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0年, 第47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0-05-08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著
    过表达miR-125通过下调FGF-2抑制鼻咽癌细胞增殖与侵袭
    杨超, 王建波, 张菊红, 王佳龙
    2020, 47 (5):  257-263.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191114-00015
    摘要 ( 495 )   HTML ( 27 )   PDF(1873KB) ( 235 )  

    目的 探讨miR-125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调控肿瘤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可能机制。方法 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南院收治的鼻咽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各30例,通过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125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mRNA的表达。鼻咽癌细胞CNE-2转染miR-125 mimic(miR-125 mimic组),并设阴性对照组(NC组)。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划痕愈合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WST-1用于评估细胞的增殖活力;流式细胞术和电镜观察分别用于检测细胞的凋亡和自噬;双荧光素酶报告分析miR-125靶标;Western blotting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鼻咽癌组织中miR-125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0.692±0.316,明显低于癌旁组织的1.501±0.748(t=5.242,P<0.001);鼻咽癌组织中FGF-2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1.317±0.552,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0.783±0.241(t=7.360,P<0.001)。miR-125 mimic组CNE-2细胞中miR-125 mRNA的表达量为4.091±0.145,显著高于NC组的0.993±0.137(t=85.062,P<0.001)。miR-125 mimic组完成转染48、96 h后,CNE-2细胞的增殖活性均显著低于NC组(0.891±0.214 vs. 1.295±0.245,t=6.802,P<0.001;0.934±0.208 vs. 1.488±0.269,t=8.924,P<0.001)。miR-125 mimic组的穿膜细胞数和细胞的迁移率分别为(36 000±3 820)个和(39.4±6.5)%,均显著低于NC组的(74 000±7 500)个和(102.7±10.6)%(t=24.728,P<0.001;t=27.883,P<0.001)。miR-125 mimic组CNE-2细胞凋亡率为(22.5±1.4)%,显著高于NC组的(1.4±0.5)%(t=77.740,P<0.001),且miR-125 mimic组细胞凋亡蛋白Bax的相对表达量为0.983±0.158,显著高于NC组的0.418±0.122(t=15.503,P<0.001),Bcl-2的相对表达量为0.688±0.174,显著低于NC组的1.013±0.109(t=8.670,P<0.001)。电镜观察到miR-125过表达的CNE-2细胞出现自噬现象,miR-125 mimic组自噬蛋白LC3Ⅱ/LC3Ⅰ相对表达量比值为2.517±0.209,显著高于NC组的1.238±0.135(t=28.156,P<0.001)。miR-125 mimic组FGF-2蛋白的表达量为0.504±0.118,显著低于NC组的1.228±0.134(t=22.210,P<0.001)。双荧光素酶报告证实FGF-2是miR-125的靶基因。FGF-2基因质粒和miR-125 mimic共转染的CNE-2细胞完成转染12、24、48及96 h细胞增殖活性均显著高于miR-125 mimic转染细胞(均P<0.05),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miR-125 mimic转染细胞[(6.2±1.5)% vs. (17.6±2.4)%,t=22.062,P<0.001]。结论 miR-125在鼻咽癌组织中表达下降,过表达miR-125可能通过下调FGF-2抑制鼻咽癌细胞CNE-2的增殖、迁移和侵袭,促进CNE-2的凋亡与自噬。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LSD1和PDPN在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
    王坤龙, 张洋, 宿伟鹏, 刘攀, 赵化荣
    2020, 47 (5):  264-271.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00221-00016
    摘要 ( 540 )   HTML ( 24 )   PDF(1509KB) ( 327 )  

    目的 探讨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平足蛋白(PDPN)在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67例舌鳞状细胞癌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LSD1、PDPN的表达情况,并长期随访患者,分析LSD1和PDPN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互关系。结果 LSD1和PDPN在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强度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6.089,P<0.001;Z=5.781,P<0.001)。LSD1和PDPN的表达强度在不同临床分期(χ 2=11.487,P=0.001;χ 2=8.111,P=0.004)、淋巴结转移(χ 2=4.772,P=0.029;χ 2=6.206,P=0.013)、肿瘤大小(χ 2=5.985,P=0.014;χ 2=4.247,P=0.039)患者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LSD1的表达强度在不同分化程度患者中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χ 2=6.660,P=0.010)。单因素分析中,LSD1表达强度与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总生存期(OS)呈负相关(χ 2=18.930,P<0.001;χ 2=16.257,P<0.001),PDPN表达强度与患者PFS及OS呈负相关(χ 2=31.720,P<0.001;χ 2=18.390,P<0.001),肿瘤大小与患者PFS和OS呈负相关(χ 2=5.326,P=0.021;χ 2=8.843,P=0.003);术后放疗、临床分期分别与患者的OS呈正、负相关(χ 2=4.197,P=0.040;χ 2=6.355,P=0.012)。多因素分析中,LSD1是患者PFS和OS的的独立危险因素(HR=5.743,95%CI为1.012~32.579,P=0.048;HR=17.759,95%CI为2.303~136.916,P=0.006),PDPN是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HR=4.380,95%CI为1.258~15.254,P=0.020),术后放疗是患者PFS及OS的保护因素(HR=0.374,95%CI为0.157~0.895,P=0.027;HR=0.218,95%CI为0.091~0.521,P=0.001),临床分期是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HR=2.637,95%CI为1.107~6.280,P=0.029)。在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LSD1与PDPN的表达呈正相关(rs=0.655,P<0.001)。结论 LSD1和PDPN在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LSD1是患者PFS和OS的独立危险因素,PDPN是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分期是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放疗是患者PFS和OS的保护性因素。LSD1和PDPN在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二者可作为舌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指标。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β-榄香烯联合吉非替尼治疗一线应用吉非替尼后缓慢进展晚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
    宋春青, 张颖, 张志国, 郭宏伟, 陆汉红, 韩磊
    2020, 47 (5):  272-277.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191112-00017
    摘要 ( 586 )   HTML ( 15 )   PDF(809KB) ( 252 )  

    目的 探讨β-榄香烯联合吉非替尼治疗一线应用吉非替尼后缓慢进展晚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生命质量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符合入组标准的晚期肺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榄香烯联合吉非替尼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吉非替尼治疗。治疗2周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命质量及免疫功能。并随访从疾病缓慢进展至疾病出现快速进展的时间(PFS2)。结果 共纳入61例患者,试验组、对照组分别为30例和31例。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3.3%(25/30)和58.1%(18/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680,P=0.031),试验组近期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23,P=0.009)。试验组中位PFS2为4.20个月(95%CI为3.94~4.46),对照组中位PFS2为4.00个月(95%CI为2.94~5.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948,P=0.026)。两组生命质量比较,在躯体功能、情绪功能、总体生命质量方面,试验组治疗前后评分差值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67(-6.66,20.00) vs. 0(-6.66,6.66),Z=-2.429,P=0.015;29.17(2.08,56.26) vs. 12.49(-14.59,39.57),Z=-2.263,P=0.024;16.67(-33.33,56.67) vs. 8.34(-18.74,35.42),Z=-2.249,P=0.025]。免疫功能方面,试验组治疗后CD4 +T细胞水平较治疗前升高(44.27%±6.78% vs. 41.17%±3.73%,t=-2.426,P=0.022),CD8 +T细胞水平较治疗前降低(21.47%±3.18% vs. 23.50%±2.37%,t=2.532,P=0.017)。治疗后试验组CD4 +T细胞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44.27%±6.78% vs. 39.63%±5.80%,t=2.725,P=0.011)。结论 β-榄香烯联合吉非替尼治疗一线吉非替尼治疗后缓慢进展晚期肺腺癌患者有一定的疗效,生命质量和免疫功能均有所改善,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纳入术前肿瘤体积的列线图预测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价值
    郭信伟, 冀胜军, 姬磊, 张晗, 周绍兵, 刘阳晨
    2020, 47 (5):  278-283.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190930-00018
    摘要 ( 579 )   HTML ( 17 )   PDF(1376KB) ( 277 )  

    目的 探索除TNM分期外的临床病理因素,包括术前肿瘤体积、长度及最大直径对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预后的影响,并以列线图(nomogram)的方式评价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病理变量预测总生存率的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2014年在扬州大学附属泰兴人民医院胸外科接受食管癌根治术的296例患者,根据术前肿瘤体积、长度及最大直径的最佳临界值进行分组,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行log-rank检验,应用Cox模型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临床变量与生存预后的关系,最终纳入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病理参数建立列线图模型,并通过校准曲线图、一致性指数(C-index)和决策曲线图进一步验证该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 经X-tile分析确定术前肿瘤体积的最佳临界值为32 cm 3和72 cm 3,肿瘤体积<32 cm 3(n=94)、32~72 cm 3(n=118)和>72 cm 3(n=84)的3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4.0%、68.1%,98.3%、42.4%、24.6%和94.1%、25.0%、7.1%(χ 2=86.639,P<0.001);肿瘤长度的最佳临界值为3.0 cm和5.0 cm,肿瘤长度<3.0 cm(n=62)、3.0~5.0 cm(n=146)和>5.0 cm(n=88)的3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9.5%、87.1%、69.4%,98.6%、47.9%、30.1%和94.3%、29.6%、13.6%(χ 2=53.607,P<0.001);肿瘤最大直径的最佳临界值为2.5 cm和3.5 cm,肿瘤最大直径<2.5 cm(n=51)、2.5~3.5 cm(n=121)和>3.5 cm(n=124)的3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9.5%、84.3%、74.5%,98.3%、57.0%、36.4%和96.0%、29.0%、13.7%(χ 2=62.109,P<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位置、分化程度、T分期、N分期、TNM分期、辅助治疗、术前肿瘤体积、长度及最大直径均与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总生存期(OS)密切相关(均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分化程度(HR=0.514,95%CI为0.366~0.723,P=0.019)、TNM分期(HR=1.757,95%CI为1.267~2.612,P=0.015)、辅助治疗(HR=0.669,95%CI为0.503~0.889,P=0.006)和术前肿瘤体积(将<32 cm 3设为哑变量,32~72 cm 3:HR=3.689,95%CI为2.415~5.637,P<0.001;>72 cm 3:HR=5.720,95%CI为3.606~9.075,P<0.001)是影响OS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多变量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病理参数而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预测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术后OS的C-index为0.722(95%CI为0.687~0.757),明显高于第7版AJCC TNM分期的C-index(0.633,95%CI为0.595~0.671)。另外,校准曲线图表明列线图模型预测5年OS率和实际观察值之间存在高度一致性,决策曲线分析也表明,列线图模型预测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术后的生存预后比TNM分期模型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潜能。结论 纳入术前肿瘤体积的列线图在预测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生存预后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HOXC8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富集分析
    张明鑫, 路宁, 姚力, 袁慧, 张灵敏
    2020, 47 (5):  284-288.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190923-00019
    摘要 ( 583 )   HTML ( 25 )   PDF(3067KB) ( 236 )  

    目的 探讨HOXC8在食管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可能参与的信号通路。方法 从癌症和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下载并预处理食管癌数据集的mRNA表达RNA-Seq数据及临床预后相关数据,进行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并绘制火山图和热图,对筛选出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可视化。以HOXC8表达量的中位数为界将食管癌患者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使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然后使用GSEA 4.0.1软件进行基因集富集分析,同时进行多GSEA富集分析的图形绘制。结果 对161例食管癌组织和11例癌旁组织的mRNA表达数据进行差异表达分析后,共筛选出3 454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有2 317个上调的基因和1 137个下调的基因,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表达可以把食管癌与癌旁组织有效区分开,说明上述差异表达结果具有很好的准确性。差异分析和配对差异分析结果显示,HOXC8在食管癌中显著高表达,与癌旁组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333,P<0.001;t=3.101,P=0.007)。删除生存时间<30 d的样本后,共有107例样本,HOXC8高表达患者(n=54)的预后更差,中位生存时间为553 d(95%CI为396~710),HOXC8低表达患者(n=53)的中位生存时间为784 d(95%CI为62~1 5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153,P=0.042),提示HOXC8为癌基因。GSEA分析结果显示,HOXC8高表达样本富集了细胞周期、剪接体等相关基因集,而HOXC8低表达样本则富集了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等相关基因集。结论 HOXC8在食管癌中显著高表达,且HOXC8高表达的患者预后更差,其可能通过参与细胞周期、剪接体、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等调节食管癌的发生发展。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Bub1及其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王梦妮, 吕卫国
    2020, 47 (5):  289-292.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00113-00020
    摘要 ( 804 )   HTML ( 41 )   PDF(660KB) ( 456 )  

    Bub1通过参与组装纺锤体组装检查点(SAC)以保证姐妹染色单体正确分离。Bub1异常表达可导致SAC功能缺陷,增加染色体不稳定性及非整倍体细胞的发生率。近年来研究发现Bub1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呈异常表达,并通过影响肿瘤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及肿瘤干细胞活性等参与恶性肿瘤发生发展。进一步了解Bub1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机制有望为肿瘤靶向治疗提供新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胶质瘤相关基因的挖掘及预测
    赵聪选, 于韬
    2020, 47 (5):  293-296.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00123-00021
    摘要 ( 684 )   HTML ( 15 )   PDF(659KB) ( 268 )  

    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尽管临床选择多模式治疗,但大多数患者的总体预后很差,特别是胶质母细胞瘤,这与胶质瘤的生物学特性有关。而基因的改变已被证实与胶质母细胞瘤的发生密切相关。不同的基因表达对胶质瘤的治疗和预后具有指导作用,深入了解胶质瘤背后的基因与疾病的关系,将有助于探索潜在的个体化靶向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迁移率族蛋白B1与乳腺癌
    张艳强, 章阳, 李春华, 张典平, 刘保国, 彭显更
    2020, 47 (5):  297-300.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00414-00022
    摘要 ( 509 )   HTML ( 29 )   PDF(658KB) ( 233 )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细胞内的核蛋白,当机体受到应激刺激时从细胞中释放或分泌,在细胞的存活/死亡途径中起关键作用。HMGB1具有巨大的生物学功能,是炎性疾病和肿瘤等重大疾病的主要调节因子。HMGB1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迁移、凋亡及耐药关系密切。随着对HMGB1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其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及耐药中扮演重要角色。结合HMGB1研究现状,探讨其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可为临床探索新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疗效预测新指标——LIPI评分系统
    张爱霞, 孙亚红
    2020, 47 (5):  301-303.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190926-00023
    摘要 ( 1203 )   HTML ( 44 )   PDF(653KB) ( 510 )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被证实可显著提高多种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因此需要寻找有效的疗效预测指标来指导免疫治疗。肺免疫预后指数(LIPI)是近期发展起来的预测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疗效的新指标。基线LIPI能够识别免疫治疗潜在获益人群,是一种方便有效的预后预测指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长非编码RNA GHET1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作用机制
    马英骥, 孙丽斌, 邱文生
    2020, 47 (5):  304-307.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00209-00024
    摘要 ( 468 )   HTML ( 21 )   PDF(659KB) ( 241 )  

    胃癌高表达转录本1(GHET1)首先在胃癌组织中被发现,是一种长非编码RNA(lncRNA)。GHET1定位于染色体7q36.1,高表达于多种肿瘤中,并且GHET1的高表达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研究发现,GHET1通过与微小RNA(miRNA)或蛋白相互作用参与调控机体的诸多生理病理过程,尤其在消化系统肿瘤中起重要调控作用,将来有望成为有价值的肿瘤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转移性结直肠癌西妥昔单抗耐药的分子机制
    苏昊, 刘文杰, 包满都拉, 罗寿, 王雪玮, 赵传多, 刘骞, 王锡山, 周志祥, 周海涛
    2020, 47 (5):  308-311.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00208-00025
    摘要 ( 1103 )   HTML ( 40 )   PDF(659KB) ( 533 )  

    西妥昔单抗是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重要的分子靶向药物,可增加化疗疗效并延长患者生存期,但是部分患者对该类药物存在不敏感或耐药现象,其分子机制尚未完全揭示。随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信号通路研究的深入,KRAS、BRAF、PTEN、PIK3CA等基因的改变以及微小RNA(miRNA)的多态性逐渐被证实与西妥昔单抗耐药相关,最新的研究亦表明Wnt信号通路及其负性调控因子RNF43可能与西妥昔单抗耐药相关。总结mCRC西妥昔单抗耐药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可为后续寻找治疗药物奠定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D-1/PD-L1抑制剂在卵巢癌中的研究进展
    薛晨, 赵月, 石光, 唐艳
    2020, 47 (5):  312-315.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00321-00026
    摘要 ( 921 )   HTML ( 32 )   PDF(662KB) ( 548 )  

    卵巢癌具有早期诊断困难、易复发、易耐药等特点,其病死率居于妇科肿瘤的首位。现有的手术及放化疗等治疗方法效果欠佳,免疫治疗应运而生。免疫检查点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及其配体PD-L1可抑制T细胞增殖、介导肿瘤免疫逃逸。目前,PD-1/PD-L1抑制剂已在多种实体瘤中取得突破性进展,其在卵巢癌临床治疗中也取得初步疗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道
    阑尾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路鹏霏, 熊祎, 赵艳, 张瑞丽, 包永星, 张华
    2020, 47 (5):  316-318.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191112-00027
    摘要 ( 458 )   HTML ( 13 )   PDF(1354KB) ( 206 )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为含有肌纤维母细胞、成纤维细胞性梭形细胞、浆细胞、淋巴细胞等的实体肿瘤,肺是最常见的发病部位,发生在阑尾的报道少见。现报道1例阑尾IMT的诊疗情况并文献复习,以此提高对IMT疾病的认识,同时为恶性IMT靶向药物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深部软组织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一例
    王才华, 赵有红, 丰翠, 林照, 杨涟, 葛卫星
    2020, 47 (5):  319-320.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191210-00028
    摘要 ( 528 )   HTML ( 17 )   PDF(1167KB) ( 278 )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可发生在全身多个部位,而发生于深部软组织的DLBCL较罕见。现报道1例病理诊断为深部软组织DLBCL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病理结果,并结合文献复习,以此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