瘤预后中具有重要价值。该标志物相较于单独检测淋巴细胞或C反应蛋白有着更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可为消化系统肿瘤的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直肠癌炎症、免疫及胆固醇代谢背景研究进展
    杨驰, 罗长江
    2022, 49 (10):  630-634.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20715-00126
    摘要 ( 150 )   HTML ( 7 )   PDF(748KB) ( 65 )  

    目前,针对结直肠癌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在内的许多治疗方案因耐药变异及患者个体化原因导致疗效欠佳,现阶段迫切需要寻找新的精准、有效的治疗措施。研究表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涉及炎症、免疫及胆固醇代谢等多个过程,并存在多类潜在的交互反应,明确各类因素的调控机制有助于为结直肠癌治疗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DNA损伤修复在肝癌中的研究进展
    狄伟华, 赵雪梅
    2022, 49 (10):  635-638.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20520-00127
    摘要 ( 166 )   HTML ( 3 )   PDF(721KB) ( 68 )  

    DNA损伤修复(DDR)基因在肝癌中存在过表达的现象。研究发现,DDR与肝癌的发生与发展有密切的联系。DDR抑制剂与肝癌化疗、靶向治疗药物间存在协同作用,其可增强放疗的敏感性。部分DDR基因可作为肝癌预后评估的生物标志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道
    纳武利尤单抗治疗胃癌致免疫性心肌炎继发免疫性脑炎1例
    卢丽娜, 宦坚
    2022, 49 (10):  639-640.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20805-00128
    摘要 ( 192 )   HTML ( 10 )   PDF(920KB) ( 99 )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的心肌炎继发脑炎是一种少见且致命的不良反应。现报道1例局部晚期胃癌在使用纳武利尤单抗免疫治疗后出现心肌炎继发免疫性脑炎病例,期望为临床使用纳武利尤单抗引起的不良反应提供诊治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