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8年, 第45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18-08-08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著
    γδT细胞的体外扩增及对不同肿瘤细胞的杀伤性研究
    张光辉, 邵小燕, 严小敏, 魏士钧
    2018, 45 (8):  449-452.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8.08.001
    摘要 ( 571 )   PDF(2354KB) ( 421 )  
    目的通过体外制备γδT细胞,研究γδT细胞对不同肿瘤细胞的杀伤性。方法采集2018年1月至3月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招募的2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静脉血,使用唑来膦酸联合白细胞介素2(IL2)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进行诱导扩增,获取γδT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第0、7、10、14、16天的细胞纯度。使用CCK8法检测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性,以培养第14天的细胞作为效应细胞,以乳腺癌BCap37、肝癌Bel7402肿瘤细胞作为靶细胞,分别在效靶比5∶1、10∶1、20∶1下进行细胞杀伤活性检测。结果 流式细胞检测第0、7、10、14、16天γδT细胞的纯度分别为(3.35±1.32)%、(50.76±5.76)%、(80.43±4.53)%、(90.56±3.34)%、(89.54±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431,P=0.012)。5∶1组、10∶1组、20∶1组的γδT细胞对BCap37的杀伤率分别为(31.3±2.0)%、(48.7±1.6)%、(71.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724,P=0.016),进一步两两比较,10∶1组高于5∶1组(P=0.013),20∶1组高于5∶1组(P=0.017),20∶1组高于10∶1组(P=0.011),杀伤率随着效靶比的增高而增大。5∶1组、10∶1组、20∶1组的γδT细胞对Bel7402的杀伤率分别为(34.5±2.0)%、(52.4±1.9)%、(74.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253,P=0.013),进一步两两比较,10∶1组高于5∶1组(P=0.015),20∶1组高于5∶1组(P=0.012),20∶1组高于10∶1组(P=0.015),杀伤率随着效靶比的增高而增大。结论使用唑来膦酸联合IL2诱导PBMC可以获得高纯度的γδT细胞,扩增的γδT细胞对BCap37和Bel7402肿瘤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蛇床子素对人鼻咽癌CNE2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
    陈炯玉, 庄轶轩, 庄珊珊, 彭琳
    2018, 45 (8):  453-459.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8.08.002
    摘要 ( 466 )   PDF(6878KB) ( 342 )  
    目的研究蛇床子素对人鼻咽癌CNE2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调节CNE2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CNE2细胞,以0、20、40、80 μg/ml蛇床子素分别处理CNE2细胞24、48 h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其对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以0 μg/ml蛇床子素处理组为对照组。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分别检测EMT标志物上皮钙黏着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组分βcatenin、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作用24 h和48 h后,0、20、40、80 μg/ml蛇床子素处理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0.00%±0.00%、7.45%±0.87%、14.12%±2.29%、27.26%±0.43%和0.00%±0.00%、13.44%±0.84%、29.03%±0.78%、57.49%±1.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74.33,P<0.001;F=1 041.40,P<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采用不同浓度的蛇床子素(0、20、40、80 μg/ml)处理CNE2细胞48 h后,细胞迁移细胞数分别为52.13±4.49、29.00±4.49、18.50±1.93、13.75±2.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0.37,P<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采用不同浓度的蛇床子素(0、20、40、80 μg/ml)处理CNE2细胞48 h后,细胞侵袭数分别为46.63±2.87、24.13±2.87、16.75±5.29、11.00±1.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1.92,P<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采用不同浓度的蛇床子素(0、20、40、80 μg/ml)作用于人鼻咽癌CNE2细胞48 h后,Ecadherin mRNA(1.00±0.13、2.61±0.03、3.12±0.09、3.60±0.06;F=20.92,P<0.001)和Ecadherin蛋白表达(0.22±0.03、0.35±0.01、0.60±0.04、0.82±0.03;F=178.63,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时,采用不同浓度蛇床子素(0、20、40、80 μg/ml)处理CNE2细胞48 h后,vimentin的mRNA表达(1.00±0.12、0.68±0.03、0.56±0.01、0.40±0.09;F=9.48,P<0.010)、βcatenin的mRNA表达(1.00±0.14、0.78±0.04、0.69±0.07、0.46±0.12;F=4.84,P<0.050)和cyclin D1的mRNA表达(1.00±0.09、0.82±0.03、0.58±0.09、0.40±0.03;F=9.49,P<0.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组间进一步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vimentin的蛋白表达(0.85±0.02、0.74±0.01、0.34±0.01、0.27±0.01;F=610.58,P<0.001)、βcatenin的蛋白表达(0.83±0.00、0.44±0.02、0.39±0.00、0.23±0.03;F=985.74,P<0.001)、cyclin D1的蛋白表达(0.86±0.02、0.67±0.00、0.35±0.01、0.25±0.01;F=910.57,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组间进一步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蛇床子素可抑制CNE2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其机制可能与调节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进而抑制EMT过程有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清微小RNA663水平在鼻咽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赖世佳, 赵德安, 孙永明
    2018, 45 (8):  460-464.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8.08.003
    摘要 ( 418 )   PDF(2344KB) ( 413 )  
    目的探讨血清微小RNA663(miR663)在鼻咽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6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鼻咽癌初治患者60例(鼻咽癌组)、鼻咽慢性炎症患者40例(鼻咽炎症组)、健康对照者3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miR663相对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663对鼻咽癌患者的诊断价值。根据ROC曲线确定的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miR663≥最佳截断值组和miR663<最佳截断值组,对两组进行预后分析。结果鼻咽癌组(6.38±2.05)、鼻咽炎症组(3.11±0.97)和健康对照组(1.74±0.75)miR663相对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07.722,P<0.001),鼻咽癌组患者血清miR663水平明显高于鼻咽炎症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鼻咽炎症组患者血清miR663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鼻咽癌患者血清miR663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无关(t=1.832,P=0.072;t=0.578,P=0.565;F=0.132,P=0.877);鼻咽癌患者Ⅰ~Ⅱ期miR663表达水平(5.24±1.98)明显低于Ⅲ~Ⅳ期(6.99±1.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417,P=0.001);有淋巴结转移的鼻咽癌患者血清miR663表达水平(7.55±1.38)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4.62±1.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572,P<0.001)。ROC曲线分析血清miR663对鼻咽癌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显示,miR663的曲线下面积为0.939,当miR663的最佳截断值为3.190时,其敏感性为80.0%,特异性为89.0%。miR663≥3.190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21.7个月)明显短于miR663<3.190组(33.4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32,P=0.037)。结论鼻咽癌患者血清中miR663的相对表达水平升高,其表达水平与患者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相关。miR663高表达预示患者临床预后差,可能是鼻咽癌患者预后的潜在预测因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铁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和红细胞平均指数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谢锦华, 吉浩明, 陈国栋, 王彧, 沈预程
    2018, 45 (8):  465-469.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8.08.004
    摘要 ( 889 )   PDF(2294KB) ( 525 )  
    目的探索血清铁蛋白(SF)、红细胞沉降率(ESR)和红细胞平均指数水平[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对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SCLC患者作为SCLC组,同期选取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SCLC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血清SF、ESR和红细胞平均指数水平,并分析其与SCLC临床特征、预后及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SCLC组血清SF、ESR、MCV、MCH、MCHC水平分别为(309±59)μg/L、(16±4)mm/h、(104±12)fl、(32±4)pg和(307±21)g/L,对照组分别为(186±26)μg/L、(15±5)mm/h、(85±7)fl、(30±3)pg和(335±25)g/L,与对照组相比,SCLC患者在SF(t=14.168,P<0.001)和MCV(t=6.143,P<0.001)水平上显著增高,而MCHC(t=-4.220,P=0.003)水平显著降低,两组之间的ESR(t=1.931,P=0.102)和MCH(t=1.220,P=0.31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CLC患者血清SF、MCV水平与SCLC分期显著相关(t=-4.092,P=0.009;t=-4.985,P<0.001)。多元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SF(OR=5.31,95%CI为3.09~9.31,P<0.001)和MCV(OR=1.78,95%CI为1.10~3.08,P=0.013)升高是SCLC的独立危险因素。生存分析显示,高SF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显著低于低SF组患者(6个月∶20个月;χ2=6.556,P=0.001)。结论血清ESR、MCH和MCHC水平与SCLC无显著相关性,而血清SF和MCV在评估SCLC患者预后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iR145靶向Six1对胃癌侵袭的影响及分子机制
    蒋丽, 李辉, 张桂英, 穆仪冰, 刘海涛
    2018, 45 (8):  470-477.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8.08.005
    摘要 ( 540 )   PDF(6574KB) ( 296 )  
    目的探讨微小RNA145(miR145)、Six1在胃癌组织及胃癌细胞株中的表达,miR145靶向Six1对人胃癌细胞株侵袭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11月长沙市第四医院经胃镜+病理组织学确诊的进展期胃癌患者6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miR145 mRNA及Six1在60例胃癌及配对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在胃癌细胞株MKN45、BGC823和SGC7901中转染miR145模拟物,qRTPCR法检测3种胃癌细胞株中miR145 mRNA相对水平,选取miR145 mRNA表达水平最高的SGC7901胃癌细胞株行后续实验。设模拟物组(转染miR145模拟物)、NC组(转染miR145阴性对照)和空载体组(不加入任何寡聚核苷酸),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胃癌细胞侵袭能力;小管形成实验验证促血管形成能力;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胃癌细胞株SGC7901下游蛋白Six1、上皮钙黏着蛋白(E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水平。MirTrap系统及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145是否靶向Six1基因。结果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iR145 mRNA分别为0.579±0.086、1.009±0.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98,P<0.001);Six1分别为2.516±0.208、1.041±0.2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119,P<0.001);miR145 mRNA与Six1表达呈负相关(r=-0.728,P<0.001)。过表达miR145后,模拟物组、NC组和空载体组中,胃癌细胞穿膜细胞数分别为48.550±3.716、82.800±3.797、87.467±8.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7.789,P<0.001),模拟物组与NC组及空载体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模拟物组、NC组和空载体组中,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成管数分别为24.333±1.211、34.167±2.041、36.500±3.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103,P<0.001),模拟物组与NC组及空载体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模拟物组、NC组和空载体组中,胃癌细胞SGC7901中Six1表达量分别为1.392±0.072、2.426±0.099、2.371±0.0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9.517,P<0.001),模拟物组与NC组及空载体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模拟物组、NC组和空载体组中,Ecadherin表达量分别为4.001±0.132、2.714±0.181、2.653±0.2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6.572,P<0.001),模拟物组与NC组及空载体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模拟物组、NC组和空载体组中,vimentin表达量分别为1.634±0.132、3.349±0.102、3.501±0.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9.032,P<0.001),模拟物组与NC组及空载体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MirTrap系统验证模拟物组、NC组和空载体组中靶标Six1 mRNA水平分别为1.101±0.097、0.582±0.037、0.573±0.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8.922,P<0.001),模拟物组与NC组及空载体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荧光素酶报告实验Six1野生型重组载体组双荧光比值,模拟物组、NC组和空载体组分别为7.324±0.415、10.755±0.481、10.430±0.3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9.345, P<0.001),模拟物组与NC组及空载体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而模拟物组、NC组和空载体组Six1突变型重组载体组双荧光比值分别为10.938±0.091、11.077±0.126、11.028±0.2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18,P=0.297)。MirTrap系统及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145靶向Six1基因。结论miR145 mRNA及Six1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差异表达,呈负相关;miR145通过靶向Six1基因抑制胃癌细胞侵袭、血管形成及上皮间质转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缺氧诱导因子1α蛋白的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黄春珍, 李建旺, 元建华, 毛山山, 陈琼慧, 张玮芳
    2018, 45 (8):  478-482.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8.08.006
    摘要 ( 440 )   PDF(2303KB) ( 470 )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3月3日至2012年9月28日我院病理科制作的胃腺癌患者癌组织芯片49例,配对癌旁组织49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9例胃腺癌及配对癌旁组织芯片中HIF1α的表达。采用KaplanMeier评估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HIF1α是否为预后影响因素。结果HIF1α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42.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509,P<0.001)。HIF1α蛋白表达与患者TNM分期(χ2=4.601,P=0.032)、血管侵犯(χ2=6.766,P=0.009)和肿瘤分化(χ2=7.969,P=0.005)相关。HIF1α高表达患者比HIF1α低表达患者的中位PFS(16.2个月∶27.3个月)和中位OS(34.8个月∶43.8个月)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中位PFS:χ2=4.661,P=0.002;中位OS:χ2=6.903,P=0.009)。单因素分析显示,HIF1α高表达与患者PFS和OS相关(PFS:HR=4.461, 95%CI为1.969~10.802, P<0.001; OS: HR=3.109, 95%CI为1.274~7.588,P=0.013);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IF1α高表达是影响胃癌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FS:HR=4.747,95%CI为2.175~10.230,P<0.001;OS:HR=3.171,95%CI为1.358~7.404,P=0.008)。结论HIF1α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其表达与胃癌患者TNM分期、血管侵犯、肿瘤分化相关。HIF1α高表达与较短的中位OS和PFS相关,HIF1α高表达是胃癌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望成为预后不良的独立性标志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IAPIN1蛋白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病理学特征的关系
    袁扬军, 卢大松, 邓柄取
    2018, 45 (8):  483-486.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8.08.007
    摘要 ( 494 )   PDF(2053KB) ( 415 )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凋亡抑制因子1(CIAPIN1)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手术后收集的结肠癌组织标本80例、癌旁组织40例,收集时间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两类标本中的CIAPIN1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CIAPIN1蛋白与结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结果结肠癌组织中CIAPIN1蛋白阳性表达率(30.0%)显著低于癌旁组织(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303,P<0.001)。结肠癌组织中的CIAPIN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0.507±0.183)显著低于癌旁组织(1.874±0.3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13,P<0.001)。结肠癌组织中的CIAPIN1蛋白阳性表达率与患者年龄(χ2=0.086,P=0.769)、性别(χ2=0.779,P=0.377)、肿瘤浸润深度(χ2=0.879,P=0.348)、肿瘤部位(χ2=0.725,P=0.395)、肿瘤大小(χ2=2.241,P=0.134)、分化程度(χ2=1.372,P=0.241)、病理学类型(P=0.715)无关;与患者淋巴结转移(χ2=10.813,P=0.001)、临床分期(χ2=5.610,P=0.018)具有相关性。结论结肠癌组织中的CIAPIN1蛋白呈显著低表达,并且与患者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CD70/CD27通路参与的免疫调节及CD70在肿瘤中的表达
    刘珍珍, 孔英君, 孙文学, 李世敏, 张敏, 殷和松
    2018, 45 (8):  487-489.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8.08.008
    摘要 ( 671 )   PDF(1726KB) ( 456 )  
     CD70/CD27通路在人类免疫调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促进T细胞的活化与增殖,诱导效应T细胞和记忆T细胞的分化与形成以及对调节性T细胞的干预上。另外在某些肿瘤细胞中,CD70高水平表达为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沙利度胺抗肿瘤治疗
    吴鑫, 曲秀娟, 张凌云
    2018, 45 (8):  490-493.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8.08.009
    摘要 ( 1330 )   PDF(1605KB) ( 547 )  
    研究发现沙利度胺因具有抑制血管生成、调节免疫等作用从而产生抗肿瘤活性,在靶向治疗耐药的非小细胞肺癌、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结直肠癌、晚期肝癌及晚期胃癌的治疗中显示出一定的疗效。临床研究也发现其在改善肿瘤恶病质及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脑膜瘤恶性进展的分子机制
    刘厚杰, 万经海
    2018, 45 (8):  494-498.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8.08.010
    摘要 ( 605 )   PDF(3069KB) ( 556 )  
    非典型及恶性脑膜瘤具有高侵袭性和易局部复发的特点,手术及放化疗等传统治疗手段效果有限。近年来,随着对脑膜瘤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发现一些新的生物学标志物在脑膜瘤的发生和恶性进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因素是脑膜瘤恶性进展的重要因素,其中遗传学因素包括细胞增殖异常、细胞侵袭性增强、新生血管形成、细胞凋亡抑制、端粒酶活性改变等多个表型的改变。生物学标志物的发现可为更合理地针对高级别脑膜瘤进行早期诊断、分子靶向治疗及更精确地评估预后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容积弧形调强治疗在食管癌中的应用
    贺晓兰, 徐晓婷
    2018, 45 (8):  499-501.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8.08.011
    摘要 ( 526 )   PDF(1741KB) ( 415 )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其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容积弧形调强治疗(VMAT)作为一种新型放疗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食管癌的治疗中。VMAT可以通过降低危及器官照射剂量,保护危及器官,减少放疗不良反应;针对不同部位及不同瘤体体积的食管癌患者,VMAT可以减少治疗时间,提高靶区适形性,从而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率;术前行VMAT联合化疗,增加了肿瘤降期概率,进而提高手术成功率。另有研究表明增加VMAT计划弧数可提高肿瘤靶区精确度,减少治疗时间。VMAT已成为食管癌患者治疗的一种重要方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食管癌免疫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俞晓晴, 范云
    2018, 45 (8):  502-505.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8.08.012
    摘要 ( 715 )   PDF(2327KB) ( 584 )  
    食管癌的治疗是临床难点。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将肿瘤免疫治疗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在预测疗效的生物标志物中,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肿瘤突变负荷和微卫星不稳定性等生物标志物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预测上非常有前景。各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层出不穷,免疫联合治疗在食管癌的临床试验中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雄激素剥脱治疗后前列腺癌发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分子机制
    徐耀宗, 顾晓, 王飞, 丁雪飞
    2018, 45 (8):  506-509.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8.08.013
    摘要 ( 582 )   PDF(2317KB) ( 571 )  
    雄激素剥脱治疗(ADT)是局部晚期或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患者治疗的金标准。然而,大多数患者经过数月或数年的ADT治疗,病情却通过一系列不同的分子机制发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CRPC目前仍是不可治愈的,而且极具致命性。因此,深入研究不同分子机制在CRP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可能为未来进行相关靶向治疗指引新方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道
    放疗联合化疗治疗鼻咽部上皮肌上皮癌一例
    张婉泽, 闫文星, 张础, 刘敏, 刘林林
    2018, 45 (8):  510-512.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8.08.014
    摘要 ( 525 )   PDF(4217KB) ( 78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