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3年, 第50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3-03-08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指南·共识
    中国食管鳞状细胞癌新辅助放射治疗专家共识
    中国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医师分会,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
    2023, 50 (3):  129-137.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30217-00027
    摘要 ( 322 )   HTML ( 49 )   PDF(4432KB) ( 82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基于直线加速器的分次立体定向放疗对小体积脑转移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赵永瑞, 高莹, 陈怡东, 徐建堃
    2023, 50 (3):  138-143.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21214-00028
    摘要 ( 272 )   HTML ( 18 )   PDF(965KB) ( 121 )  

    目的 探讨直线加速器的分次立体定向放疗(FSRT)对小体积脑转移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2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放射治疗科行FSRT的21例小体积脑转移瘤患者(共计45个病灶)的临床资料。小体积脑转移瘤定义为病灶直径≤3 cm且体积≤6 cm3,剂量分割方案为27~30 Gy/3 F或30~40 Gy/5 F。放疗3个月后评估FSRT对小体积脑转移瘤的疗效及放射性脑损伤发生率,并评估不同脑转移瘤的病灶直径、体积、剂量分割模式、生物等效剂量(BED)10以及病灶的分布部位亚组患者的放射性脑损伤发生率。结果 24个病灶(53.33%,24/45)疗效评价完全缓解,13个病灶(28.89%,13/45)部分缓解,8个病灶(17.78%,8/45)病情稳定,脑转移瘤局部控制率为100%(45/45),客观缓解率为82.22%(37/45),颅内远处进展率为23.81%(5/21)。治疗及随访期间,共有7个病灶出现放射性脑损伤,放射性脑损伤发生率为15.56%(7/45),症状性放射性脑损伤发生率为11.11%(5/4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病灶直径为2~3 cm患者的放射性脑损伤发生率比病灶直径<2 cm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0.00%(4/5)比7.50%(3/40),χ2=12.69,P<0.001];病灶体积为4~6 cm3患者的放射性脑损伤发生率比病灶体积<4 cm3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7.14%(4/7)比7.89%(3/38),χ2=7.49,P=0.006];病灶剂量分割模式为27~30 Gy/3 F与30~40 Gy/5 F患者的放射性脑损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2%(2/21)比20.83%(5/24),χ2=0.40,P=0.527];病灶BED10<60 Gy与≥60 Gy患者的放射性脑损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8.57%(2/7)比13.16%(5/38),χ2=0.22,P=0.641];病灶位于相同脑叶与单发病灶或多发病灶但位于不同脑叶患者的放射性脑损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8.57%(4/14)比9.68%(3/31),χ2=1.38,P=0.240]。结论 基于直线加速器的FSRT对小体积脑转移瘤是有效的。病灶直径< 2 cm或体积<4 cm3的放射性脑损伤发生率较直径2~3 cm或体积4~6 cm3的脑转移瘤放射性脑损伤发生率低。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贝伐珠单抗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乳腺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周婷, 徐少华, 梅林
    2023, 50 (3):  144-149.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30116-00029
    摘要 ( 361 )   HTML ( 28 )   PDF(861KB) ( 161 )  

    目的 探讨晚期乳腺癌应用贝伐珠单抗联合卡培他滨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9年8月至2021年5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安庆医院肿瘤中心收治确诊的76例晚期乳腺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采用单药卡培他滨治疗)和试验组(采用贝伐珠单抗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每组38例。治疗4个周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和不良反应,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21、VEGF-145、VEGF-165水平、生命质量。结果 试验组的客观缓解率[57.89%(22/38)]虽高于对照组[42.11%(16/3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9,P=0.169);试验组的疾病控制率[81.58%(31/38)]优于对照组[55.26%(2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9,P=0.014)。试验组患者中位PFS(6.3个月)长于对照组(4.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48,P=0.003);试验组患者中位OS(14.8个月)与对照组(13.2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P=0.704)。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血清VEGF-121[(201.25±18.37)ng/L比(276.83±20.26)ng/L]、VEGF-145[(102.24±12.16)ng/L比(170.39±15.28)ng/L]、VEGF-165[(135.08±14.32)ng/L比(210.53±16.09)ng/L]水平比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03,P<0.001;t=21.51,P<0.001;t=21.59,P<0.001)。治疗后试验组健康调查简表(SF-36)生理功能[(80.18±13.96)分比(71.72±16.12)分]、生理职能[(67.19±30.62)分比(53.12±9.86)分]、躯体疼痛[(70.01±17.97)分比(61.06±17.57)分]、总体健康[(68.67±18.92)分比(57.96±20.97)分]、活力[(78.39±19.37)分比(68.26±18.52)分]、社会功能[(82.24±19.73)分比(70.92±20.31)分]、情感职能[(73.81±28.86)分比(60.23±29.19)分]、精神健康[(76.19±12.82)分比(70.31±12.54)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5,P=0.017;t=2.03,P=0.046;t=2.19,P=0.031;t=2.34,P=0.022;t=2.33,P=0.023;t=2.46,P=0.016;t=2.04,P=0.045;t=2.02,P=0.047)。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8.42%(7/38)]低于对照组[76.32%(2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54,P<0.001)。结论 贝伐珠单抗联合卡培他滨化疗对晚期乳腺癌具有较好的疗效,可显著降低患者VEGF水平,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且不良反应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恩沙替尼治疗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真实世界临床安全性监测与评估
    袁晓玢, 汪洋, 杨敏, 吴鹏翔, 沈知临, 马勇斌, 丁列明
    2023, 50 (3):  150-156.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21230-00030
    摘要 ( 238 )   HTML ( 13 )   PDF(763KB) ( 140 )  

    目的 评价恩沙替尼治疗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真实世界临床用药安全性。方法收集2020年12月16日至2021年12月16日接受恩沙替尼治疗(225 mg/次,1次/d)的2 221例ALK阳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药物不良反应以及老年患者(年龄≥65岁)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 221例患者中511例(23.01%)发生不良反应,其中8例(0.36%)患者发生严重不良反应。67例(3.02%)患者因不良反应导致剂量调整,18例(0.81%)患者因不良反应导致停药。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疹(407/2 221,18.33%)、瘙痒(41/2 221,1.85%)、便秘(41/2 221,1.85%)和面部水肿(31/2 221,1.40%)。36例(1.62%)患者发生≥3级不良反应。511例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经对症治疗后,50例(9.78%)痊愈,271例(53.03%)好转,120例(23.48%)持续原状,70例(13.71%)由于失访或其他原因转归情况不祥。43例(1.94%)患者报告了57例次的非预期不良反应。599例老年患者中116例(19.37%)发生不良反应,其中1例(0.17%)患者发生严重不良反应。25例(4.17%)患者因不良反应导致剂量调整,5例(0.83%)患者因不良反应导致停药。老年患者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疹(88/599,14.69%)、便秘(14/599,2.34%)、面部水肿(12/599,2.00%)和瘙痒(10/599,1.67%)。12例(2.00%)患者发生≥3级不良反应。116例发生不良反应的老年患者中经对症治疗后,11例(9.48%)痊愈,58例(50.00%)好转,28例(24.13%)持续原状,19例(16.39%)由于失访或其他原因转归情况不详。在所有患者治疗过程中,1例(0.05%)患者发生2级间质性肺炎,未发生患者因不良反应导致的死亡。结论恩沙替尼在真实世界人群中应用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皮疹,多为轻度,≥3级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不良反应整体耐受、可控。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预后模型的构建
    黄镇, 张蔡羽天, 柯少波, 石薇, 赵文思, 陈永顺
    2023, 50 (3):  157-163.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21123-00031
    摘要 ( 246 )   HTML ( 10 )   PDF(1112KB) ( 108 )  

    目的 筛选接受结直肠癌(CRC)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总生存期(OS)的影响因素,构建CRC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OS的预后模型。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3月至2019年12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接受根治性切除术的350例Ⅰ~Ⅳ期CRC患者的基线资料。根据术前全身炎症评分(SIS)不同将患者分为0分组(n=70)、1分组(n=172)、2分组(n=108)。分析不同SIS、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与接受根治性手术CRC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Cox回归模型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构建列线图模型。结果 截至随访截止日期,350例CRC患者死亡80例,5年OS率为77.14%。SIS 0分组、1分组、2分组患者5年OS率分别为95.71%、79.65%、6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19,P<0.001)。SIS 0分组、1分组、2分组患者间年龄(χ2=19.40,P<0.001)、肿瘤部位(χ2=8.18,P=0.017)、T分期(χ2=10.01,P=0.007)、TNM分期(χ2=14.80,P=0.001)、肿瘤直径(χ2=13.91,P=0.001)及癌胚抗原(CEA)水平(χ2=10.12,P=0.0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低NLR组与高NLR组患者5年OS率分别为82.67%、56.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96,P<0.001);低LMR组与高LMR组患者5年OS率分别为66.85%、88.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45,P<0.001);低SII组与高SII组患者5年OS率分别为86.14%、69.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76,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HR=2.58,95%CI为1.54~4.32,P<0.001)、T分期(HR=2.41,95%CI为1.24~4.68,P=0.009)、N分期(HR=3.03,95%CI为1.85~4.94,P<0.001)、TNM分期(HR=3.61,95%CI为2.15~6.04,P<0.001)、神经侵犯(HR=1.97,95%CI为1.27~3.08,P=0.002)、脉管侵袭(HR=2.31,95%CI为1.49~3.59,P<0.001)、术前SIS 1分(HR=5.09,95%CI为1.57~16.56,P=0.007)、SIS 2分(HR=11.05,95%CI为3.42~35.65,P<0.001)、NLR(HR=2.97,95%CI为1.90~4.64,P<0.001)、LMR(HR=0.31,95%CI为0.19~0.52,P<0.001)、SII(HR=2.50,95%CI为1.54~4.06,P<0.001)均为接受根治性手术CRC患者术后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HR=2.27,95%CI为1.31~3.91,P=0.003)、TNM分期为Ⅲ~Ⅳ期(HR=7.08,95%CI为1.89~26.59,P=0.004)、术前SIS 2分(HR=4.02,95%CI为1.09~14.83,P=0.037)均为接受根治性手术CRC患者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筛选出的变量所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性:列线图的C-index为0.75。结论 年龄>60岁、TNM分期为Ⅲ~Ⅳ期、术前SIS 2分均为CRC患者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构建出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性。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E2F1与lncRNA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拜莹, 李琦, 李亚芹, 赵卫红
    2023, 50 (3):  164-168.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21123-00032
    摘要 ( 251 )   HTML ( 9 )   PDF(744KB) ( 107 )  

    E2F1作为转录因子类的核蛋白基因,与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长非编码RNA(lncRNA)在多种肿瘤中存在异常表达。在lncRNA与肿瘤相关分子机制研究中,E2F1是一个关键的因子,可作为lncRNA的上游调控因子或下游靶标发挥作用,甚至可以互为调控形成正反馈环。进一步研究E2F1与lncRNA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可为肿瘤机制研究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级淋巴结构在肿瘤免疫微环境调节和抗肿瘤治疗中的作用
    曹梦清, 徐志勇, 施毓婷, 王凯
    2023, 50 (3):  169-173.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21121-00033
    摘要 ( 283 )   HTML ( 10 )   PDF(738KB) ( 145 )  

    三级淋巴结构(TLS)是肿瘤免疫细胞浸润的重要通道,肿瘤TLS的存在与患者预后相关,也与多种抗肿瘤治疗的疗效相关。探讨TLS的功能、免疫调控机制以及作为肿瘤预后生物标志物对综合抗肿瘤治疗的潜在价值,可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的研究进展
    马鹏程, 陈愉
    2023, 50 (3):  174-178.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21121-00034
    摘要 ( 263 )   HTML ( 11 )   PDF(741KB) ( 141 )  

    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PPLELC)是肺癌的一种独特类型,其组织学特征与鼻咽癌相似,发病与EB病毒相关,且血浆EB病毒DNA在PPLELC的进展、预后中具有预测价值。PPLELC不同于其他部分类型肺癌,其经典肺癌驱动基因突变率低,靶向治疗对其效果欠佳,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可能为晚期PPLELC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预后预测指标研究进展
    王雅倩, 杜逸玮, 王兴, 贾军梅
    2023, 50 (3):  179-182.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30105-00035
    摘要 ( 209 )   HTML ( 9 )   PDF(724KB) ( 125 )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出现为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研究发现PD-L1表达、肿瘤突变负荷、基因组特征、外周血指标等可作为接受免疫治疗的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预测指标。进一步探索评估相关预测指标,可为筛选免疫治疗潜在获益患者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脂水平与胃癌的相关性
    姬薇, 关泉林, 陈雅蕊, 焦福智, 罗倩文
    2023, 50 (3):  183-185.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21103-00036
    摘要 ( 230 )   HTML ( 10 )   PDF(678KB) ( 93 )  

    胃癌患者常存在不同程度的血脂异常,且血脂变化与胃癌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胃癌中血脂代谢的机制也备受关注,可能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逆向转运胆固醇功能、抗氧化抗炎特性等机制有关。此外,他汀类药物或可降低患胃癌的风险及相关死亡率。进一步研究血脂水平与胃癌的相关性,旨在为未来胃癌预防与精准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SS型结直肠癌肿瘤微环境及免疫联合治疗研究进展
    徐良富, 李袁飞
    2023, 50 (3):  186-190.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21213-00037
    摘要 ( 240 )   HTML ( 5 )   PDF(716KB) ( 140 )  

    近年来,免疫治疗尤其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延长肿瘤晚期患者生存期方面显现出明显优势,肿瘤微环境是影响免疫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微卫星稳定型结直肠癌患者在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中表现出免疫应答。深入探索微卫星稳定型结直肠癌的肿瘤微环境特点以及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治疗策略,可为结直肠癌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道
    丙戊酸镁用于治疗继发癫痫的晚期肺癌脑转移患者1例报道
    李雄安, 颜艳艳
    2023, 50 (3):  191-192.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21108-00038
    摘要 ( 135 )   HTML ( 9 )   PDF(1250KB) ( 101 )  

    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增长,肺癌并脑转移的患者常易继发癫痫。现报道1例长期服用丙戊酸镁抗癫痫的肺癌脑转移患者,并对丙戊酸相关的抗肿瘤机制及临床应用进行探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