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0年, 第47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20-09-08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著
    基于血清蛋白质组分析技术鉴定鼻咽癌ENO1自身抗体诊断分子标志物
    詹晓芬, 翁雪芬, 杨时煌, 许镒洧, 彭裕辉, 郭竑
    2020, 47 (9):  513-517.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191223-00069
    摘要 ( 487 )   HTML ( 36 )   PDF(1027KB) ( 270 )  

    目的 筛选鉴定鼻咽癌自身抗体分子诊断标志物。方法 应用鼻咽癌CNE2细胞蛋白进行血清蛋白质组分析筛选鼻咽癌潜在的自身抗体分子标志物。于2014年7月至2015年1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选取50例鼻咽癌患者和80例健康体检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验证筛选的自身抗体在两组血清中的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诊断效能。结果 血清蛋白质组分析结果显示,针对烯醇化酶1(ENO1)的自身抗体在鼻咽癌患者血清中出现阳性反应。ELISA结果显示,鼻咽癌患者血清ENO1自身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体验者[0.165(0.088,0.378) vs. 0.100(0.054,0.117),Z=4.077,P<0.001]。ROC曲线显示,当血清ENO1自身抗体取诊断临界值为0.164时,其诊断鼻咽癌的敏感性为52.0%,特异性为90.0%。在早期鼻咽癌中,ENO1自身抗体阳性率为75.0%。结论 血清ENO1自身抗体是鼻咽癌潜在的血清诊断标志物。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榄香烯注射液在食管癌围手术期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张锡轩, 周斌, 王海波, 宫强, 李贲, 郭强, 李鹤飞
    2020, 47 (9):  518-523.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00402-00070
    摘要 ( 478 )   HTML ( 27 )   PDF(644KB) ( 241 )  

    目的 观察榄香烯注射液在食管癌围手术期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于河北大学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180例,按照计算机产生的随机序列号分为试验组(n=90)和对照组(n=90),试验组术中胸腔冲洗、淋洒留置榄香烯注射液并术后静脉滴注;对照组术中应用生理盐水胸腔冲洗。观察两组安全性指标、近期疗效指标、免疫指标、肿瘤标志物水平、远期获益指标。 结果 试验组白细胞增多、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减少、肌酐升高、转氨酶升高、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43.33%(39/90)、0(0/90)、5.55%(5/90)、6.67%(6/90)、4.44%(4/90)、0(0/90),对照组分别为53.33%(48/90)、1.11%(1/90)、2.22%(2/90)、4.44%(4/90)、7.78%(7/90)、1.11%(1/90),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802,P=0.179;P=1.000;χ2=0.595,P=0.441;χ2=0.424,P=0.515;χ2=0.871,P=0.351;P=1.000)。试验组术后拔管时间为(173.36±41.09)h,术后住院时间为(14.82±4.35)d,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为(81.43±3.89)分,对照组分别为(175.76±40.46)h、(15.34±5.22)d、(80.49±2.67)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395,P=0.695;t=-0.726,P=0.472;t=1.890,P=0.061)。试验组引流液总量为(665.39±201.31)ml,吻合口瘘发生率为1.11%(1/9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32.67±213.84)ml和8.89%(8/9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173,P=0.032;χ2=4.211,P=0.040)。治疗前,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后1周复查,两组的CD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5.45±6.96)% vs. (53.71±6.54)%,t=1.728,P=0.087];试验组的CD4+、CD4+/CD8+、NK细胞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9.43±5.05)% vs. (25.92±8.06)%,t=3.501,P=0.001;1.30±0.21 vs. 1.23±0.20,t=0.229,P=0.028;(254.20±15.21)个/μl vs. (237.05±10.73)个/μl,t=2.741,P=0.007]。试验组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分别为(1.37±0.18)ng/ml、(1.26±0.28)ng/ml、(0.89±0.17)ng/ml、(1.06±0.24)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6±0.42)ng/ml、(2.92±0.45)ng/ml、(2.38±1.55)ng/ml、(2.82±0.15)n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3.928,P=0.014;t=19.728,P=0.011;t=17.924,P=0.006;t=16.625,P=0.003)。试验组患者1年复发率为2.22%(2/90),半年死亡率为1.11%(1/90),对照组分别为5.56%(5/90)和2.22%(2/9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595,P=0.441;χ2=0.000,P=1.000)。 结论 榄香烯无瘤技术序贯治疗联合术后静脉滴注对于食管癌患者术后恢复有积极作用,可预防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改善患者免疫功能,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安全可行。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初始T细胞及记忆T细胞亚群分布
    刘云鹤, 李文涛, 于建春
    2020, 47 (9):  524-529.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00113-00071
    摘要 ( 596 )   HTML ( 26 )   PDF(1550KB) ( 324 )  

    目的 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初始T细胞及记忆T细胞亚群分布情况。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12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NSCLC患者25例,同期健康志愿者20例作为对照,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外周血初始T细胞及记忆T细胞亚群含量,所得结果应用SPSS 16.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NSCLC患者初始T细胞/干细胞样中央记忆T细胞(TN/SCM)百分率及绝对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7.71±1.11)% vs. (15.84±2.00)%,t=3.685,P=0.001;(8.38±1.23)×107/L vs. (3.40±0.43)×108/L,t=6.130,P<0.001],中央记忆T细胞(TCM)百分率及绝对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6.62±1.16)% vs. (17.88±0.83)%,t=7.641,P<0.001;(7.98±1.78)×107/L vs. (3.40±0.31)×108/L,t=9.028,P<0.001],CD8+TCM细胞绝对数明显低于对照组[(5.19±1.04)×106/L vs. (1.49±0.15)×107/L,t=5.561,P<0.001]。NSCLC患者效应记忆T细胞(TEM)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8.27±2.01)% vs. (17.37±1.06)%,t=8.776,P<0.001],CD8+TEM细胞百分率及绝对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3.93±1.55)% vs. (4.65±0.52)%,t=5.310,P<0.001;(1.48±0.14)×108/L vs. (9.97±1.14)×107/L,t=2.584,P=0.014],终末分化效应记忆T细胞(TEMRA)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7.33±1.86)% vs.(8.48±1.01)%,t=3.989,P<0.001]。Ⅰ~Ⅱ期NSCLC患者CD8+TCM细胞百分率及绝对数均明显低于Ⅲ~Ⅳ期患者[(0.33±0.06)% vs. (0.89±0.34)%,t=2.600,P=0.020;(3.99±0.84)×106/L vs. (9.03±3.07)×106/L,t=2.270,P=0.040]。不同病理类型NSCLC患者的初始T细胞及记忆T细胞亚群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NSCLC患者初始/记忆T细胞亚群较健康志愿者发生变化,具有分化能力和长期存活特性的TN/SCM及TCM降低,而且Ⅰ~Ⅱ期患者降低更为明显,以发挥免疫效应为主的TEM及TEMRA明显升高。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盐酸小檗碱联合表柔比星、顺铂对晚期子宫内膜癌的抗肿瘤效果
    黄于庭, 汪超
    2020, 47 (9):  530-534.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191219-00072
    摘要 ( 454 )   HTML ( 24 )   PDF(639KB) ( 296 )  

    目的 观察盐酸小檗碱联合表柔比星、顺铂对晚期子宫内膜癌(EC)的抗肿瘤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收治的120例晚期EC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表柔比星、顺铂注射液,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盐酸小檗碱治疗,21 d/周期,共6周期。统计并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1年死亡率。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等级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489,P=0.042),且试验组总有效率为63.33%(38/60),高于对照组的45.00%(2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2,P=0.044)。治疗后试验组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水平分别为(30.01±6.05)U/ml、(40.38±7.61)U/ml、(16.85±3.08)ng/ml,对照组分别为(45.83±6.91)U/ml、(48.89±8.05)U/ml、(20.20±4.18)ng/ml,均较本组内治疗前降低,且治疗后试验组血清CA125、CA19-9、CE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343,P<0.001;t=5.951,P<0.001;t=4.998,P<0.001)。治疗期间试验组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腹泻、口腔黏膜炎发生率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8.33%(5/60)、5.00%(3/60)、6.67%(4/60)、6.67%(4/60)、8.33%(5/60)、1.67%(1/60)、3.33%(2/60)、40.00%(24/60),对照组分别为6.67%(4/60)、3.33%(2/60)、8.33%(5/60)、6.67%(4/60)、8.33%(5/60)、0(0/60)、1.67%(1/60)、35.00%(21/6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χ2=0.000,P=1.000;χ2=0.000,P=1.000;χ2=0.134,P=0.714;χ2=0.109,P=0.741;P=1.000;χ2=0.000,P=1.000;χ2=0.320,P=0.572)。随访1年,对照组死亡率为8.33%(5/60),试验组死亡率为5.00%(3/6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4,P=0.714)。结论 盐酸小檗碱联合表柔比星、顺铂治疗晚期EC疗效显著,可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借鉴。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93例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分析
    许蕾, 戴婧, 张倩, 张文丽, 李晋萌, 张红宇
    2020, 47 (9):  535-541.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00725-00073
    摘要 ( 557 )   HTML ( 24 )   PDF(1310KB) ( 330 )  

    目的 分析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诱导治疗完全缓解后接受不同巩固治疗方案的生存情况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北京大学深圳医院2012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93例成人ALL患者,所有患者经VDLCP方案诱导治疗达完全缓解,根据巩固治疗方案分为标准组、强化组及移植组。标准组34例,接受VDLCPHyper-CVAD方案为基础的ALL样方案巩固4~6个疗程;强化组29例,接受BFM90/95方案巩固维持治疗2年;移植组30例,经原诱导方案巩固2~3疗程,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中位随访时间18(3~96)个月,主要随访指标为总生存期(OS)及无瘤生存期(DFS)。分析成人ALL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及各组治疗相关死亡情况。结果 标准组、强化组和移植组3年OS率分别为54.0%(95%CI为35.3%~72.6%)、71.8%(95%CI为41.0%~94.5%)、62.3%(95%CI为43.6%~8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10,P=0.047);3年DFS率分别为31.4%(95%CI为12.9%~49.8%)、72.1%(95%CI为52.3%~91.9%)、65.7%(95%CI为45.3%~8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31,P=0.001);强化组和移植组OSDF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709,P=0.400;χ2=0.046,P=0.830),强化组OSDFS显著优于标准组(χ2=5.346,P=0.021;χ2=10.326,P=0.010)。多因素分析提示化疗第14~21天骨髓微小残留病(MRD)转阴为影响成人ALL的独立预后因素(HR=0.114,95%CI为0.015~0.841,P=0.033)。接受与未接受allo-HSCTPh+ALL患者3年OS率分别为53.5%(95%CI为23.1%~83.8%)、52.4%(95%CI为23.8%~81.0%),3年DFS率分别为77.1%(95%CI为54.2%~100.0%)、35.0%(95%CI为4.8%~65.2%),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3.600,P=0.223;χ2=3.824,P=0.050)。非移植组(标准组+强化组)和移植组治疗相关死亡率分别为3.2%(2/63)、20.0%(6/30),非移植组治疗相关死亡率明显低于移植组(χ2=7.318,P=0.007)。结论 成人ALL预后差,采用BFM方案强化巩固治疗3年OS率、3年DFS率均优于标准巩固治疗,达到了与allo-HSCT相似的疗效,而治疗相关死亡率没有显著升高。化疗第14~21天骨髓MRD转阴患者OSDFS更优。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线上和线下联合的癌症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诊疗模式探讨
    杨光惠, 王茜, 李哲奇, 刘成新, 孙洪福, 李喆, 张海波, 李洪升, 李宝生
    2020, 47 (9):  542-545.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00612-00074
    摘要 ( 462 )   HTML ( 28 )   PDF(682KB) ( 249 )  

    目的 通过对比线上和线下两种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DT)诊疗模式制定的综合诊疗方案,探讨采用线上和线下联合的癌症MDT诊疗模式的可行性。方法 以2020年3月17日至2020年5月17日山东省肿瘤医院采用线上和线下MDT诊疗模式的168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评价线上和线下MDT诊疗模式制定的综合诊疗方案的一致性,并分析综合诊疗方案不同患者的临床特征,如年龄、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是否合并基础疾病、入院前是否接受抗肿瘤治疗及肿瘤位置,从而探讨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提高MDT诊疗模式效率。结果 线上和线下MDT诊疗模式制定的综合诊疗方案一致的比例为86.3%(145/168)。综合诊疗方案不一致的病例特征表现为高龄(>69岁)(χ2=4.250,P=0.039)、KPS评分≥80分(χ2=15.520,P<0.001)及合并基础疾病(χ2=7.135,P=0.008)。进一步分析发现,综合诊疗方案不一致的病例还表现为辅助检查不完善及影像学疑难的特征。结论 线上和线下联合的癌症MDT诊疗模式是可行的。对于高龄(>69岁)、KPS评分≥80分、合并基础疾病、辅助检查不完善或影像学疑难的病例,应采用或补充线下MDT诊疗模式讨论。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Legumain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颜丙芳, 孟玮, 柏雪莲
    2020, 47 (9):  546-549.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00527-00075
    摘要 ( 670 )   HTML ( 38 )   PDF(628KB) ( 447 )  

    天冬酰胺内肽酶Legumain是半胱氨酸蛋白酶C13家族的新成员,在体内发挥多方面的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Legumain在多种肿瘤组织中高表达,并通过多种机制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肿瘤的侵袭转移和血管生成等。对Legumain的深入研究将有利于阐明恶性肿瘤的发病及进展机制,为肿瘤靶向治疗提供新靶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3D-ASL、MRS及DTI对鼻咽癌放射性颞叶损伤的诊断及指导治疗价值
    杨明慧, 金风
    2020, 47 (9):  550-554.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00603-00076
    摘要 ( 662 )   HTML ( 31 )   PDF(634KB) ( 349 )  

    放疗是鼻咽癌的主要治疗方法,随着放疗技术不断提升,鼻咽癌患者的生存期明显延长,但放疗后的并发症越来越受到关注,其中放射性颞叶损伤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命质量,甚至降低了生存率。因此寻找早期放射性颞叶损伤的检查方法尤为重要。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3D-ASL)分析放疗前后脑血流量(CBF)变化,磁共振波谱(MRS)测定放疗前后颞叶前后部的NAA/Cr、Cho/NAA、Cho/Cr比值变化,扩散张量成像(DTI)通过测定放疗前后颞叶平均扩散系数(ADC)和各向异性分数(FA)值变化均可帮助早期诊断放射性脑损伤,特别是通过以上3项检测的联合运用,期望能为放射性脑病的早期诊断提供可行的依据,并早期给予营养神经治疗,对改善患者生命质量、提高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非小细胞肺癌影像基因组学
    杨蕾, 张传玉, 张在先, 刘欢
    2020, 47 (9):  555-559.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00423-00077
    摘要 ( 504 )   HTML ( 22 )   PDF(637KB) ( 308 )  

    影像基因组学用影像组学方法探索影像学特征与基因表达模式之间的联系,具有无创、能显示肿瘤整体信息的特点。影像组学的应用对预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基因突变具有一定作用,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影像组学特征与常规影像学特征、临床特征等联系起来,可提供肿瘤的多方位信息,在NSCLC驱动基因表型的预测和精准治疗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
    胥泽玺, 张惠博, 金瑶, 彭敏
    2020, 47 (9):  560-564.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00209-00078
    摘要 ( 542 )   HTML ( 24 )   PDF(643KB) ( 366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最常见的驱动基因之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在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应用中至今颇具争议。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的表达丰度是指导ICI应用的重要预测指标,EGFR突变可能影响肿瘤细胞中PD-L1的表达。近期临床研究指出,ICI单药对EGFR突变的患者缺乏疗效,但ICI联合化疗以及IMpower150试验中提出的四药联合方式在EGRF突变患者中展现出了良好的临床效益,另外ICI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组合模式的安全性还需进一步明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胃癌肝转移的综合治疗进展
    宋美娇, 沈庆林, 张锡泉, 姚伟荣
    2020, 47 (9):  565-568.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00629-00079
    摘要 ( 583 )   HTML ( 24 )   PDF(621KB) ( 412 )  

    胃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具有异质性强、进展快和预后差等特点。胃癌肝转移是造成晚期胃癌死亡最主要的原因。目前,临床上胃癌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系统治疗(全身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手术切除、介入治疗及放疗等,但治疗效果均欠佳,胃癌肝转移更是缺乏规范化的治疗策略。目前,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在恶性肿瘤诊疗中广泛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中国胃肠外科专家组根据胃癌肝转移的临床特点及手术可及性,将其分为3大临床类型,分别为可切除型、潜在可切除型及不可切除型。各种临床类型的患者需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专家讨论后制定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皮肤鳞状细胞癌表观遗传学发病机制
    桑莹冰, 梁俊琴
    2020, 47 (9):  569-572.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00123-00080
    摘要 ( 482 )   HTML ( 20 )   PDF(623KB) ( 233 )  

    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是起源于表皮及其附属器角质形成细胞的一种恶性肿瘤,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且尚不明确。CSCC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总体上呈增长趋势,使得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日渐增多。表观遗传不改变基因组序列,通过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染色质重塑等方式调控基因表达。其可逆、稳定的遗传特征将为CSCC发病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短篇论著
    节拍化疗联合常规化疗二线及以上治疗驱动基因阴性晚期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
    李强, 祝情情, 谢超, 张建军, 付帅, 张秋景, 韩丛丛, 刘杰
    2020, 47 (9):  573-576.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00611-00081
    摘要 ( 309 )   HTML ( 13 )   PDF(730KB) ( 264 )  

    目的 初步探索节拍化疗联合常规化疗二线及以上治疗驱动基因阴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7年9月27日至2019年8月21日于山东省肿瘤医院采用长春瑞滨节拍化疗联合其他第三代化疗药物常规化疗二线及以上治疗的驱动基因阴性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共纳入34例患者,末次随访时间为2020年3月10日。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14.7%(5/34)和82.4%(28/34),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分别为5.63个月和8.70个月。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1.76%(21/34),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32.35%,11/34)、恶心(26.47%,9/34)、谷丙转氨酶升高(26.47%,9/34)、疲劳(23.53%,8/34)、白细胞减少(20.59%,7/34);≥3级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7.65%(6/34),前3位分别是中性粒细胞减少(14.71%,5/34)、白细胞减少(8.82%,3/34)和恶心(8.82%,3/34);没有与治疗相关的死亡。结论 在驱动基因阴性晚期NSCLC二线及以上治疗中,长春瑞滨节拍化疗联合其他第三代化疗药物常规化疗可提高疗效,且口服给药方便,依从性好。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