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6年, 第43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6-06-08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著
    NDRG2基因对结肠癌细胞SW620增殖和侵袭力的影响
    王建勋,曾甜,张鹏,王治刚,雷海录
    2016, 43 (6):  401-404.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6.06.001
    摘要 ( 342 )   PDF(908KB) ( 1233 )  
    目的 观察N-myc下游调节基因2(NDRG2)对结肠癌细胞SW620生长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采用阳离子脂质体转染方法,分别将pcDNA3.1NDRG2和siRNANDRG2转染入SW620细胞内,以空白组作为对照。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NDRG2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情况;细胞侵袭试验对各组细胞侵袭能力进行分析;四甲基偶氮唑蓝法对各组细胞生长曲线进行测定。结果  pcDNA3.1NDRG2转染入SW620细胞后,NDRG2蛋白表达升高,而MMP-2蛋白表达降低;siRNANDRG2转染入SW620细胞后,NDRG2蛋白表达降低,而MMP2蛋白表达升高。pcDNA3.1组的穿膜细胞数(56.20±7.40)及siRNA组穿膜细胞数(94.20±9.23)分别与对照组(75.80±4.82)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102,P=0.000;t=11.820,P=0.000)。生长曲线显示,转染后第5天,pcDNA3.1组细胞吸光度值(0.46±0.01)及siRNA组细胞吸光度值(0.91±0.02)分别与对照组(0.67±0.01)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561,P=0.000;t=10.922,P=0.000)。结论NDRG2能降低结肠癌细胞SW620的侵袭和增殖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下调MMP-2的表达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508例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析 
    刘云鹤,于建春,贾英杰,李文涛,徐红达
    2016, 43 (6):  405-408.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6.06.002
    摘要 ( 428 )   PDF(693KB) ( 1470 )  
    目的 研究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特点。方法 收集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患者508例(肺癌256例,胃癌152例,乳腺癌100例),健康志愿者50例,采集入组人员外周血2 ml,应用BD流式细胞仪进行淋巴细胞亚群检测,所得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淋巴细胞均数(比例)比较:肿瘤患者淋巴细胞数量降低,健康志愿者为5 125(34.2%)、乳腺癌为3 642(24.3%)、胃癌为3 178(21.2%)、肺癌为2 895(19.3%),依次降低。淋巴细胞亚群总异常病例数分别为肺癌218例(85.2%)、胃癌133例(87.5%)、乳腺癌88例(88.0%);T细胞亚群异常病例数为肺癌83例(32.4%)、乳腺癌32例(32.0%)、胃癌44例(28.9%);CD4+/CD8+异常病例数为肺癌185例(72.3%)、胃癌108例(71.1%)、乳腺癌84例(84.0%);自然杀伤细胞亚群异常病例数为肺癌32例(12.5%)、胃癌22例(14.5%)、乳腺癌16例(16.0%);B细胞亚群异常病例数肺癌38例(14.8%)、胃癌52例(34.2%)、乳腺癌12例(12.0%)。与健康志愿者相比,肺癌患者CD19+%(12.8±5.0∶11.5±5.7,t=3.006,P=0.003)降低;胃癌患者CD4+%(39.2±7.7∶35.3±7.6,t=2.315,P=0.023)降低,CD19+%(12.8±5.0∶8.9±4.2,t=3.302,P=0.010)降低;乳腺癌患者CD8+%(24.0±8.1∶29.1±13.0,t=2.019,P=0.047)升高。结论 肿瘤患者淋巴细胞数量减少,淋巴细胞亚群异常率增高,不同肿瘤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异常变化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TK1和Ki-67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牛余超,姚远,马学真
    2016, 43 (6):  409-413.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6.06.003
    摘要 ( 933 )   PDF(924KB) ( 7250 )  
    目的 探讨胸苷激酶1(TK1)、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在青岛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行保乳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切片120例,其中TNBC 60例,非TNBC 6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TK1、Ki-67的表达,并分析二者在TNBC中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TK1在TNBC和非TNB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3%、5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13,P=0.000)。Ki-67在TNBC和非TNB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33%、3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133,P=0.000)。TNBC患者TK1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χ2=6.125,P=0.013)相关,与发病年龄(χ2=0.809,P=0.369)、绝经状态(χ2=1.615,P=0.204)、肿瘤大小(χ2=0.054,P=0.816)、淋巴结转移(χ2=0.672,P=0.412)无关。TNBC患者Ki67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χ2=13.145,P=0.000)、淋巴结转移(χ2=6.182,P=0.013)相关,与绝经状态(χ2=1.018,P=0.313)、发病年龄(χ2=2.377,P=0.123)、肿瘤大小(χ2=2.401,P=0.121)无关。TNBC患者TK1阳性表达与Ki-67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369,P=0.023)。生存分析显示,TK1阳性和阴性者的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28.20%和66.70%,Ki-67阳性和阴性者的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24.30%和64.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194,P=0.041;χ2=4.540,P=0.033)。结论 TK1、Ki-67在TNBC中均高表达,且其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和患者生存期相关,可作为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雷替曲塞联合奈达铂同步放疗治疗食管癌术后局部复发的临床研究
    吕家华,李涛,李昉,袁道足,刘丽,王俊超,李厨荣,梁龙
    2016, 43 (6):  414-418.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6.06.004
    摘要 ( 556 )   PDF(833KB) ( 1072 )  
    目的 探讨根治术后局部复发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应用雷替曲塞联合奈达铂化疗并同步调强放疗的疗效、安全性和预后因素。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至2015年3月四川省肿瘤医院诊治的54例根治术后局部复发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采用雷替曲塞联合奈达铂化疗并同步调强放疗。放疗剂量60~66 Gy/30~33次。在放疗过程中至少完成2周期化疗,雷替曲塞3 mg/m2,第1天,奈达铂80 mg/m2,第1天,21 d为一周期。结果 54例患者完全缓解4例(7.4%),部分缓解38例(70.4%),客观缓解率为77.8%。1、2、3年生存率和中位总生存时间分别为62.9%、27.5%、12.2%和18.0个月。1、2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和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分别为33.9%、12.6%和8.0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近期疗效(χ2=3.935,P=0.047)、复发部位(χ2=11.280,P=0.001)和术后病理分期(χ2=5.141,P=0.023)与生存率相关。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近期疗效(χ2=6.044,P=0.014)、复发部位(χ2=7.019,P=0.013)和术后病理分期(χ2=3.404,P=0.036)是独立的预后因素。≥3级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降低、血小板降低发生率分别为24.1%、3.7%、13.0%。胃肠道不良反应为1~2级恶心呕吐和急性腹泻,发生率分别为18.5%、7.4%。1~2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27.8%、20.4%。结论 雷替曲塞联合奈达铂化疗并同步调强放疗治疗根治术后局部复发食管鳞状细胞癌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缓解率和生存率,且不良反应轻,值得进一步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治疗后近期疗效好,单部位复发和术后病理分期早的患者预后较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直肠癌术中应用雷替曲塞腹腔灌注化疗的安全性研究
    李舒媛,张庆怀,耿树安,高浩,杨景文
    2016, 43 (6):  420-423.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6.06.005
    摘要 ( 1022 )   PDF(701KB) ( 1507 )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术中应用雷替曲塞腹腔灌注化疗的安全性。方法 将60例行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试验组采用手术+术中雷替曲塞腹腔灌注化疗,对照组采用手术+术中生理盐水腹腔灌注治疗。评价两组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的变化情况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手术前后白细胞分别为(6.36±2.63)×109/L、(8.20±2.08)×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6,P<0.05);中性粒细胞比例分别为65.17%±10.36%、72.21%±1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2,P<0.05);血小板分别为(261.03±84.74)×109/L、(228.47±58.69)×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P<0.05)。试验组术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例、血小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1~2级恶心(60.00%∶23.33%;χ2=8.30,P<0.05)和呕吐(30.00%∶6.67%;χ2=5.46,P<0.05)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肠梗阻(6.67%∶3.33%,χ2=0.35,P>0.05)、切口感染(10.00%∶6.67%,χ2=0.22,P>0.05)、腹腔出血(0∶0)、吻合口瘘(3.33%∶0,P>0.05)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结直肠癌术中使用雷替曲塞进行腹腔灌注化疗,不良反应可耐受,不增加术后并发症,治疗过程安全可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阴式子宫颈广泛性切除术治疗早期子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及对生育结局的影响
    王德山
    2016, 43 (6):  424-427.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6.06.006
    摘要 ( 509 )   PDF(692KB) ( 1160 )  
    目的 探讨阴式子宫颈广泛性切除术(VRT)治疗早期子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及对生育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并随访2005年6月至2014年5月于我院行宫颈广泛性切除术治疗的60例早期子宫颈癌年轻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VRT组32例,腹式子宫颈广泛性切除术(ART)组28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育结局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VRT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ART组[(278.00±97.00)ml∶(496.00±135.00)ml,t=7.247,P<0.05],阴道切除长度及宫旁组织切除宽度均明显短于ART组[(2.58±0.33)cm∶(3.01±0.19)cm,t=6.277,P<0.05;(2.34±0.31)cm∶(2.88±0.25)cm,t=7.357,P<0.05]。随访期间,VRT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ART组(3.1%∶25.0%,χ2=6.18,P<0.05)。早期宫颈癌患者的复发与年龄(χ2=21.33,P<0.05)、肿瘤直径(χ2=21.43,P<0.05)、病理类型(χ2=40.69,P<0.05)及手术类型(χ2=6.18,P<0.05)有关。VRT组患者妊娠率及分娩率均明显高于ART组(37.5%∶25.0%,χ2=15.33,P<0.05;28.1%∶17.9%,χ2=10.32,P<0.05)。结论 VRT治疗早期子宫颈癌安全可行,可减少手术损伤,降低复发率,并能有效保留早期子宫颈癌患者的生育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单纯放疗与同步放化疗治疗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疗效
    秦晓玲,贾玉玲,宝莹娜
    2016, 43 (6):  428-432.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6.06.007
    摘要 ( 579 )   PDF(781KB) ( 1242 )  
    目的 探讨单纯放疗、同步放化疗治疗宫颈癌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0年5月—2012年5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127例宫颈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单纯放疗组65例,同步化放疗组62例。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和生存情况。结果 全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中位随访时间为42个月。单纯放疗组完全缓解率为80.00%(52/65),同步化放疗组完全缓解率为82.26%(51/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2,P=0.352)。单纯放疗组和同步放化疗组患者的1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5.38%、95.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2,P=0.533);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1.54%、90.32%,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2.31%、83.8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9,P=0.015;χ2=3.87,P=0.039)。46例年龄≥60岁的患者单纯放疗组和同步放化疗组1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4.62%、93.91%,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5.02%、87.25%,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0.06%、73.5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6,P=0.753;χ2=1.16,P=0.279;χ2=0.48,P=0.511)。单纯放疗组和同步放化疗组不良反应主要以1~2级为主,其中白细胞减少(56.10%∶72.20%)、血小板减少(58.82%∶76.80%)、恶心呕吐(34.04%∶56.90%)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23,P=0.003;χ2=11.82,P=0.002;χ2=12.77,P=0.000)。结论 同步放化疗治疗宫颈癌的疗效优于单纯放疗,可以提高3年和5年总生存率,但同时也应注意到同步放化疗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增加,对于年龄≥60岁的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并未取得更大的生存获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同步加量调强放疗在转移瘤姑息治疗中的应用
    闫婧,刘娟,周霞,朱丽晶,杨觅,孔炜伟,任伟,杨阳,钱晓萍,刘宝瑞
    2016, 43 (6):  433-435.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6.06.008
    摘要 ( 486 )   PDF(688KB) ( 1584 )  
    目的 探讨同步加量调强放疗(SIBIMRT)在转移瘤姑息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45例转移瘤患者采取SIB-IMRT,大体肿瘤靶区(GTV)处方剂量2.0~5.0 Gy/次,计划靶区(PTV)处方剂量1.8~3.0 Gy/次,共治疗10~28次。并制定三维适形放疗(3DCRT)计划作为比较。放疗结束后1个月及以后每3个月进行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价。结果 除1例患者因治疗期间出现严重的肝脓肿未能完成治疗外,其余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其中19例患者同步静脉或口服化疗或靶向药物治疗。不良反应及分级:38.64%(17/44)的患者无不良反应发生,Ⅰ~Ⅱ级消化道或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82%(25/44),仅3例患者(6.82%)出现Ⅲ级骨髓抑制,无Ⅲ级及以上的胃肠道反应和任何Ⅳ级不良反应发生。放疗计划评估:SIBIMRT与3DCRT计划GTV平均受量分别为(5 556.1±925.6)cGy和(4 491.5±881.4)cGy,提高了2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492,P=0.000)。危及器官的比较:共评估了包括肺、小肠、脊髓、肾脏、肝脏等167个危及器官,其中有72个危及器官的受量SIBIMRT较3DCRT减小,减小0.50%~77.43%,平均19.71%;95个危及器官的受量增加,增加0.59%~86.71%,平均18.13%;总平均为增加0.86%。因此,SIB-IMRT计划可以接受。临床疗效评估:中位随访时间10个月(5~26个月),失访2例,照射野内无复发生存率为95.23%(40/42)。结论 采用SIB-IMRT可显著提高肿瘤区的照射剂量,正常组织受量有增有减,增加的幅度较小,且患者耐受性良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HOXC基因在肿瘤中的表达与作用
    李琳,贾秀红
    2016, 43 (6):  436-438.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6.06.009
    摘要 ( 550 )   PDF(685KB) ( 1336 )  
    HOXC基因簇作为同源盒(HOX)基因家族的一员,在多种器官中均有表达,具有调控基因表达、细胞分化和机体形态发生的功能,而其功能的异常与白血病、乳腺癌、肾细胞癌、前列腺癌等肿瘤的预后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亲环素A在肿瘤中的作用机制
    陆凯强,周志刚,田雯,邹志楠,廖彩勤,谢飞燕,涂剑
    2016, 43 (6):  439-441.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6.06.010
    摘要 ( 429 )   PDF(687KB) ( 1350 )  
    亲环素A在多种肿瘤细胞中高表达,可通过诱导炎癌转化,加快肿瘤细胞转录周期,促进肿瘤细胞侵袭转移,抑制肿瘤细胞凋亡,以及降低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等多种途径调控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提示亲环素A可能是一种促癌基因,有望成为肿瘤治疗新靶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小RNA-375在肿瘤中的表达及作用
    刘阳,陈楠,庞金桥,熊成秀,李高峰
    2016, 43 (6):  442-444.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6.06.011
    摘要 ( 391 )   PDF(685KB) ( 1269 )  
    微小RNA-375(miR-375)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如肝癌、胃癌、胰腺癌、子宫内膜癌、食管癌、非小细胞肺癌等。miR-375相关的肿瘤发病机制主要包括其与特定靶基因结合,并在转录后水平降解mRNA或抑制蛋白翻译,发挥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抑制侵袭转移等抑癌作用。miR-375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一个新靶点,并可能成为肿瘤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的一个重要生物标志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长非编码RNA GAS5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作用
    胡以恒,张军
    2016, 43 (6):  445-447.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6.06.012
    摘要 ( 458 )   PDF(680KB) ( 1245 )  
    生长停滞特异性转录因子5(GAS5)是一种常见的长非编码RNA,近年来研究发现GAS5在多种恶性肿瘤如乳腺癌、宫颈癌、肺癌、消化系肿瘤、泌尿系肿瘤等中表达下调,与肿瘤的发展、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成为肿瘤研究的新热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家族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李力宏,白仲添,胡进静,周文策
    2016, 43 (6):  448-451.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6.06.013
    摘要 ( 471 )   PDF(691KB) ( 1492 )  
    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SFRP)可通过卷曲蛋白抑制Wnt信号通路的表达,SFRP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沉默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和转移相关,如结肠癌、胃癌、肝癌、肺癌、卵巢癌等。多项研究发现SFRP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有望成为癌症基因诊断与治疗的新靶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物标志物在阻断PD-1/PD-L1通路治疗肿瘤中的预测性作用
    崔金元,陶凯雄
    2016, 43 (6):  452-454.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6.06.014
    摘要 ( 459 )   PDF(685KB) ( 1559 )  
    确定预测PD-1/PD-L1通路阻断治疗临床反应的生物标志物有助于患者筛查和个体化治疗。研究证明治疗前肿瘤组织中肿瘤细胞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PDL1的高表达,肿瘤间CD8+T细胞的大量浸润以及肿瘤细胞基因高突变负荷的患者阻断PD-1/PD-L1通路治疗的临床疗效更明显,这些生物标志物有望成为筛查肿瘤患者的指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肿瘤耐药中的研究进展
    移志刚,周开升,蒲彦川,王兴文,王拴科
    2016, 43 (6):  455-457.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6.06.015
    摘要 ( 608 )   PDF(686KB) ( 1530 )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参与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并且诱导肿瘤的耐药,是介导组织癌变的关键通路。体外实验表明,靶向抑制Wnt/β-catenin能够增强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因此对Wnt/β-catenin介导肿瘤耐药的深入研究将为肿瘤的治疗提供可能途径和潜在靶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乳腺癌保乳手术的安全切缘
    许睿,钱军
    2016, 43 (6):  458-461.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6.06.016
    摘要 ( 570 )   PDF(694KB) ( 1789 )  
    保乳手术现已成为早期乳腺癌的首选治疗手段,但安全切缘仍然是困扰着外科医生实施保乳手术的重要问题之一。由于多种临床因素对安全切缘存在一定的影响,目前对保乳手术安全切缘并未达成相关共识,存在一定的争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外泌体在乳腺癌发病中的作用机制
    晏芾,于韶荣,曹海霞,冯继锋
    2016, 43 (6):  462-464.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6.06.017
    摘要 ( 419 )   PDF(682KB) ( 2082 )  
    研究表明外泌体可通过介导细胞间通讯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促进肿瘤转移和耐药,影响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外泌体与乳腺癌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关系密切,在乳腺癌早期诊断和生物治疗中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希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肿瘤血管生成机制
    吕雅静,王伟,季楚舒,胡冰
    2016, 43 (6):  465-467.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6.06.018
    摘要 ( 454 )   PDF(684KB) ( 1313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缺氧诱导因子、白细胞介素、血管生成素样蛋白、整合素和上皮间质转化在食管鳞状细胞癌血管生成中为癌细胞的生长、侵袭和转移提供了营养支持和有利环境。对食管鳞状细胞癌血管生成机制的研究将为其抗血管靶向治疗提供更多思路和潜在靶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肿瘤干细胞标志物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
    刘立果,严雪冰,单泽志,金志明
    2016, 43 (6):  468-471.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6.06.019
    摘要 ( 480 )   PDF(692KB) ( 1387 )  
    肿瘤干细胞(CSC)标志物是用来标记并鉴定CSC的一类分子。目前研究发现与结直肠癌有关的CSC标志物主要有CD133、CD29、CD166、CD44、Nanog等。这些干细胞标志物通过多种分子机制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可作为潜在的治疗靶点,还可被用作评估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鞣花酸抗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作用机制
    赵金璐,李国东,刘明
    2016, 43 (6):  472-474.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6.06.020
    摘要 ( 407 )   PDF(684KB) ( 1390 )  
    体内、外实验均证实鞣花酸及其衍生代谢产物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凋亡、阻断DNA损伤诱发的癌变、阻断病毒感染、抑制炎症、抑制血管生成及抑制肿瘤细胞的耐药性等,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细胞生长起到抑制作用。鞣花酸及其衍生代谢产物可能成为抗肿瘤新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卵巢恶性肿瘤保留生育功能治疗
    魏蒙,杨永秀
    2016, 43 (6):  475-478.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6.06.021
    摘要 ( 389 )   PDF(692KB) ( 1578 )  
    卵巢癌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是针对有生育需求并符合条件的卵巢癌患者提出的一种新型治疗理念。目前国际上对其适应证及安全性仍存在争议。其手术方式是在传统手术的基础上保留子宫和至少一侧的卵巢,术后再选择合理有效的放化疗方案进行辅助治疗,同时行卵巢保护,且根据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妊娠时机,最终达到理想的肿瘤预后及妊娠结局的目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短篇论著
     7 806例城市肝癌高危人群筛查结果分析
    邹艳花,刘爱忠
    2016, 43 (6):  479-480.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6.06.022
    摘要 ( 328 )   PDF(675KB) ( 14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