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9年, 第46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19-08-08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卫生健康事业发展70年巡礼
    小分子多肽免疫抑制剂PET探针引导肿瘤免疫治疗新进展
    蒋金泉, 刘特立, 夏雷, 朱华, 杨志
    2019, 46 (8):  449-452.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9.08.001
    摘要 ( 879 )   PDF(911KB) ( 731 )  
    靶向程序性死亡蛋白-1及其配体(PD-1/PD-L1)的免疫抑制剂是目前实体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热点。通过分子影像方法检测实体肿瘤患者体内PD-1/PD-L1表达情况能够预测肿瘤患者能否从免疫治疗中获益。小分子多肽抑制剂具有相对分子质量低、在肿瘤微环境中扩散速度快、分布均匀、容易到达实体肿瘤深部等显著优势。通过放射性核素标记小分子多肽抑制剂的分子探针PET显像,能够非侵入性、实时、定量地检测肿瘤患者体内PD-1/PD-L1表达,有望为患者筛选、疗效监测、治疗方案优化、预后评估提供新的检测手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化疗联合PD-1抑制剂一线治疗Lewis肺癌移植瘤的疗效及其调控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机制
    何方, 高艳, 齐海燕, 李嵚, 许崇安
    2019, 46 (8):  453-459.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9.08.002
    摘要 ( 773 )   PDF(3334KB) ( 498 )  
    目的  探讨化疗联合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一线治疗Lewis肺癌移植瘤的疗效及其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调控的可能机制。方法  建立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小鼠模型,成瘤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化疗组、免疫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生理盐水、顺铂、PD-1抑制剂和顺铂+PD-1抑制剂,观察各组小鼠肿瘤生长情况及生存期。流式细胞仪检测并比较各组CD8+T细胞及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的比例。结果  治疗结束后第2天,对照组、化疗组、免疫治疗组、联合治疗组Lewis肺癌移植瘤小鼠肿瘤体积分别为(1 662.0±209.0)mm3、(1 189.2±155.6)mm3、(991.1±146.6)mm3、(761.7±141.8)mm3,4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9.78,P<0.001);3个治疗组小鼠的肿瘤体积显著小于对照组,联合治疗组显著小于化疗组和免疫治疗组,免疫治疗组显著小于化疗组(均P<0.05)。实验期间共有3只小鼠死亡(对照组2只,化疗组1只)。4组小鼠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0、12、14、18 d,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6.06,P<0.001);3个治疗组小鼠的中位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联合治疗组显著长于化疗组和免疫治疗组,免疫治疗组显著长于化疗组(均P<0.05)。4组小鼠的外周血中CD8+T细胞比例分别为(28.5±1.2)%、(33.9±2.9)%、(34.0±2.5)%、(42.4±1.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1.32,P<0.001);3个治疗组外周血CD8+T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联合治疗组显著高于化疗组和免疫治疗组(均P<0.05)。4组小鼠的肿瘤微环境中CD8+T细胞比例分别为(23.5±1.3)%、(26.7±1.4)%、(34.2±2.8)%、(41.3±2.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1.65,P<0.001);3个治疗组肿瘤微环境中CD8+T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联合治疗组显著高于化疗组和免疫治疗组,免疫治疗组显著高于化疗组(均P<0.05)。4组小鼠的脾组织中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分别为(8.6±0.5)%、(7.2±0.3)%、(6.3±0.4)%、(5.4±0.4)%,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7.06,P<0.001);3个治疗组脾组织中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联合治疗组显著低于化疗组和免疫治疗组,免疫治疗组显著低于化疗组(均P<0.05)。结论  化疗、PD-1抑制剂可通过下调Treg细胞比例、上调CD8+T细胞比例等增强机体免疫细胞功能的途径提高机体免疫系统的抗肿瘤作用,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无论在提高机体抗肿瘤免疫功能方面,还是在抑制肿瘤生长及延长移植瘤小鼠生存期方面均显著优于单纯化疗和免疫治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 403例肺癌临床流行病学分析
    汪育锦, 黄静宇, 胡卫东, 李胜, 唐政, 杨泽天, 沈小艳, 宋从宽, 李飞
    2019, 46 (8):  460-465.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9.08.003
    摘要 ( 774 )   PDF(1429KB) ( 764 )  
    目的  回顾性分析2013—2017年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 403例肺癌病例,以初步了解近年来肺癌的流行病学变化趋势。方法  收集2013—2017年5年间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诊断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住院患者病历资料,对患者的性别、年龄、烟酒史、手术情况、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情况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收集肺癌病例2 403例,其中男性1 766例,女性637例。5年间,肺癌患者男女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481,P=0.075)。有年龄信息的病例共2 398例,<40岁、40~49岁、50~59岁、60~69岁、70~79岁、≥80岁年龄段的肺癌患者男女比例分别为0.9∶1.0、1.4∶1.0、2.4∶1.0、3.6∶1.0、3.4∶1.0、3.3∶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9.004,P<0.001)。5年间腺癌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65,P=0.705);鳞状细胞癌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788,P=0.310)。5年间腺癌在男、女性患者的各类病理类型中分别占43.15%(762/1 766)和81.95%(522/6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鳞状细胞癌分别占39.01(689/1 766)%和7.38%(47/6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吸烟患者中鳞状细胞癌占比为42.99%(583/1 356),明显高于非吸烟患者的14.61%(153/1 047);饮酒患者中鳞状细胞癌占比为40.56%(277/683),高于非饮酒患者的26.69%(459/1 7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手术患者共1 252例,占所统计病例的52.10%(1 252/2 403);小细胞癌的手术率为21.72%(48/221),非小细胞癌的手术率为55.18%(1 204/2 182);5年间,患者的手术比例分别为55.11%(221/401)、51.53%(252/489)、58.23%(244/419)、53.18%(276/519)、45.04%(259/575),各年份手术与非手术患者构成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553,P=0.001)。检测EGFR是否突变的肺癌患者共483例,腺癌患者中EGFR突变率为58.8%(251/427),鳞状细胞癌患者中EGFR突变率为15.6%(5/32)。<40岁、40~49岁、50~59岁、60~69岁、70~79岁、≥80岁年龄段的肺癌患者中,腺癌占比分别为76.74%(33/43)、62.39%(136/218)、57.73%(381/660)、47.95%(455/949)、52.22%(235/450)、52.56%(41/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3.078,P<0.001);各年龄段鳞状细胞癌所占比例分别为9.30%(4/43)、21.56%(47/218)、28.03%(185/660)、34.14%(324/949)、32.44%(146/450)、35.90%(28/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6.977,P<0.001)。各年份TNM分期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003,P=0.034)。结论  5年间,肺癌患者男女比例无明显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女比例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腺癌和鳞状细胞癌的比例在近5年间无明显上升或下降趋势。男性肺癌患者腺癌和鳞状细胞癌均高发,而女性患者以腺癌为主。鳞状细胞癌在吸烟、饮酒患者中高发。鳞状细胞癌的手术率高于腺癌,非小细胞肺癌的手术率高于小细胞肺癌。腺癌EGFR突变率较高。随着年龄的增长,腺癌在所有病理类型中的比例有下降趋势,而鳞状细胞癌有上升的趋势。肺癌患者整体TNM分期有提早趋势,手术率略有下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食管癌组织中HIF-1α、OPN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王淼, 刘培俊
    2019, 46 (8):  466-470.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9.08.004
    摘要 ( 715 )   PDF(1197KB) ( 454 )  
    目的    探讨食管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骨桥蛋白(OPN)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食管癌患者10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食管癌及其癌旁组织中HIF-1α、OPN的表达情况,分析HIF-1α、OPN的表达与食管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食管癌组织中HIF-1α、OP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00%(70/100)、64.00%(64/100),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14.00%(14/100)、8.00%(8/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368,P<0.001;χ2=68.056,P<0.001);HIF-1α的表达与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相关(χ2=30.159,P<0.001;χ2=17.493,P<0.001;χ2=16.357,P<0.001),与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分化程度均无关(均P>0.05);OPN的表达与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相关(χ2=12.558,P=0.002;χ2=15.395,P<0.001;χ2=17.056,P<0.001),与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分化程度均无关(均P>0.05);食管癌组织中HIF-1α、OPN的表达呈正相关(χ2=61.144,P<0.001,C=0.616);食管癌组织中HIF-1α、OPN阳性患者2年生存率分别为51.43%、50.00%,明显低于HIF-1α、OPN阴性患者的80.00%、77.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143,P=0.008;χ2=7.407,P=0.006)。结论    HIF-1α、OPN在食管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且二者高表达可能与食管癌生存预后差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食管癌开胸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与术前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
    侯海生, 王秋艳, 陈少川
    2019, 46 (8):  471-474.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9.08.005
    摘要 ( 726 )   PDF(834KB) ( 518 )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采取开胸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与术前肺功能指标的关系,为降低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提供临床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于河北省秦皇岛军工医院就诊并行开胸手术的80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成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对比分析两组术前肺功能指标最大自主通气量(MVV)、最大自主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VV%pred)、用力肺活量(FVC)、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呼气流量峰值(PEF)、呼气流量峰值占预计值百分比(PEF%pred);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肺功能指标与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性。结果    80例食管癌开胸术患者有24例(30.00%)术后出现肺部感染。患者性别(t=1.755,P=0.086)、民族(t=2.125,P=0.073)与术后肺部感染严重程度无关。而年龄(t=4.084,P=0.024)、吸烟史(t=5.881,P=0.001)、手术时长(t=3.583,P=0.041)、术中出血量(t=5.115,P=0.003)及合并基础疾病(t=4.574,P=0.018)与术后肺部感染严重程度显著相关。肺功能指标中的MVV(χ2=4.242,P=0.039)、MVV%pred(χ2=4.405,P=0.036)、FVC(χ2=17.500,P<0.001)、FVC%pred(χ2=12.382,P<0.001)、FEV1(χ2=12.070,P=0.001)与肺部感染发生相关。FVC(OR=9.102,95%CI为2.691~28.213,P=0.027)、FEV1OR=21.621,95%CI为8.956~81.145,P=0.002)及MVV%pred(OR=5.648,95%CI为2.979~15.248,P=0.001)是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    术前部分肺功能指标与术后肺部感染显著相关,临床应加强对患者术前肺功能的检测和改善,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左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联合表柔比星对胃癌患者应激反应及VEGF水平的影响
    刘岩峰, 郭辉, 孙喜艳
    2019, 46 (8):  475-479.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9.08.006
    摘要 ( 487 )   PDF(901KB) ( 448 )  
    目的    探究左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联合表柔比星对胃癌患者应激反应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济宁医学院附属湖西医院2016年4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16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8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表柔比星治疗,研究组则采用左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联合表柔比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VEGF水平及生命质量进行比较,同时检测应激反应指标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总抗氧化能力(TAC),对比两组患者的应激水平。结果    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7.5%(54/8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5.0%(3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29,P=0.004)。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命质量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研究组患者生命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01)。治疗后研究组患者Cor、NE、TAC分别为(239.27±19.63)μg/L、(258.46±18.31)ng/L、(11.01±0.77)KIU/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6.35±20.63)μg/L、(294.18±21.95)ng/L、(12.73±1.58)KIU/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0.003,P<0.001;t=9.476,P<0.001;t=6.984,P<0.001)。治疗后两组患者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患者VEG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分别为(39.4±0.9)pg/ml、(42.3±1.1)pg/ml,t=18.251,P<0.001]。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82.5%(66/80)和48.8%(39/8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197,P<0.001)。结论    左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联合表柔比星治疗胃癌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不仅可以改善患者血清VEGF水平,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机体应激反应,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T灌注扫描定量分析对直肠癌患者放化疗后肿瘤消退分级的预测价值
    宋哲, 李伟, 贾楠, 何翔, 周文勇
    2019, 46 (8):  480-484.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9.08.007
    摘要 ( 815 )   PDF(982KB) ( 474 )  
    目的    探究CT灌注扫描定量分析对直肠癌患者放化疗后肿瘤消退分级(TRG)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间诊断及治疗的直肠癌患者94例,根据手术标本结果分为反应组(TRG3~4级)及无反应组(TRG 0~2级)。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行CT灌注扫描,治疗采用放化疗及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CT灌注扫描参数包括血流量、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CT灌注扫描参数对直肠癌患者放化疗反应性的预测效能。结果    本研究共有23例(24.47%)直肠癌患者对放化疗有反应,71例(75.53%)患者对放化疗无反应。反应组的血流量为(38.60±7.13)ml·100 g-1·min-1,显著小于无反应组的(67.39±11.33)ml·100 g-1·min-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73,P=0.001);反应组的MTT为(11.12±2.19)s,显著长于无反应组的(6.88±1.3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00,P<0.001);反应组的血容量和PS分别为(4.62±0.73)ml/100 g、(13.72±3.82)ml·100 g-1·min-1,与无反应组的(5.01±1.04)ml/100 g、(11.40±2.59)ml·100 g-1·min-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818,P=0.415;t=0.409,P=0.683)。血流量及MTT预测放化疗反应性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50.89 ml·100 g-1·min-1及8.99 s,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5及0.922,二者联合预测放化疗反应性的AUC为0.982,显著优于单项预测(Z=2.868,P=0.004;Z=2.051,P=0.004);二者联合预测的准确率(91.49%)、特异性(90.14%)显著优于单项预测(血流量:准确率75.53%,特异性73.24%;MTT: 准确率79.79%,特异性78.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00,P=0.012;χ2=6.766,P=0.034)。结论    CT灌注扫描参数血流量联合MTT对直肠癌患者放化疗反应性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红细胞分布宽度在肿瘤中的预后价值
    叶鉴南, 孙超, 李建勇, 周新
    2019, 46 (8):  485-488.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9.08.008
    摘要 ( 743 )   PDF(836KB) ( 543 )  
    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是既往用来诊断贫血的数字化指标,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了其新的临床意义:除了急慢性肾脏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及心血管疾病外,RDW升高在实体瘤及血液肿瘤中也具有一定的预后意义,甚至可以作为某些肿瘤诊断的参考指标。尽管相关机制尚未明确,但作为廉价易获取的临床参数,RDW为肿瘤临床诊断及预后提供了新的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紫草素抗胶质瘤效应及其作用机制
    衣琳, 邱实
    2019, 46 (8):  489-491.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9.08.009
    摘要 ( 721 )   PDF(764KB) ( 506 )  
    紫草素具有抗肿瘤活性,不仅可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增殖、迁移与浸润,还可通过诱导活性氧簇生成等促进胶质瘤发生程序性坏死。紫草素联合内质网应激抑制剂及调控微小RNA表达可进一步提高其对胶质瘤的杀伤效应,通过纳米颗粒修饰紫草素有助于增强其对胶质瘤的靶向性。紫草素联合靶向治疗药物或化疗药物有望克服胶质瘤细胞的耐药问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液学炎症标志物在鼻咽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周媛媛, 李旌
    2019, 46 (8):  492-495.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9.08.010
    摘要 ( 651 )   PDF(836KB) ( 436 )  
    炎症可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鼻咽癌中血液学炎症标志物异常(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全身免疫炎症指数、C反应蛋白等)是炎症在肿瘤发展中的临床表现,通过对鼻咽癌患者中的血液学炎症标志物检测可获得提示预后的信息,对现有的预后指标起到补充作用,有助于指导个体化临床治疗策略的制定,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的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细胞参数在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预测作用
    沈夏波, 王伟, 潘跃银
    2019, 46 (8):  496-499.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9.08.011
    摘要 ( 638 )   PDF(834KB) ( 446 )  
    小细胞肺癌是发生于肺部的一种特殊类型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其治疗效果不佳,易耐药、复发和远处转移。因此,探寻易获得的预测参数对于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现血细胞参数中部分指标在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胃癌、结直肠癌等恶性肿瘤中有广泛的研究。深入了解血细胞参数在小细胞肺癌中的预测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对预测小细胞肺癌疗效和预后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综合治疗中的应用
    白馨雅, 张金梦, 孙洋, 安永恒
    2019, 46 (8):  500-504.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9.08.012
    摘要 ( 629 )   PDF(902KB) ( 535 )  
    近年来,免疫治疗已成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肿瘤细胞可介导多种免疫逃逸机制躲避机体免疫系统的杀伤,其中程序性死亡蛋白-1及其配体(PD-1/PD-L1)介导的免疫逃逸发挥着关键作用。目前化疗、放疗、分子靶向治疗在晚期NSCLC的治疗中有一定的局限性。近期研究发现PD-1/PD-L1抑制剂与以上治疗综合应用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可增强抗肿瘤效果,进一步延长患者生存期。免疫治疗改变了NSCLC治疗模式,也对受益人群的筛选、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带来挑战。总结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晚期NSCLC综合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可为NSCLC的最佳治疗方式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原发性纵隔B细胞淋巴瘤治疗的研究进展
    相明月, 王丽丽, 韩大力
    2019, 46 (8):  505-508.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9.08.013
    摘要 ( 895 )   PDF(836KB) ( 585 )  
    原发性纵隔B细胞淋巴瘤(PMBCL)是一种具有独特临床病理特征的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然而,在新的肿瘤分类模式下,R-CHOP是否能继续作为PMBCL的标准一线免疫化疗方案仍存在争议。DA-EPOCH-R与R-CHOP方案的疗效相当,但需注意药物的毒性反应。虽然PMBCL是一种放射敏感性的恶性肿瘤,但放疗并不作为PMBCL的常规治疗选择,免疫化疗后PET/CT仍阳性的患者需要活检证实以制定进一步治疗方案。复发/难治性PMBCL预后差,常采用挽救性免疫化疗,随后进行大剂量化疗和自体干细胞移植。复发/难治性PMBCL通常存在PD-1过表达,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潜在成为其重要的治疗方式。近年来,分子医学的发展为PMBCL靶点选择提供了新的依据,但有待进一步的临床试验证实。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短篇论著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优化给药策略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野生型NSCLC的临床观察
    何剑波, 宁瑞玲, 蒋玮, 刘乾飞, 曾爱屏
    2019, 46 (8):  509-512.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9.08.014
    摘要 ( 396 )   PDF(984KB) ( 380 )  
    目的    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优化给药策略联合化疗在晚期野生型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8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呼吸肿瘤内科收治的27例ⅢB~Ⅳ期野生型NSCLC患者,采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优化给药策略联合化疗,每例患者至少接受2周期治疗,每1周期观察不良反应,每2周期行CT评价疗效。结果    完成疗效评价的25例患者中部分缓解11例、病情稳定11例、疾病进展3例,客观缓解率为44.0%,疾病控制率为88.0%;长周期维持治疗仍然有很高的获益;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6.8个月;与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相关的不良反应包括心律失常2例、T波改变4例、1~2级高血压6例,未增加出血风险,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优化给药策略联合化疗是晚期野生型NSCLC的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式,患者依从性强,有利于降低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