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肿瘤学杂志 ›› 2022, Vol. 49 ›› Issue (7): 408-415.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20318-00078
褚雪镭1, 毛昀2, 薛鹏1, 李林潞3, 陈美池3, 袁淳晟3,4, 秦晓艳3, 朱世杰1()
Chu Xuelei1, Mao Yun2, Xue Peng1, Li Linlu3, Chen Meichi3, Yuan Chunsheng3,4, Qin Xiaoyan3, Zhu Shijie1()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化疗剂量强度对晚期结肠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建立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和中日友好医院晚期结肠癌患者真实世界数据库,纳入连续两周期接受相同化疗方案治疗的病例,共105例。根据化疗平均相对剂量强度(ARDI)进行分组,评估不同化疗剂量强度的人群差异、治疗方案、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RDI对近期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 高剂量强度组31例(ARDI≥80%),中剂量强度组34例(80%<ARDI<60%),低剂量强度组40例(ARDI≤60%)。高剂量强度组、中剂量强度组和低剂量强度组间年龄(χ2=13.20,P=0.010)和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χ2=7.99,P=0.00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与低剂量强度组比较,高剂量强度组青中年人占比高,老年人占比低(χ2=12.63,P=0.002);与中剂量强度组比较,低剂量强度组KPS评分≥60分患者占比低,KPS评分<60分患者占比高(P=0.013)。3组间化疗方案的应用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2.88,P=0.027),高剂量强度组与低剂量强度组的化疗方案应用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25,P=0.009)。高、中、低剂量强度组接受联合化疗方案的占比分别为96.77%(30/31)、82.35%(28/34)、80.00%(32/40)。高、中、低剂量强度组化疗药物减量的发生率分别为93.55%(29/31)、100%(34/34)、100%(40/40),化疗延迟的发生率分别为41.94%(13/31)、79.41%(27/34)、87.50%(35/40)。高、中、低剂量强度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22.58%(7/31)、14.71%(5/34)、2.50%(1/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11,P=0.027);高、中、低剂量强度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93.55%(29/31)、91.18%(31/34)、87.50%(35/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5,P=0.714)。高、中、低剂量强度组治疗前后癌胚抗原差值分别为2.09、0.47、-0.72 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09,P=0.006),与低剂量强度组比较,高剂量强度组治疗前后癌胚抗原的差值更大(χ2=23.12,P=0.005);高、中、低剂量强度组治疗前后糖类抗原199差值分别为2.30、0.00、-0.21 U/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85,P=0.012),与低剂量强度组比较,高剂量强度组治疗前后糖类抗原199的差值更大(χ2=21.40,P=0.010)。3组患者均未发生3级以上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贫血(61.90%,65/105)、白细胞减少(39.05%,41/105)、中性粒细胞减少(29.52%,31/105)、恶心(36.19%,38/105)。高、中、低剂量强度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发现,化疗ARDI阈值为64%时预测客观缓解的曲线下面积为0.70,敏感性为92.30%,特异性为52.10%。结论 真实世界中接受高剂量强度化疗的结肠癌患者具有较好的客观缓解率,肿瘤标志物下降明显;接受低剂量强度化疗的结肠癌患者基线状态较差,但在疾病控制率方面与高剂量强度化疗患者无明显差异,且不良反应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