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5年, 第42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15-08-08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著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SNDX275对乳腺癌BT474细胞增殖抑制作用
    尹江, 刘浩, 邓敏, 贺智敏
    2015, 42 (8):  561-565.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5.08.001
    摘要 ( 289 )   PDF(1299KB) ( 1440 )  
    目的明确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SNDX275对ErbB2阳性乳腺癌BT474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磷酸盐缓冲液(PBS)处理的BT474细胞作为对照组、SNDX275处理的BT474细胞作为实验组,使用终浓度为0、0.5、1.0、2.0、3.0、4.0 μmol/L的SNDX275处理细胞,利用MTS实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采用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ErbB2、ErbB3、pAkt的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125a、miR125b的表达。MTS实验检测SNDX275对转染miR125抑制剂的乳腺癌BT474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MTS实验检测结果发现SNDX275能明显抑制细胞的增殖且具有浓度依赖性,4.0 μmol/L的SNDX275对细胞的抑制率约(68.00±4.45)%。平板克隆实验结果表明,SNDX275能明显抑制乳腺癌BT474细胞克隆的形成。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SNDX275明显抑制ErbB2、ErbB3、pAKT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与PBS处理的BT474细胞对比,2 μmol/LSNDX275 BT474细胞分别上调miR125a、miR125b约3.22±1.17倍、5.42±0.38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4.338,P=0.049;t=21.805,P=0.002)。MTS实验结果显示,与PBS对照组相比,SNDX275组和转染miR125抑制剂组对乳腺癌细胞BT474的抑制率分别为(56.97±3.56)%、(10.67±2.21)%,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993,P=0.008)。结论SNDX275通过上调miR125a、miR125b抑制ErbB2ErbB3Akt信号通路,进而抑制ErbB2阳性乳腺癌BT474细胞的增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细胞周期及干细胞的 影响
    张久光, 刘德权, 张季, 金从国, 刘洋, 王雅婧, 赵一慧
    2015, 42 (8):  566-568.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5.08.002
    摘要 ( 386 )   PDF(745KB) ( 1072 )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患者细胞周期中G0G1期细胞比例以及三磷酸腺苷结合转运蛋白G超家族成员2(ABCG2)、CD44+CD24-/low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60例经空芯针穿刺活检明确病理诊断的初治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化疗前后乳腺癌细胞周期中G0G1期细胞比例及ABCG2、CD44+CD24-/low含量的变化。结果患者化疗后ABCG2为(25.10±1.50)%,CD44+CD24-/low为(36.40±3.80)/105,G0G1期细胞比例为(70.50±1.50)%,均高于化疗前的(15.88±1.22)%、(25.00±3.40)/105、(60.65±1.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685,P<0.05;t=9.226,P<0.05;t=8.898,P<0.05)。所有患者完成4个疗程的化疗后,cCR率、cPR率、SD率分别为18.3%(11/60)、73.3%(44/60)、8.3%(5/60)。结论新辅助化疗后患者肿瘤细胞发生周期阻滞,肿瘤干细胞比例上升,疗效确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在基底细胞样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张丙信, 赵霞, 贾喜花, 陈雪, 陈红, 马秋双, 张金库
    2015, 42 (8):  569-572.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5.08.003
    摘要 ( 298 )   PDF(941KB) ( 1128 )  
    目的探讨Bcl2和Bax蛋白在基底细胞样乳腺癌(BLBC)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3例BLBC、57例非基底细胞样乳腺癌 (nonBLBC)、6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生理病理的关系。 结果Bcl2在BLBC中的表达率为69.77%,高于nonBLBC的43.86%(χ2=6.647, P=0.010)和正常乳腺组织的21.67%(χ2=23.831, P=0.001);Bax在BLBC中的表达率为20.93%,低于nonBLBC的45.61%(χ2=6.564, P=0.010)和正常乳腺组织的76.67%(χ2=31.270, P=0.001)。Bcl2和Bax在BLBC中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χ2=6.927, P=0.008; χ2=6.203, P=0.013)及pTNM分期(χ2=6.331, P=0.012; χ2=5.972, P=0.015)相关。Bcl2与Bax在BLBC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408, P<0.010)。 结论Bcl2和Bax分别在BLBC中高表达和低表达,两者可能共同作用使细胞增殖与凋亡平衡失调,从而促进了BLBC的发生、发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T引导下穿刺定位联合单操作孔胸腔镜切除肺磨玻璃密度微小结节的临床研究
    王波, 王彬, 张连斌, 初向阳
    2015, 42 (8):  573-575.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5.08.004
    摘要 ( 594 )   PDF(1093KB) ( 1269 )  
    目的评价术中应用CT引导下穿刺定位后行单操作孔胸腔镜切除CT病灶直径<1.5 cm且胸膜无明显改变的磨玻璃样小结节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8月至2014年9月共15例肺磨玻璃样小结节患者,手术室内麻醉、体位固定后行术中CT引导下带钩钢丝针穿刺定位,随即行胸腔镜切除术。评价术中CT引导下穿刺定位技术的准确性、并发症、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切除率及病理结果等。结果15个磨玻璃样小结节均在术中CT引导下穿刺定位明确并行单操作孔胸腔镜切除术。术中CT定位成功率100%,平均定位时间(13.60±2.06)min,仅1例穿刺后出现少量气胸。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切除率为100%,其中肺叶切除1例,肺段切除1例,局部切除13例。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原位腺癌9例,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5例,AAH合并原位腺癌1例。术后随访患者均存活,无复发、转移征象。结论术中麻醉下应用CT引导能准确将CT直径<1.5 cm且胸膜无明显改变的磨玻璃样小结节行穿刺定位,并能联合单操作孔胸腔镜将其切除,准确、快捷、安全,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胃腺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3和p73的表达及意义
    王瑞才, 朱建友, 张海鹏, 徐少艳, 王爱云
    2015, 42 (8):  576-579.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5.08.005
    摘要 ( 328 )   PDF(851KB) ( 1075 )  
    目的研究MMP13、抑癌基因p73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评估其对胃腺癌转移预后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MMP13、抑癌基因p73在143例胃腺癌组织、55例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胃腺癌组织中MMP13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67.13%∶16.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0,P=0.000);p73的表达也显著高于癌旁组织(58.74%∶1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86,P=0.000)。胃腺癌中MMP13阳性表达与胃周围淋巴结转移(χ2=11.835,P=0.001)、浸润深度(χ2=5.177,P=0.032)、临床分期(χ2=11.107,P=0.001)有关,而与患者年龄(χ2=0.113,P=0.853)、肿瘤大小(χ2=0.338,P=0.591)、癌细胞分化程度(χ2=3.628,P=0.072)无关。胃腺癌中p73阳性表达与胃周围淋巴结转移(χ2=11.440,P=0.001)、癌细胞分化程度(χ2=5.407,P=0.025)及临床分期有关(χ2=9.497,P=0.003),而与患者年龄(χ2=1.567,P=0.222)、肿瘤大小(χ2=0.841,P=0.392)及浸润深度(χ2=0.554,P=0.498)无关,二者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684,P=0.000)。结论MMP13和p73可能共同参与胃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作为评估胃腺癌浸润和转移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H2B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华建江, 唐发清, 段朝军, 袁咏梅, 何亚, 陈望, 汪奇云
    2015, 42 (8):  580-584.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5.08.006
    摘要 ( 383 )   PDF(1240KB) ( 1123 )  
    目的分析接头蛋白SH2B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肝癌癌变中的分子机制。 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SH2B在27例肝炎、29例肝硬化、47例肝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免疫荧光筛选低表达SH2B的肝癌细胞HepG2,设转染组(转染pcDNA3.1SH2B质粒)、空载体组(转染pcDNA3.1空白载体)和对照组(未转染)。Western blotting检测基因转染效率,MTT法分析细胞增殖情况,集落形成试验分析其对细胞集落形成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变化。 结果SH2B在肝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95.7%,明显高于肝硬化组的55.2%(χ2=18.64, P<0.01)和肝炎组的25.9%(χ2=40.01, P<0.01)。肝癌细胞HepG2转染pcDNA3.1SH2B质粒后可获得SH2B有效表达;培养48 h后转染组肝癌HepG2细胞平均吸光度(A)值为1.12±0.19,明显高于空载体组的0.45±0.11(t=-31.55, P<0.01),提示SH2B促进肝癌细胞增殖;转染组细胞集落数为166±14,明显高于空载体组的82±8(t=-20.33, P<0.01)和对照组的78±9(t=-19.64, P<0.01),提示SH2B显著促进肝癌细胞HepG2细胞集落形成;转染组S期细胞比例为(45.7±5.8)%,明显高于空载体组的(19.4±4.7)%(t=-20.33, P<0.01)和对照组的(20.5±5.1)%(t=-34.69, P<0.01),提示SH2B促进肝癌HepG2细胞周期演进。 结论SH2B在肝癌中高表达,可能通过促进人体内肝癌细胞的细胞周期演进、增殖及转化参与肝癌的癌变过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核糖体蛋白S7对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的影响
    丁慧, 凌静娴, 陈军浩, 张葵, 王庆飞
    2015, 42 (8):  585-588.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5.08.007
    摘要 ( 314 )   PDF(865KB) ( 1099 )  
    目的初步探讨核糖体蛋白S7(RPS7)对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构建的带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报告基因的RPS7重组表达质粒pIRES2EGFPRPS7转染HeLa细胞作为实验组,以转染空载体pIRES2EGFP的细胞作为对照组,流式细胞仪检测带绿色荧光细胞的含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RPS7蛋白表达;用带有荧光染料藻蓝蛋白(APC)的磷脂结合蛋白V(AnnexinV)试剂对瞬时过表达和稳定干扰RPS7的细胞进行染色,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水平。结果在获得的瞬时过表达RPS7的HeLa细胞中,细胞凋亡水平明显高于转染空载体的细胞[(10.00±0.60) %∶(5.73±0.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3, P=0.001)。另一方面,抑制RPS7表达的ShRPS7细胞凋亡水平低于对照细胞[(3.08±0.49)%∶(5.97±0.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0, P=0.003)。结论上调RPS7表达具有促进HeLa细胞凋亡的作用,而下调RPS7表达可抑制HeLa细胞的凋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尼妥珠单抗联合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伍楚蓉, 唐武兵, 杨文, 陈永发, 潘兴喜, 张永胜, 杨画, 梁海春, 黄红东
    2015, 42 (8):  589-592.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5.08.008
    摘要 ( 669 )   PDF(695KB) ( 1346 )  
    目的探讨尼妥珠单抗联合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经组织病理确诊的Ⅲ期宫颈癌初诊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0)采用调强放疗和腔内后装治疗及周期化疗,观察组(n=30)除调强放疗和腔内后装治疗及周期化疗外,每周放疗前进行尼妥珠单抗200 mg治疗,共6~7次。结果全部病例放疗结束3个月后评价疗效。观察组:CR 20例、PR 5例、SD 4例,PD 1例,总有效率(CR+PR)为83.4%。对照组:CR 18例、PR 3例、SD 6例,PD 3例,总有效率为7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56,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主要不良反应为轻度的放射性直肠炎(16.7%∶13.3%)、放射性膀胱炎(10.0%∶10.0%)、恶心呕吐(50.0%∶46.7%)和白细胞降低(40.0%∶43.3%),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 =3.357,P=0.719; χ2 =2.717,P=0.925; χ2 =5.882,P=0.623; χ2 =4.728,P=0.687),无皮疹及过敏反应发生。结论尼妥珠单抗可提高局部晚期宫颈癌对放疗的敏感性,提高有效率,且不增加明显不良反应。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甘氨双唑钠对鼻咽癌放疗增敏作用的Meta分析
    李辉, 罗宁, 吴栋文, 廖基灵, 郭敏, 魏瑞
    2015, 42 (8):  593-598.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5.08.009
    摘要 ( 444 )   PDF(2471KB) ( 1384 )  
    目的探讨甘氨双唑钠(CMNa)对鼻咽癌放疗增敏作用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医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Med和Cochrane图书馆,收集放疗联合CMNa与单纯放疗治疗鼻咽癌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RCT)。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对符合条件的RCT由两位研究者独立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2进行Meta分析。结果放疗联合CMNa对中晚期鼻咽癌原位灶增敏治疗CR率是单纯放疗的1.41倍,RR=1.41,95%CI为1.30~1.52,Z=8.20,P=0.00;颈淋巴结转移灶CR率是单纯放疗的1.45倍,RR=1.45,95%CI为1.30~1.62,Z=6.50,P=0.00。皮肤(RR=0.97,95%CI为0.87~1.08,Z= 0.57,P=0.57 )、黏膜(RR=1.03,95%CI为0.93~1.15,Z=0.65,P=0.52 )、白细胞减少(RR=0.84,95%CI为0.56~1.25,Z=0.87,P=0.38)不良反应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放疗联合CMNa治疗中晚期鼻咽癌无论是原发灶还是颈淋巴转移灶均较单纯放疗效果好,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无差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长非编码RNA在肿瘤上皮间质转化中的研究进展
    赵义, 张行行, 徐岷
    2015, 42 (8):  599-601.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5.08.010
    摘要 ( 289 )   PDF(687KB) ( 1358 )  
    长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类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的RNA分子,本身不具有编码蛋白质的功能。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多种lncRNA如HOTAIR、MALAT1、H19和BANCR等可通过诱导上皮间质转化促进肿瘤的转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iR200c在肿瘤诊断、转移与耐药中的作用
    李明, 邓芳
    2015, 42 (8):  602-604.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5.08.011
    摘要 ( 278 )   PDF(684KB) ( 1235 )  
    miR200c是miR200家族成员之一,在肿瘤诊断、转移和耐药方面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miR200c可作为肿瘤筛查的分子标志物和预后判断的指标,能够抑制上皮间质转化和肿瘤侵袭转移,提高肿瘤细胞对抗肿瘤药物的敏感性,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miR200c及其调控通路中一些因子的研究,有利于促进其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NGX6在肿瘤中的表达及作用
    刘金凤, 江浩
    2015, 42 (8):  605-607.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5.08.012
    摘要 ( 316 )   PDF(682KB) ( 1398 )  
    NGX6基因是近年来发现的肿瘤抑制基因,它通过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及淋巴管生成等作用机制来抑制肿瘤的侵袭及转移。NGX6基因的表达与鼻咽癌、肺癌、大肠癌等多种肿瘤的侵袭及转移存在负相关关系。因此NGX6水平的测定对于预测肿瘤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及其在肿瘤防治中的作用
    李晴, 徐畅, 刘强
    2015, 42 (8):  612-615.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5.08.013
    摘要 ( 283 )   PDF(695KB) ( 1180 )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可以保护正常细胞免受氧化剂和亲电子试剂的伤害,从而预防肿瘤的发生与转移。但Nrf2在肿瘤细胞中的异常持续活化会导致肿瘤的发生发展。作用于Nrf2通路的化学药物包括激活剂和抑制剂,Nrf2抑制剂可以提高肿瘤的化疗敏感性,为设计高效低毒的联合用药提供了新思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间充质干细胞介导的肿瘤治疗
    张洁, 方琳, 郑骏年
    2015, 42 (8):  612-615.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5.08.014
    摘要 ( 161 )   PDF(693KB) ( 1179 )  
    间充质干细胞(MSC)内在的肿瘤趋向性和固有的低免疫原性,使其可能成为肿瘤靶向治疗的理想载体。MSC本身可通过释放细胞因子发挥一定的抗肿瘤作用,而通过溶瘤病毒、抗血管生成药物、肿瘤坏死因子诱导凋亡配体、IL、IFN及前体药物修饰的MSC抗肿瘤效果进一步加强。另外,MSC联合其他治疗也显示出一定的优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肿瘤的精准治疗
    张百红, 岳红云
    2015, 42 (8):  616-618.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5.08.015
    摘要 ( 695 )   PDF(686KB) ( 1695 )  
    肿瘤的精准治疗指基于高通量分子技术获得肿瘤分子图谱和分类并指导肿瘤治疗的医学模式。肿瘤精准治疗得益于二代测序技术的进步和分子靶向药物的问世。精确靶标、多靶向联合和实时监控是实现精准治疗的关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抗血管生成治疗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尚艺泰, 李晓江
    2015, 42 (8):  619-621.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5.08.016
    摘要 ( 407 )   PDF(687KB) ( 1174 )  
    目前对于复发或转移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以姑息性化疗及EGFR靶向治疗为主,肿瘤血管的形成是肿瘤生长和远处转移的关键因素,因此,促进血管生成的因子及其受体成为靶向治疗的靶点,目前抗血管生成药物主要通过阻断VEGFVEGF受体(VEGFR)通路,其在治疗HNSCC的临床试验中取得一定效果,为治疗HNSCC提供更多选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吴昊, 姜永冬, 庞达
    2015, 42 (8):  622-624.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5.08.017
    摘要 ( 373 )   PDF(684KB) ( 1355 )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GFR3)在调节细胞的增殖、分化及血管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FGFR3在乳腺癌发生发展和内分泌治疗耐药性乳腺癌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并且与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男性乳腺癌的易感基因
    何晓琴, 甘园园, 徐细明
    2015, 42 (8):  625-627.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5.08.018
    摘要 ( 384 )   PDF(689KB) ( 1244 )  
    男性乳腺癌(MBC)发病罕见,其发病机制和生物学特性尚未明了。目前认为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BRCA2,细胞周期检测点激酶2(CHEK2)以及乳腺癌易感基因相关蛋白基因2(PALB2)与男性乳腺癌发病关系密切。而乳腺癌易感基因相互作用蛋白1基因(BRIP1)与男性乳腺癌发病机制尚存争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程序性死亡配体1及其抑制剂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耿睿, 潘莉, 宋霞
    2015, 42 (8):  631-634.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5.08.019
    摘要 ( 320 )   PDF(686KB) ( 1575 )  
    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以细胞膜型PDL1和可溶性PDL1两种形式在NSCLC中高表达,通过与其受体结合参与肿瘤免疫逃逸。目前PDL1抑制剂已进入NSCLC的Ⅰ期临床试验并反应良好,其治疗敏感性与肿瘤组织PDL1的表达状态显著相关,因而PDL1有望成为预测其药物疗效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完全切除的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放疗
    张广梅, 井绪泉, 张玉静, 孟雪, 孙新东
    2015, 42 (8):  631-634.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5.08.020
    摘要 ( 163 )   PDF(698KB) ( 1171 )  
    现有研究显示术后辅助放疗可提高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局部控制率,可能延长总生存期。在应用当代放疗技术的前提下,术后放疗引起的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并对生存无影响。有关术后放疗靶区的研究较少,尚未完全达成共识,现有证据提示临床靶区应包括支气管残端,已受侵的淋巴结以及10区、7区和4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胆道肿瘤的免疫治疗
    刘秀峰, 秦叔逵
    2015, 42 (8):  635-637.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5.08.021
    摘要 ( 422 )   PDF(688KB) ( 1336 )  
    胆道肿瘤(BTC)侵袭性强,早期诊断率仅为10%。研究显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现已成为晚期BTC的标准一线化疗方案,但疗效仍不满意。免疫细胞的浸润以及免疫相关的微环境可以抑制多种不同类型的肿瘤。研究发现,肿瘤浸润性CD8+细胞毒T细胞和CD4+T细胞数量与BTC的预后密切相关,提示BTC的免疫治疗可能是一种新的手段。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短篇论著
     血清Dickkopf1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临床关系
    乔华, 谢丽, 尤丽娜, 戴明
    2015, 42 (8):  638-639. 
    摘要 ( 335 )   PDF(678KB) ( 119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道
    成人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复发伴骨髓转移1例
    李彬彬, 蒋显勇
    2015, 42 (8):  640-640. 
    摘要 ( 307 )   PDF(660KB) ( 120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