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1年, 第48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21-07-08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党为人民谋健康的100年
    EB病毒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
    郭奕维, 刘爱春
    2021, 48 (7):  385-388.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00923-00075
    摘要 ( 1744 )   HTML ( 52 )   PDF(2802KB) ( 300 )  

    EB病毒(EBV)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与慢性EBV感染相关的一类罕见的B细胞淋巴瘤。主要为活化B细胞亚型,具有侵袭性,对联合化疗的反应较EBV阴性患者差,预后不良。随着对EBV阳性DLBCL发病机制、生物学特征的研究不断深入,新型治疗策略不断出现,如抗病毒治疗、单克隆抗体、信号通路抑制剂以及包括细胞免疫疗法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内的免疫疗法,这些新的治疗策略能够提高疗效,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指南·共识
    中国直肠癌放射治疗指南(2020年版)
    中国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医师分会,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
    2021, 48 (7):  389-401.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10512-00076
    摘要 ( 1288 )   HTML ( 146 )   PDF(16304KB) ( 113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β-catenin、Cyclin D1和DKK1在乳腺癌病理辅助诊断中的应用探讨
    王倩, 谭小军, 张东辉, 罗凯
    2021, 48 (7):  402-408.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01105-00077
    摘要 ( 309 )   HTML ( 21 )   PDF(23419KB) ( 146 )  

    目的 检测Wnt信号通路相关分子β-catenin、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Dickkopf-1(DKK1)在乳腺疾病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探讨其在乳腺癌病理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8年1月至2019年8月手术切除的乳腺组织标本90例,其中乳腺增生症30例、乳腺导管内癌3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30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β-catenin、Cyclin D1、DKK1在各组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利用Oncomine数据库和KM plotter数据库分析β-catenin、Cyclin D1、DKK1在乳腺癌与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与乳腺癌生存预后的关系,并用以验证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分子的病理辅助诊断效能。结果 在乳腺增生症、乳腺导管内癌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β-catenin、Cyclin D1、DKK1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766,P=0.021;χ2=24.133,P<0.001;χ2=11.585,P=0.003)。β-cateni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中的表达显著高于乳腺导管内癌组和乳腺增生症组(Z=-2.367,P=0.018;Z=-2.462,P=0.014);Cyclin D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和乳腺导管内癌组中的表达显著高于乳腺增生症组(Z=-4.166,P<0.001;Z=-4.174,P<0.001);DKK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和乳腺导管内癌组中的表达显著高于乳腺增生症组(Z=-3.090,P=0.002;Z=-2.923,P=0.003)。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乳腺组织相比,β-catenin mRNA在乳腺浸润性癌组织中表达升高2.33倍(t=15.242,P<0.001),Cyclin D1 mRNA在乳腺导管内癌组织中表达升高6.64倍(t=7.152,P=0.006);DKK1 mRNA在正常乳腺组织中表达较乳腺浸润性癌组织升高3.41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193,P>0.999);Cyclin D1高表达组乳腺癌患者中位生存期173.2个月,短于低表达组的228.9个月(P<0.001);DKK1高表达组患者上四分位数生存期55.1个月,长于低表达组的40.4个月(P<0.001)。将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与乳腺导管内癌合并为肿瘤组,以β-catenin和Cyclin D1的免疫组织化学评分之和减去DKK1的免疫组织化学评分作为联合评分方案1,以β-catenin和Cyclin D1的免疫组织化学评分之和作为联合评分方案2,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β-catenin、Cyclin D1、联合方案1和联合方案2病理辅助诊断乳腺癌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5(P=0.080)、0.81(P<0.001)、0.70(P=0.023)和0.78(P=0.001),其中Cyclin D1和联合方案2的AUC均≥0.7,具有良好的病理辅助诊断价值。结论 Wnt信号通路相关分子Cyclin D1及Cyclin D1联合β-catenin检测对乳腺癌具有良好的病理辅助诊断价值。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吉非替尼敏感与耐药NSCLC患者miR-200c、miR-19a、miR-155表达差异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刘佩, 蒲嘉泽, 黄雯, 汪斐
    2021, 48 (7):  409-414.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01026-00078
    摘要 ( 267 )   HTML ( 14 )   PDF(4010KB) ( 164 )  

    目的 探讨吉非替尼敏感与耐药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miR-200c、miR-19a、miR-155表达差异,并分析miR-200c、miR-19a、miR-155表达差异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8月1日至2019年8月1日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采用吉非替尼治疗的80例Ⅲ~Ⅳ期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吉非替尼敏感患者36例,作为敏感组,吉非替尼耐药患者44例,作为耐药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血清miR-200c、miR-19a、miR-155水平,探究NSCLC患者吉非替尼敏感影响因素及血清miR-200c、miR-19a、miR-155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患者生存情况。结果 与耐药组比较,敏感组患者吸烟例数较少( χ2=5.541,P=0.019 )、临床分期期例数较多( χ2=8.984,P=0.003 )、分化程度高分化例数较多( χ2=8.673,P=0.003 )、淋巴结转移例数较少( χ2=6.082,P=0.014 )、血清miR-200c、miR-19a、miR-155水平均较高( t=7.249,P<0.001;t=8.222,P<0.001;t=10.467,P<0.001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OR=0.355,95%CI为0.149~0.845,P<0.001 )、临床分期(OR=0.494,95%CI为0.274~0.892,P=0.021 )、分化程度( OR=6.062,95%CI为3.258~11.279,P=0.013 )、淋巴结转移( OR=0.422,95%CI为0.245~0.726,P=0.019 )、血清miR-200c( OR=5.521,95%CI为3.126~9.752,P<0.001 )、miR-19a(OR=5.384,95%CI为2.947~9.836,P<0.001 )、miR-155(OR=5.325,95%CI为3.058~9.274, P<0.001 )水平均为NSCLC患者吉非替尼敏感的影响因素。血清miR-200c、miR-19a、miR-155水平与NSCLC患者临床分期(t=3.230, P=0.002, r=-0.578; t=3.188, P=0.002, r=-0.612; t=3.123,P=0.003,r=-0.594 )、分化程度(t=2.586,P=0.012,r=0.610;t=4.009, P<0.001,r=0.632; t=4.773, P<0.001,r=0.594 )、淋巴结转移( t=2.902, P=0.005, r=-0.587; t=3.721,P<0.001,r=-0.629; t=3.391, P=0.001, r=-0.614 )均显著相关。与miR-200c、miR-19a、miR-155低水平患者比较,miR-200c( 63.19% vs. 4.37%, χ2=32.562, P<0.001 )、miR-19a( 61.01%vs. 4.75%,χ2=37.807, P<0.001 )以及miR-155( 57.82%vs. 0, χ2=44.454, P<0.001 )高水平患者1年生存率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清miR-200c、miR-19a、miR-155水平在吉非替尼敏感NSCLC患者中明显升高,是吉非替尼敏感的重要影响因素,且与NSCLC患者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血清高水平患者预后较好。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组蛋白乙酰转移酶P300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韩保俊
    2021, 48 (7):  415-419.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00608-00079
    摘要 ( 350 )   HTML ( 13 )   PDF(14382KB) ( 90 )  

    目的 探讨组蛋白乙酰转移酶P300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四川绵阳四0四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00例肝细胞癌患者的手术标本,检测肝癌组织中P300、CD90、甲胎蛋白(AFP)、Ki-67、CD34的表达。同时收集保存于医院实验室的42例肝脏血管瘤标本、56例有中重度肝硬化背景的肝组织标本,检测组织中P300的阳性表达率。分析P300表达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P300在正常肝组织、肝硬化组织、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分别为11.9%(5/42)、32.1%(18/56)、57.0%(57/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7.192,P<0.001)。肿瘤分级(χ2=9.337,P=0.009)、T分期(χ2=8.794,P=0.032)、临床TNM分期(χ2=6.121,P=0.013)、AFP(χ2=11.040,P=0.001)、CD90(χ2=9.903,P=0.002)、CD34(χ2=4.066,P=0.044)对P300表达有明显影响。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P300的异常表达与AFP(r=0.335,P=0.001)、CD90(r=0.328,P=0.002)、CD34(r=0.264,P=0.047)的表达均呈正相关,但与Ki-67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生存分析发现,P300阳性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17.6%,阴性表达患者为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96,P<0.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P300阳性表达(RR=2.554,95%CI为1.261~4.502,P=0.009)、CD90阳性表达(RR=3.574,95%CI为1.021~11.980,P=0.030)和TNM Ⅱ~Ⅳ期(RR=0.332,95%CI为0.105~0.596,P=0.002)是肝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300阳性表达与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肝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性因素。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LHPP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
    李田田, 陈敏, 刘怡晨, 彭婕, 施小凤
    2021, 48 (7):  420-423.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00630-00080
    摘要 ( 860 )   HTML ( 27 )   PDF(2923KB) ( 367 )  

    磷酸赖氨酸磷酸组氨酸无机焦磷酸盐磷酸酶(LHPP)是一种从蠕虫到人类进化中高度保守的组氨酸磷酸酶。最近研究表明,LHPP作为一种肿瘤抑制因子,可通过参与多种细胞信号通路和蛋白质磷酸化的调节,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生长和迁移,促进凋亡。因此,对LHPP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寻找诊断和预测相关肿瘤的最佳分子标志物及治疗靶点,对于改善相关肿瘤的预后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肿瘤细胞对肿瘤微环境的影响
    周邓婧, 姚颐, 宋启斌, 吴彬, 肖梦霞, 杨思琦
    2021, 48 (7):  424-428.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01216-00081
    摘要 ( 375 )   HTML ( 23 )   PDF(3663KB) ( 277 )  

    肿瘤细胞与肿瘤微环境(TME)关系密切。目前已知多种因素会改变TME影响肿瘤发展,然而TME的改变也离不开肿瘤细胞。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调节TME是抗肿瘤治疗的关键,因此了解肿瘤细胞对TME的影响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食管鳞状细胞癌免疫治疗进展
    杨文倩, 黄俊星
    2021, 48 (7):  429-432.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00708-00082
    摘要 ( 476 )   HTML ( 36 )   PDF(2974KB) ( 353 )  

    随着免疫治疗在临床应用中的拓展,其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治疗中的价值也得以显现。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及其配体PD-L1、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晚期ESCC的免疫治疗中展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纤维蛋白原、NLR及F-NLR评分在胃癌中的研究进展
    杨银静, 李桂香, 唐敏
    2021, 48 (7):  433-435.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01230-00083
    摘要 ( 407 )   HTML ( 16 )   PDF(2244KB) ( 314 )  

    胃癌相关的多种标志物已被广泛用于临床,可预测其发生、发展及预后。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分别作为凝血系统及炎症的代表性指标,可预测胃癌患者的预后和生存时间。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升高与胃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增强有显著的相关性;高NLR和胃癌患者的生存期缩短密切相关。由二者联合的F-NLR评分结合了两者在预测胃癌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中的优点,在胃癌预后预测等方面显示出了良好的应用价值,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肠道微生物与肿瘤
    肠道微生态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安江宏, 钱莘, 骆璞, 谭晓华
    2021, 48 (7):  436-440.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01019-00084
    摘要 ( 337 )   HTML ( 22 )   PDF(4313KB) ( 242 )  

    肠道微生态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肠道微生物组成特征改变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特定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调节宿主生理功能和肿瘤微环境,显著影响抗肿瘤治疗反应及其不良反应。靶向肠道微生态的策略在肿瘤诊治中显示出有希望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直肠癌标志物粪便检测的研究现状
    王阳, 刘芊, 龙辉, 吴清明
    2021, 48 (7):  441-444.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01005-00085
    摘要 ( 324 )   HTML ( 15 )   PDF(2915KB) ( 221 )  

    结直肠癌(CRC)标志物粪便检测主要有以下4种方法:粪便隐血试验、粪便DNA检测、粪便微小RNA检测、粪便具核梭杆菌(Fn)检测。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已经被国内外专家共识推荐作为CRC筛查的首选方法。由于粪便DNA检测费用偏高,目前国内尚未进行大样本的人群筛查,被推荐为CRC筛查的第二级检查。粪便微小RNA检测逐渐受到学者的重视。近年来,粪便微生物标志物检测越来越热门,特别是粪便Fn检测,有望成为CRC筛查的微生物指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肠道微生物群与血液肿瘤
    韦丽娅, 郭智
    2021, 48 (7):  445-448.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01019-00086
    摘要 ( 389 )   HTML ( 22 )   PDF(3164KB) ( 264 )  

    近年来宏基因组学测序技术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和多样性的变化与血液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肠道微生物群影响造血系统的发育,同时也影响血液肿瘤的预后分层。肠道微生物易位在血流感染中起着重要作用,肠道菌群失调和血流感染影响血液肿瘤的治疗效果,使用益生菌和粪菌移植可恢复肠道菌群的多样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