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4年, 第51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4-05-08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封面目录
    第51卷第5期封面和目录
    2024, 51 (5):  0-0. 
    摘要 ( 12 )   PDF(1036KB) ( 3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炎症标志物的变化趋势对一线接受免疫联合化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范志鹏, 余静, 胡静, 廖正凯, 徐禹, 欧阳雯, 谢丛华
    2024, 51 (5):  257-266.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40215-00044
    摘要 ( 85 )   HTML ( 16 )   PDF(1792KB) ( 70 )  

    目的 探讨一线接受免疫联合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炎症标志物治疗前后的变化趋势与疗效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3年5月就诊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肺部肿瘤放化疗科的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χ2检验分析外周血炎症标志物的变化趋势与免疫联合化疗疗效之间的关系。使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评估客观缓解率(ORR)的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曲线和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价外周血炎症标志物的变化趋势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02例接受一线免疫联合化疗的NSCLC患者。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下降组(n=50)的骨转移患者比例比上升组(n=52)更高(χ2=4.28,P=0.039);与上升组(n=51)患者相比,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下降组(n=51)患者的病理类型以鳞状细胞癌多见(χ2=18.99,P<0.001);预后营养指数(PNI)下降组(n=46)的女性患者比例比上升组(n=56)更高(χ2=4.29,P=0.03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LMR上升组和下降组患者的2周期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63.5%(33/52)和44.0%(22/50)(χ2=3.89,P=0.049),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上升组(n=24)和下降组(n=78)患者的2周期ORR分别为29.2%(7/24)和61.5%(48/78)(χ2=7.74,P=0.005),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上升组(n=27)和下降组(n=75)患者的2周期ORR分别为33.3%(9/27)和61.3%(46/75)(χ2=6.26,P=0.01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外周血炎症标志物的变化趋势均与患者ORR无关。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SII下降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未达到比7.1个月,χ2=9.35,P=0.002)和中位总生存期(OS)(未达到比16.6个月,χ2=11.08,P<0.001)均长于SII上升组,NLR下降组患者的中位OS比NLR上升组更长(未达到比22.2个月,χ2=4.56,P=0.033)。单因素分析显示,同时伴有脑、骨转移(HR=4.04,95%CI为1.23~13.35,P=0.022),SII上升(HR=2.83,95%CI为1.41~5.66,P=0.003)是NSCLC患者PFS的影响因素,同时伴有脑、骨转移(HR=3.47,95%CI为1.05~11.45,P=0.041),NLR上升(HR=2.17,95%CI为1.05~4.51,P=0.037)和SII上升(HR=3.12,95%CI为1.54~6.30,P=0.002)是NSCLC患者OS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同时伴有脑、骨转移(HR=4.32,95%CI为1.30~14.40,P=0.017)和SII上升(HR=2.89,95%CI为1.44~5.81,P=0.003)均是NSCLC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伴有脑、骨转移(HR=3.76,95%CI为1.13~12.50,P=0.031)和SII上升(HR=3.47,95%CI为1.28~9.41,P=0.014)是NSCLC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NSCLC患者外周血炎症标志物的变化趋势不能独立预测2周期免疫联合化疗的疗效。同时脑、骨转移和SII的变化趋势可作为预测一线接受免疫联合化疗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PFS、OS的重要指标。同时发生脑、骨转移和SII上升提示NSCLC患者预后较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SMOTE算法的食管癌放化疗患者肺部感染的预后模型构建
    刘静, 刘芹, 黄梅
    2024, 51 (5):  267-273.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30621-00045
    摘要 ( 49 )   HTML ( 9 )   PDF(1108KB) ( 36 )  

    目的 探索食管癌放化疗患者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基于合成少数派过采样技术(SMOTE)算法建立个体化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2年3月四川省南充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行同步放化疗的197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期间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n=23)和未感染组(n=174)。采用单因素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患者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P1),同时基于SMOTE算法改进数据集,构建改进数据集的预测模型(P2),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对比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197例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1.7%(23/197)。单因素分析表明,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患者年龄(t=3.53,P=0.001)、吸烟指数≥200年支患者比例(χ2=7.64,P=0.006)、伴有放射性肺损伤患者比例(χ2=5.41,P=0.020)、合并糖尿病患者比例(χ2=6.71,P=0.010)、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比例(χ2=3.92,P=0.048)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t=3.93,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发现,患者年龄增加(OR=1.09,95%CI为1.02~1.16,P=0.008)、FEV1/FVC降低(OR=0.92,95%CI为0.87~0.98,P=0.005)、合并糖尿病(OR=3.29,95%CI为1.22~8.91,P=0.019)、吸烟指数≥200年支(OR=4.02,95%CI为1.42~11.41,P=0.009)及合并放射性肺损伤(OR=4.75,95%CI为1.26~17.85,P=0.021)是食管癌患者同步放化疗过程中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概率预测模型logit(P1)=-2.760+0.084×年龄-0.081×FEV1/FVC+1.191×糖尿病+1.392×吸烟指数+1.558×放射性肺损伤。预测模型logit(P2)=-1.544-0.127×年龄- 0.115×FEV1/FVC+1.599×糖尿病+1.434×吸烟指数+1.748×放射性肺损伤。ROC曲线分析提示,P1P2模型的敏感性分别为0.826、0.897,特异性分别为0.747、0.793,约登指数分别为0.573、0.690。P2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903(95%CI为0.872~0.934),显著高于P1模型的0.843(95%CI为0.763~0.9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13.23,P=0.002)。结论 患者年龄增加、FEV1/FVC降低、吸烟指数≥200年支及合并糖尿病和放射性肺损伤与食管癌患者同步放化疗过程中发生肺部感染密切相关。通过SMOTE算法建立的个体化预测模型可明显提升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预测效能。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炎症负荷指数与胃癌临床关系研究
    杨琳, 路宁, 温华, 张明鑫, 朱琳
    2024, 51 (5):  274-279.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31017-00046
    摘要 ( 57 )   HTML ( 15 )   PDF(1282KB) ( 73 )  

    目的 分析炎症负荷指数(IBI)与胃癌诊断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于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80例胃癌患者作为胃癌组,选取同期于本院就诊的180例胃癌前疾病患者作为癌前疾病组,同期于本院体检的18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分析IBI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IBI值;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确定不同指标的最佳截断值,并进一步评估IBI对胃癌的诊断价值。采用R软件包glmnet进行LASSO回归分析筛选变量,对筛选出的变量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进一步确定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胃癌组、癌前疾病组和对照组患者的IBI水平分别为46.69±8.38、35.53±6.11、21.47±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81.45,P<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胃癌组高于癌前疾病组和对照组,癌前疾病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43,P<0.001;t=34.15,P<0.001;t=25.13,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的最佳截断值为3.15(AUC=0.65,95%CI为0.54~0.73),特异性为92.31%,敏感性为43.97%;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的最佳截断值为137.36(AUC=0.59,95%CI为0.51~0.68),特异性为93.66%,敏感性为34.98%;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的最佳截断值为5.18(AUC=0.69,95%CI为0.58~0.76),特异性为61.29%,敏感性为73.33%;泛免疫炎症值(PIV)的最佳截断值为276.57(AUC=0.73,95%CI为0.65~0.78),特异性为78.41%,敏感性为59.77%;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的最佳截断值为654.37(AUC=0.73,95%CI为0.66~0.78),特异性为86.32%,敏感性为62.11%;IBI的最佳截断值为49.12(AUC=0.82,95%CI为0.79~0.92),特异性为85.36%,敏感性为65.82%。LASSO回归分析显示,共有IBI、T分期、N分期、年龄、癌胚抗原(CEA)、SII、PIV、肿瘤分级8个与预后相关的变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IBI(HR=4.57,95%CI为3.82~5.32,P<0.001)、T分期(HR=2.54,95%CI为1.75~3.31,P<0.001)、N分期(HR=1.69,95%CI为1.15~2.21,P=0.032)、CEA(HR=1.38,95%CI为1.06~1.75,P=0.032)、肿瘤分级(HR=1.87,95%CI为1.34~2.59,P=0.026)均为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IBI(HR=3.96,95%CI为3.51~4.48,P<0.001)、T分期(HR=2.31,95%CI为1.63~3.02,P=0.023)、肿瘤分级(HR=1.49,95%CI为1.12~1.83,P=0.042)均为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与低水平IBI胃癌患者相比,高水平IBI患者的死亡风险高达3.96倍。结论 IBI可能是胃癌诊断及预后预测的重要标志物,对胃癌的诊治具有一定的科研和临床价值。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癌结节对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肝转移的影响
    王俊毅, 洪楷彬, 纪荣佳, 陈大朝
    2024, 51 (5):  280-285.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31017-00047
    摘要 ( 50 )   HTML ( 13 )   PDF(851KB) ( 40 )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癌结节对术后肿瘤肝转移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196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根据病理结果分为癌结节组和无癌结节组,统计分析随访期间肝转移发生的例数和时间。分析患者癌结节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肝转移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癌结节直径对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的预测作用。结果 196例结直肠癌患者中50例伴有癌结节,发生率为25.5%,癌结节直径为0.4~1.8 cm,中位直径为1.0 cm,肝转移患者46例,发生率为23.5%。癌结节组与无癌结节组患者的糖类抗原CA19-9(χ2=7.55,P=0.006),肿瘤最大长径(χ2=12.23,P<0.001)、T分期(χ2=15.79,P<0.001)、脉管癌栓(χ2=12.79,P<0.001)、淋巴结转移(χ2=16.18,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发现,CA19-9(χ2=7.40,P=0.007)、肿瘤最大长径(χ2=8.23,P=0.004)、T分期(χ2=4.58,P=0.032)、脉管癌栓(χ2=12.97,P<0.001)、淋巴结转移(χ2=3.96,P=0.047)、癌结节(χ2=67.60,P<0.001)、癌结节直径(t=4.28,P<0.001)、癌结节数量(χ2=68.77,P<0.001)均是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肝转移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发现,T3-4期(OR=4.62,95%CI为1.51~7.35,P=0.003)、脉管癌栓(OR=5.42,95%CI为1.75~12.85,P<0.001)、癌结节(OR=18.54,95%CI为7.45~39.73,P<0.001)、癌结节直径(OR=13.20,95%CI为4.74~29.64,P<0.001)、癌结节数量[癌结节1枚(OR=9.11,95%CI为2.24~27.34,P<0.001)、癌结节2枚(OR=6.36,95%CI为1.38~9.08,P<0.001)、癌结节3枚(OR=5.00,95%CI为1.98~8.84,P<0.001)]均是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肝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发现,癌结节直径预测肝转移最佳截断值为1.1 cm[曲线下面积(AUC)=0.764,95%CI为0.632~0.896,P=0.002)]。癌结节直径≥1.1 cm患者肝转移发生率为95.65%(22/23),高于癌结节直径<1.1 cm患者(40.74%,1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9,P<0.001)。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中伴有癌结节且直径≥1.1 cm者均应警惕术后肝转移的发生。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宫颈细胞DNA倍体分析联合B7-H4和PKCδ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
    张宁宁, 杨哲, 檀丽梅, 李振宁, 王迪, 魏永志
    2024, 51 (5):  286-291.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30722-00048
    摘要 ( 51 )   HTML ( 10 )   PDF(1183KB) ( 27 )  

    目的 探讨宫颈细胞DNA倍体分析联合负性共刺激分子B7同源物4(B7-H4)和蛋白激酶Cδ(PKCδ)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到2022年1月在石家庄市人民医院诊治的宫颈癌患者160例作为宫颈癌组,同期在本院做宫颈癌前筛查的女性16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检查结果分为正常或炎症组(n=52)、低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n=68)、高级别CIN组(n=40)。采用全自动细胞图像分析系统分析宫颈细胞DNA倍体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B7-H4、PKCδ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血清B7-H4、PKCδ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宫颈细胞DNA倍体分析联合血清B7-H4、PKCδ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进行宫颈癌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正常或炎症组、低级别CIN组、高级别CIN组、宫颈癌组DNA倍体阳性例数分别为16(30.8%)、27(39.7%)、26(65.0%)、127(7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55.86,P<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与正常或炎症组比较,高级别CIN组、宫颈癌组DNA倍体阳性比例均高(均P<0.05);与低级别CIN组比较,宫颈癌组DNA倍体阳性比例高(P<0.05)。正常或炎症组、低级别CIN组、高级别CIN组、宫颈癌组血清B7-H4水平分别为(57.21±10.21)、(79.17±11.34)、(92.73±15.36)、(126.56±20.2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5.45,P<0.001),血清PKCδ水平分别为(89.34±18.29)、(71.79±15.82)、(53.39±11.84)、(40.23±10.21)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6.28,P<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正常或炎症组、低级别CIN组、高级别CIN组、宫颈癌组血清B7-H4水平依次升高(均P<0.05);正常或炎症组、高级别CIN组、宫颈癌组血清PKCδ水平依次降低(均P<0.05)。Pearson检验分析结果显示,宫颈癌患者血清B7-H4、PKCδ水平呈负相关(r=-0.47,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宫颈细胞DNA倍体诊断宫颈癌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2(95%CI为0.78~0.86),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3.9%、79.9%;血清B7-H4诊断宫颈癌的AUC为0.92(95%CI为0.89~0.95),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5.7%、76.1%,截断值为111.12 ng/ml;血清PKCδ诊断宫颈癌的AUC为0.92(95%CI为0.89~0.95),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5.6%、88.9%,截断值为54.83 ng/ml;三者联合诊断宫颈癌的AUC为0.99(95%CI为0.97~0.99),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8.3%、75.9%。三者联合诊断宫颈癌的AUC大于宫颈细胞DNA倍体(Z=8.00,P<0.001)、血清B7-H4(Z=4.34,P<0.001)、血清PKCδ(Z=4.61,P<0.001)单独诊断的AUC。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B7-H4高水平(OR=2.94,95%CI为1.78~4.84,P<0.001)、PKCδ低水平(OR=4.33,95%CI为1.88~10.00,P=0.001)、宫颈细胞DNA倍体阳性(OR=5.77,95%CI为2.38~13.99,P<0.001)均为影响宫颈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宫颈癌患者宫颈细胞DNA倍体阳性比例升高,血清B7-H4水平升高、PKCδ水平降低,宫颈细胞DNA倍体分析联合血清B7-H4和PKCδ对宫颈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生境分析在恶性肿瘤影像组学中的研究进展
    傅旖, 马辰莺, 张露, 周菊英
    2024, 51 (5):  292-297.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40108-00049
    摘要 ( 249 )   HTML ( 24 )   PDF(722KB) ( 162 )  

    目前,针对传统影像组学的研究已逐渐成熟,但是它通常将肿瘤视为一个整体,高通量数据往往产生于整个肿瘤区域,无法表达明确的空间异质性。为挖掘肿瘤内部潜在的生物学信息,实现个体化精准诊疗,生境分析技术应运而生。该新技术提供了一种识别肿瘤微环境的新思路,其在传统影像组学的基础上,将具有相似表征的肿瘤细胞群进行聚类,并据此将肿瘤分割为多个亚区域,让肿瘤研究不再受限于观察者对影像特征描述的主观差异,最理想化地得到肿瘤空间异质性信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光谱成像在头颈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现状
    陈琦, 徐晨阳, 王寅, 雷大鹏
    2024, 51 (5):  298-302.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31026-00050
    摘要 ( 34 )   HTML ( 4 )   PDF(710KB) ( 23 )  

    头颈部肿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均呈上升趋势。传统的头颈部肿瘤诊断方法受制于缺乏特异性的生物标志物和侵入性检测方法的局限性,存在时间成本和误诊率偏高等问题,因此需要开展基于新技术的头颈部肿瘤诊断研究。高光谱成像(HSI)是一种非接触式光学成像方式,通过在数个光谱波段获取一系列图像,从而产生一个高光谱图像立方体。HSI在头颈部肿瘤早期诊断、癌缘识别、临床研究等方面展现了其相应的潜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工智能辅助电子喉镜检查在喉癌及喉癌前病变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顾芳萌, 徐晨阳, 雷大鹏
    2024, 51 (5):  303-307.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40318-00051
    摘要 ( 57 )   HTML ( 5 )   PDF(739KB) ( 29 )  

    由于喉部重要的解剖位置和生理功能,喉部病变对患者的发音、生命质量甚至生存预后均有可能造成严重影响,对其早诊早治至关重要。电子喉镜是早期诊治喉癌及喉癌前病变最重要的辅助工具。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其在喉镜检查领域的应用及研究日益增加,其在辅助诊断、质量控制和治疗后病情评估等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价值,未来有望成为内镜医师临床决策、早期诊治喉癌的得力助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铁死亡相关机制在骨肉瘤中的应用进展
    王培鑫, 赵军, 徐世红, 姜朝阳, 王小强, 杨红娟
    2024, 51 (5):  308-311.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40304-00052
    摘要 ( 74 )   HTML ( 3 )   PDF(725KB) ( 35 )  

    骨肉瘤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具有高度侵袭性和远端转移性,预后较差。铁是一种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具有电子交换能力,是细胞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其代谢异常与骨肉瘤的进展密切相关。有研究证明铁死亡可以调节骨肉瘤进展,在骨肉瘤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探讨铁死亡的相关分子机制在骨肉瘤中的应用及药物干预现状,可为骨肉瘤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道
    甲胎蛋白升高型胃肝样腺癌1例并文献复习
    张文馨, 夏泠, 彭晋, 周福祥
    2024, 51 (5):  312-315.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40119-00053
    摘要 ( 48 )   HTML ( 3 )   PDF(3671KB) ( 34 )  

    胃肝样腺癌(HAS)是一种相对罕见的起源于胃的恶性肿瘤,患者存活时间较短,在形态学和病理上表现为肝细胞癌样特征,而其临床特征类似于胃腺癌。即使在没有肝占位性病变的情况下,HAS患者的血清中也能检测到高浓度的甲胎蛋白,这往往与较差的预后有关。现报道1例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加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索凡替尼治疗的女性HAS患者,评估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并就相关文献进行复习,以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原发性胰腺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
    张洁, 范玲, 李杰, 温华, 苏媛媛, 路宁, 张明鑫
    2024, 51 (5):  316-320.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31026-00054
    摘要 ( 50 )   HTML ( 4 )   PDF(3706KB) ( 35 )  

    原发性胰腺淋巴瘤(PPL)是临床上较为罕见的胰腺肿瘤,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无明显特异性,影像学表现极易与胰腺导管腺癌等其他胰腺恶性肿瘤混淆。最终诊断可依靠超声或CT引导下穿刺取组织病理检查明确,避免不必要的剖腹探查手术。现报道1例接受2次胰腺组织活检得以确诊,应用miniCHOP、R-miniCHOP、R-CEOP、R+来那度胺方案治疗效果不佳的PPL病例,并文献复习,以期为该类患者的诊治提供帮助。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