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0年, 第47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20-08-08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全民健康助力全面小康
    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断与外科治疗四十年
    侯小锋, 薛金才, 田尤新, 刘勤江
    2020, 47 (8):  449-456.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00623-00056
    摘要 ( 517 )   HTML ( 29 )   PDF(719KB) ( 233 )  

    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是甲状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大部分患者具有侵袭性低、预后好的特征。随着医学影像学、细针穿刺活检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外科技术的进步,DTC早期诊断率及手术后生存率明显提高。但是对DTC的认识和外科治疗的某些观点仍存在争议。现结合近40年来的变化对DTC的诊断及外科治疗,特别是DTC原发灶及颈淋巴结转移的治疗策略、手术切除范围和适应证等问题进行系统回顾总结,以期为DTC患者提出更加合理精准的个体化诊疗方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头颈部肿瘤容积调强旋转放疗和适形调强放疗剂量学比较
    钱雯川, 王凡
    2020, 47 (8):  457-461.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00224-00057
    摘要 ( 805 )   HTML ( 17 )   PDF(599KB) ( 262 )  

    目的 比较头颈部肿瘤容积调强旋转放疗(VMAT)和适形调强放疗(IMRT)的剂量学差异。 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的46例头颈部肿瘤患者,所有患者采取仰卧位做CT模拟。勾画两个处方剂量水平的计划靶区(PTV),PTV70和PTV54,35次分割。使用同步加量计划。每例患者分别制定VMAT和IMRT计划,比较两者的剂量学差异。结果 VMAT计划PTV70的适形性指数(CI)95%高于IMRT计划(0.91±0.02 vs. 0.86±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33,P=0.004)。VMAT计划PTV54的均质性指数(HI)95%优于IMRT(0.09±0.04 vs. 0.26±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48,P=0.038)。 VMAT的脊髓D1%低于IMRT(37.62±4.34 vs. 40.93±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15,P=0.045)。VMAT的左腮腺剂量为(21.28±8.13)Gy,右腮腺剂量为(22.39±7.42)Gy,比IMRT[(22.73±11.42)Gy和(24.25±7.91)Gy]略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03,P=0.322;t=1.134,P=0.315)。与IMRT相比,VMAT可大幅降低机器跳数(521±112 vs. 2 129±564),明显缩短患者治疗时间[(2.12±0.39)min vs.(9.18±2.62)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957,P<0.001;t=18.213,P<0.001)。结论 VMAT技术的剂量分布优于IMRT,危及器官受量降低,并且可减少机器跳数,缩短治疗时间。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TRAF6表达对食管癌放疗疗效的预测价值
    朱国民, 潘巍, 张宇峰, 陈惠
    2020, 47 (8):  462-466.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00227-00058
    摘要 ( 367 )   HTML ( 17 )   PDF(681KB) ( 207 )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表达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放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3月在江苏省宜兴市肿瘤医院接受根治性放疗的ESCC患者278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RAF6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TRAF6表达与E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放疗近期疗效和生存的相关性。结果 所有患者分为阳性表达组(n=194)和阴性表达组(n=84),TRAF6表达与ESCC患者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χ2=13.670,P<0.001;χ2=45.497,P<0.001)。TRAF6阳性表达组放疗总有效率为62.9%(122/194),明显低于TRAF6阴性表达组的92.9%(78/84),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085,P<0.001)。TRAF阳性表达组中位生存时间为51个月,TRAF阴性表达组中位生存时间未达到,两组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52,P=0.005)。进一步分析表明,较高TNM分期、淋巴结转移、TRAF6阳性表达可增加ESCC患者死亡风险(HR=1.96,95%CI为1.39~2.76;HR=1.72,95%CI为1.29~2.29;HR=2.31,95%CI为1.57~3.39)。结论 TRAF6阳性表达ESCC患者的放疗敏感性低,TRAF6有可能成为ESCC患者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为ESCC的诊疗和预后提供了新思路。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术前LMR、PLR对食管鳞状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
    汪婷婷, 刘连科
    2020, 47 (8):  467-471.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190712-00059
    摘要 ( 600 )   HTML ( 20 )   PDF(795KB) ( 285 )  

    目的 探讨术前外周血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对食管鳞状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1月至2018年12月行食管鳞状细胞癌根治术的患者83例,根据1年内复发情况将患者分为复发组(n=41)和对照组(n=42),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术前LMR和PLR水平,比较两组患者LMR和PLR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LMR、PLR及两者联合检测对术后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复发组患者的LMR值较小(3.91±1.73 vs. 5.08±2.15;t=2.710,P=0.008)、PLR值较大(142.81±67.80 vs. 114.03±42.47;t=2.324,P=0.023)、肿瘤直径较大[(4.28±1.61)cm vs. (3.19±1.30)cm;t=3.420,P=0.001]、浸润较深(Z=2.633,P=0.008)、临床分期较晚(Z=2.616,P=0.00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LMR预测食管癌术后复发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9.0%和58.5%,ROC曲线下面积为0.666(95%CI为0.551~0.782,P=0.009),临界值为4.12。PLR预测食管癌术后复发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1.2%和78.6%,ROC曲线下面积为0.642(95%CI为0.522~0.761,P=0.026),临界值为130.85。LMR和PLR联合检测预测食管癌复发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8.3%和61.9%,ROC曲线下面积为0.675(95%CI为0.560~0.791,P=0.006)。低LMR高PLR组患者的复发率[81.0%(17/21)]高于高LMR低PLR组患者[35.1%(13/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术前LMR、PLR值是预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早期复发的有效指标,两者联合检测预测价值更高。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免疫相关lncRNA建立胰腺癌预后风险评估模型
    陈晓旭, 于洋, 张天雪
    2020, 47 (8):  472-479.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00113-00060
    摘要 ( 617 )   HTML ( 29 )   PDF(6259KB) ( 328 )  

    目的 鉴定和筛选胰腺癌中与免疫基因相关的长非编码RNA(lncRNA),并构建胰腺癌预后风险评估模型,探索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通过癌症和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177例胰腺癌患者的测序数据和相应的临床病理和随访信息,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集(n=89)和验证集(n=88)。首先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计算公式鉴定出与免疫基因显著相关的lncRNA,随后在试验集中利用单因素Cox和多因素Cox分析筛选出与预后相关的lncRNA用于构建预后风险评分公式,利用验证集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 Pearson相关系数计算公式筛选出788个与免疫相关的lncRNA,在试验集中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分析鉴定出5个lncRNA(AC006237.1、AC025154.2、RASSF8-AS1、AL122010.1和AC073896.3)用于构建预后风险评分公式。基于预后风险评分公式将试验集患者分为高风险组(n=44)和低风险组(n=45),生存分析发现高风险组的中位生存期(1.09年)与低风险组(4.11年)相比显著缩短(χ2=26.016,P<0.001)。利用上述公式将验证集的患者分为高风险组(n=44)和低风险组(n=44),生存分析发现高风险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1.28年)与低风险组(1.90年)相比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22,P=0.035)。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提示该预后风险评估模型可有效预测胰腺癌患者的预后情况,且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预后相关模型(HR=2.618,95%CI为1.285~5.332,P=0.008)。预后风险评估模型较常见的临床病理指标具有较好的预测效率[1年曲线下面积(AUC)=0.687,3年AUC=0.725,5年AUC=0.782],高于年龄、性别、肿瘤组织病理学分级等常见临床指标的预测能力。AC025154.2、AC073896.3、AL122010.1和RASSF8-AS1在不同临床特征胰腺癌患者中的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可能是胰腺癌潜在的新型诊断和治疗靶点。干扰素α、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体1(mTORC1)、MYC相关调控基因、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通路在高风险组被显著激活,肌生成和胰腺β细胞信号通路在高风险组被显著抑制。上述信号通路可能是该预后风险模型的潜在分子机制。结论 基于5个免疫相关lncRNA构建的预后风险评估模型可以有效地预测胰腺癌患者的预后情况,此外上述免疫相关lncRNA可能是胰腺癌诊断和治疗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术前CT征象构建肾透明细胞癌患者总生存期的列线图
    王佳丽, 韩冬, 陈英, 张亚敏, 艾美梅
    2020, 47 (8):  480-486.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190923-00061
    摘要 ( 544 )   HTML ( 20 )   PDF(1760KB) ( 208 )  

    目的 探讨肾透明细胞癌(ccRCC)患者术前CT征象影响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绘制列线图。方法 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10月至2015年12月术前行CT扫描并最终经病理学证实的ccRCC患者238例。由两名影像科医生对每例患者的CT征象进行评价,并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肾功能检查以及世界卫生组织/国际泌尿病理协会(WHO/ISUP)分级。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率。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进行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并根据多变量分析结果绘制列线图,采用Bootstrap 1000法内部验证后计算C-指数。结果 238例患者 经3~74个月随访后,死亡组32例,截尾组206例。死亡组患者的肿瘤直径为(65.70±27.29)mm,大于截尾组的(46.25±26.1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89,P<0.001)。死亡组患者肿瘤坏死(χ2=45.716,P<0.001)、区域淋巴结肿大(χ2=43.342,P<0.001)、肾周脂肪侵犯(χ2=19.324,P<0.001)的发生率均高于截尾组患者。不同肿瘤直径的ccRCC患者其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108,P<0.001)。肿瘤组织出现坏死患者的生存率较无坏死患者低(χ2=48.195,P<0.001);区域淋巴结肿大患者的生存率低于无区域淋巴结肿大的患者(χ2=47.232,P<0.001);出现肾周脂肪侵犯患者的生存率低于未侵犯的患者(χ2=19.964,P<0.001)。不同WHO/ISUP分级ccRCC患者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765,P<0.001)。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T征象中的肿瘤直径(HR=2.90,95%CI为1.37~6.14,P=0.006)、坏死(HR=8.88,95%CI为3.33~23.69,P<0.001)及区域淋巴结肿大(HR=4.48,95%CI为2.04~9.86,P<0.001)是ccRCC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列线图的C-指数为0.870。结论 术前CT征象与ccRCC患者的生存率存在相关性,其中肿瘤直径、肿瘤出现坏死以及区域淋巴结肿大是其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列线图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肿瘤免疫治疗相关预测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张敏, 周丽娜, 徐姗姗, 陈骏
    2020, 47 (8):  487-491.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191105-00062
    摘要 ( 494 )   HTML ( 27 )   PDF(602KB) ( 589 )  

    肿瘤免疫治疗是一种主要针对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及其配体PD-L1的治疗方法。PD-1/PD-L1抑制剂在多种肿瘤中具有非常明显的临床获益和持久反应,但是整体反应率仍较低。研究发现PD-L1和肿瘤突变负荷可以预测免疫治疗效果,MSI-H/dMMR、TP53和KRAS等基因突变与免疫治疗疗效呈正相关;而MDM2/4、EGFR、ALK等基因则与免疫治疗效果呈负相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ALPPS中肝脏离断技术变异的临床应用进展
    刘俊国, 张金卷, 王毅军
    2020, 47 (8):  492-495.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191112-00063
    摘要 ( 352 )   HTML ( 12 )   PDF(593KB) ( 215 )  

    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LPPS)存在着许多技术上的变异和改良,其主要目的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同时可使预留残肝代偿增大更快速和功能更强健。在临床实践中,不同研究者对ALPPS中肝脏离断技术上的变异及其相关的临床结果进行了相应的研究探讨,如部分肝脏离断、门静脉结扎术辅助射频肝分割术、腹腔镜微波消融和门静脉结扎分期肝切除术、联合肝止血带和门静脉结扎分期肝切除术、续贯联合肝止血带和门静脉结扎分期肝切除术、前入路的原位肝实质离段联合门静脉栓塞二期肝切除术、门静脉栓塞代替肝脏实质离断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宫颈癌放疗敏感性研究进展
    舒航, 徐中华, 朱皓晨, 杨雅慧, 吕银
    2020, 47 (8):  496-500.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191120-00064
    摘要 ( 597 )   HTML ( 21 )   PDF(603KB) ( 322 )  

    放疗在宫颈癌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宫颈癌的放疗敏感性通常与基因、RNA调控、肿瘤微环境、药物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近期众多研究不断探寻这些因素在宫颈癌放疗增敏中的机制,并在基础或临床方面不断取得进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短篇论著
    结肠癌术中使用雷替曲塞腹腔灌注化疗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刘新德, 乔雷, 黄哲, 李云泽, 冯勇
    2020, 47 (8):  501-504.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190603-00065
    摘要 ( 1152 )   HTML ( 178 )   PDF(650KB) ( 290 )  

    目的 探讨结肠癌术中使用雷替曲塞腹腔灌注化疗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结直肠、疝微创外科收治的80例T3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灌注雷替曲塞将患者分为试验组(结肠癌根治性切除+腹腔内灌注雷替曲塞,n=40)和对照组(结肠癌根治性切除+腹腔内灌注生理盐水,n=40)。记录每例患者术前及术后3 d的肿瘤相关指标及血液学毒性指标,观察分析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包括患者术后是否出现呕吐、腹痛、肠梗阻、切口感染、吻合口瘘等术后不良反应,术后18个月是否发生有肠镜或影像学依据的复发转移。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年龄(60.7±3.2 vs. 59.5±3.7,t=0.469,P=0.640)、性别(χ2=0.050,P=0.823)、淋巴结转移程度(χ2=0.191,P=0.909)、初诊TMN分期(χ2<0.001,P>0.99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高热[10.0%(4/40) vs. 12.5%(5/40),P>0.999]、呕吐[10.0%(4/40) vs. 10.0%(4/40),P>0.999]、腹痛[15.0%(6/40) vs. 12.5%(5/40),χ2=0.105,P=0.745]、腹泻[2.5%(1/40) vs. 7.5%(3/40),P=0.615]、肠梗阻[0 vs. 2.5%(1/40),P>0.999]、切口感染[2.5%(1/40) vs. 5.0%(2/40),P>0.999]及吻合口瘘[2.5%(1/40) vs. 0,P>0.999]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3 d癌胚抗原分别为(7.93±1.18)ng/ml和(15.01±5.41)ng/ml,糖类抗原CA199分别为(9.95±1.78)μg/ml和(14.22±2.39)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00,P=0.016;t=-2.790,P=0.007),均较术前有所下降,且试验组下降更为明显(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3 d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谷丙转氨酶及血肌酐等相关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18个月复发转移率[7.89%(3/38)]明显低于对照组[25.64%(1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19,P=0.038)。结论 术中采用腹腔灌注雷替曲塞安全性较高,无明显不良反应,对结肠癌根治术后预防复发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患者术后血清癌胚抗原及CA199水平,且降低18个月复发转移率。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道
    NSCLC经培美曲塞+顺铂治疗转化为SCLC一例
    胡悦, 黄华兴, 华兴
    2020, 47 (8):  505-507.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191031-00066
    摘要 ( 447 )   HTML ( 10 )   PDF(1380KB) ( 276 )  

    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向小细胞肺癌(SCLC)转化的机制目前尚不明确,许多学者提出不同假设:初始肿瘤中已含有SCLC成分、肿瘤干细胞同源学说、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缺失学说、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状态及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影响。现对1例EGFR无突变的NSCLC经化疗后转化为SCLC的患者进行报道。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胃癌一例
    黄薇, 李江, 刘超英
    2020, 47 (8):  508-509.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191114-00067
    摘要 ( 1341 )   HTML ( 45 )   PDF(962KB) ( 878 )  

    晚期胃癌目前无明确有效治疗手段,现报道1例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病例,并对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分析。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原发性肝癌伴肺转移一例
    张伟, 殷海涛, 周冲, 李向阳, 郭林
    2020, 47 (8):  510-512.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191111-00068
    摘要 ( 1204 )   HTML ( 33 )   PDF(1132KB) ( 680 )  

    大多数肝癌患者发病时已为中晚期,且缺乏有效治疗手段,预后极差。本研究报道采用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卡瑞利珠单抗二线以上治疗1例原发性肝癌伴肺转移病例,取得了显著疗效,为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