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5年, 第52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25-07-08 上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封面目录
    第52卷第7期封面和目录
    2025, 52 (7):  0-0. 
    摘要 ( 24 )   PDF(20284KB) ( 1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双能CT虚拟平扫图像代替真实平扫图像在光子与质子放疗剂量计算中的可行性研究
    刘琦, 曲国斌, 朱健, 吴凡
    2025, 52 (7):  401-408.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50123-00070
    摘要 ( 33 )   HTML ( 9 )   PDF(3765KB) ( 5 )  

    目的 系统评估双能CT(DECT)中虚拟平扫(VNC)图像与真实平扫(TNC)图像在CT值上的差异,并验证VNC图像在光子、质子放疗计划剂量计算中替代TNC图像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至2023年5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DECT检查的40例实体瘤患者(头颅20例,胸、腹部各10例)的影像数据。对VNC与TNC图像逐层配准,并比较不同解剖结构的CT值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VNC与TNC图像中不同解剖结构CT值的相关性。对差异显著的结构采用最小二乘法建立回归模型(TNC=βVNC+α)。在Eclipse 15.5放疗计划系统中分别设计基于TNC图像与VNC图像的光子与质子放疗计划,以及基于回归模型校正后VNC图像的质子放疗计划,评估两种图像放疗计划的剂量差异。为评估临床靶区(CTV)邻近区域的剂量变化,于CTV所在轴向最大层面分别向前(头侧)和向后(足侧)方向构建厚度为2 mm的环形参照结构,分别命名为Ring_p与Ring_d。结果 VNC与TNC图像的CT值差异主要集中于骨性结构,20例颅脑肿瘤患者的颅骨CT值差异为(409.07±53.38)HU(t=13.88,P<0.001),10例胸部和10例腹部肿瘤患者的脊椎骨CT值差异为(118.66±20.90)HU(t=10.43,P<0.001)。TNC与VNC图像的颅骨(r=0.98,P<0.001)和脊椎骨(r=0.99,P<0.001)CT值均高度相关,分别建立回归模型为:TNC=1.859×VNC+33.896和TNC=1.827×VNC+5.491。基于TNC图像与VNC图像设计的光子放疗计划中,CTV的Dmean分别为(60.00±0.00)与(60.00±0.00)Gy,Ring_p的Dmean分别为(61.17±1.69)与(61.01±1.67)Gy,Ring_d的Dmean分别为(55.26±2.06)与(55.20±1.94)Gy,两组间Dmean的相对剂量差分别为0(t<0.01,P>0.999)、0.33%(t=0.30,P=0.766)和0.19%(t=0.07,P=0.94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基于TNC图像与VNC图像设计的质子放疗计划中,CTV的Dmean分别为(61.73±0.32)与(61.67±0.26)Gy(RBE),Ring_p的Dmean分别为(61.19±0.44)与(60.53±1.22)Gy(RBE),Ring_d的Dmean分别为(60.97±0.67)与(59.80±4.26)Gy(RBE),两组间Dmean的相对剂量差分别为0.24%(t=0.63,P=0.530)、1.80%(t=1.45,P=0.156)、3.56%(t=2.26,P=0.030),其中Ring_d区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基于校正后VNC图像设计的质子放疗计划中,CTV的Dmean为(61.75±0.32)Gy(RBE),Ring_p的Dmean为(61.43±0.71)Gy(RBE),Ring_d的Dmean为(59.96±2.80)Gy(RBE),基于TNC与校正后VNC图像间Dmean的相对剂量差分别为0.16%(t=0.19,P=0.850)、0.76%(t=1.32,P=0.196)和2.22%(t=1.93,P=0.06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ECT中VNC与TNC图像的CT值差异主要存在于骨性结构,尤其是颅骨和脊椎骨。对于颅脑肿瘤患者,VNC图像可以直接用于光子放疗计划;而在质子放疗中,VNC图像经回归模型校正后,可有效替代TNC图像用于放疗计划剂量计算。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代谢组学评估肺结节恶性风险的临床价值
    李晓萱, 夏志鹏, 栾如梅, 万云焱, 姚周虹, 林鑫山, 林殿杰
    2025, 52 (7):  409-413.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41231-00071
    摘要 ( 19 )   HTML ( 6 )   PDF(1192KB) ( 3 )  

    目的 评估代谢指纹图谱非靶向检测在肺结节中的诊断价值,并对多组学评估肺结节恶性风险的临床有效模型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至2024年10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接受胸部CT检查并完成病理学诊断、代谢指纹图谱非靶向检测的7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不同将患者分为肺恶性结节组(61例)和肺良性结节组(12例)。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肿瘤家族史等,影像学资料包括结节密度、结节大小、结节位置、结节数量、特殊影像学表现(毛刺征、分叶征、空泡征、血管集束征等),以及患者代谢指纹图谱非靶向检测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上述资料;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 肺恶性结节组和肺良性结节组患者的年龄(t=4.41,P<0.001)、结节大小(Z=2.67,P=0.008)、结节密度(χ2=4.64,P=0.031)、毛刺征(χ2=7.67,P=0.00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性别、吸烟史、肺癌家族史、结节数量、结节位置、分叶征、空泡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钙化征、支气管截断征、血管供应征、支气管充气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肺恶性结节组代谢指纹图谱非靶向检测风险评估高风险患者(36例)明显高于肺良性结节组(0例)(χ2=13.97,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Brock模型联合代谢指纹图谱非靶向检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930(95%CI为0.872~0.988),大于Brock模型及代谢指纹图谱非靶向检测分别预测的0.856(95%CI为0.769~0.942,Z=0.27,P=0.040)、0.768(95%CI为0.650~0.887,Z=0.30,P=0.004)。结论 代谢指纹图谱非靶向检测风险评估在肺结节诊断中可能作为辅助Brock模型的无创方式,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将Brock模型与代谢图谱非靶向检测联合,能更准确地鉴别肺结节的良恶性。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分辨率CT影像特征联合Ki-67表达对低分化浸润性非黏液肺腺癌的预测价值
    张贝, 霍阿伟, 康彤, 杨博
    2025, 52 (7):  414-418.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40607-00072
    摘要 ( 17 )   HTML ( 6 )   PDF(994KB) ( 3 )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CT(HRCT)影像特征和Ki-67表达水平对低分化浸润性非黏液肺腺癌(INMA)的预测价值,基于此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0年7月至2023年10月于陕西省肿瘤医院经根治手术切除并取得病理组织学结果的INMA患者共210例,基于病灶分化程度分为高/中分化组(n=152)和低分化组(n=58),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HRCT影像特征和Ki-67表达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低分化INMA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预测模型的诊断效能,使用一致性系数(C-index)和校准曲线对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 高/中分化组和低分化组INMA患者的年龄、部位、边缘、分叶、血管集束征、空洞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性别(χ2=6.65,P=0.010)、Ki-67表达(U=2.33,P=0.021)、结节大小(t=-3.34,P=0.010)、毛刺(χ2=5.22,P=0.022)、胸膜凹陷征(χ2=17.02,P<0.001)、支气管充气征(χ2=15.54,P<0.001)、结节类型(χ2=59.67,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结节大小(OR=1.07,95%CI为1.01~1.14,P=0.025)、结节类型(OR=8.23,95%CI为3.04~22.32,P<0.001)与Ki-67表达(OR=1.07,95%CI为1.03~1.11,P<0.001)均是低分化INMA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上述指标构建低分化INMA的列线图预测模型,ROC曲线分析显示,该模型预测低分化INMA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893,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9.70%、77.60%;该模型C-index值为0.893;校准曲线显示,预测概率与实际发生概率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HRCT影像特征中的结节大小、结节类型与Ki-67表达均是INMA患者发生低分化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上述指标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驱动基因阴性晚期NSCLC一线免疫及其联合治疗进展后不同二线治疗策略疗效的真实世界研究
    张露莹, 梁嘉欣, 赵可雷, 袁晓晗, 刘亮博, 路平, 张桂芳, 张敏
    2025, 52 (7):  419-425.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41030-00073
    摘要 ( 21 )   HTML ( 4 )   PDF(1628KB) ( 7 )  

    目的 探讨驱动基因阴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一线免疫及其联合治疗进展后不同二线治疗策略在真实世界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3例一线行免疫及其联合治疗的驱动基因阴性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一线治疗后无进展生存期(PFS)是否超过6个月,将患者分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耐药组(n=43)和ICI应答组(n=50);根据一线免疫及其联合治疗进展后的不同二线治疗策略,将患者分为ICI治疗组(n=55)和非ICI治疗组(n=38)、抗血管生成治疗组(n=51)和非抗血管生成治疗组(n=42)。比较各组患者二线治疗的中位PFS2(mPFS2)及中位总生存期(mOS)2。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93例一线ICI治疗后进展的晚期NSCLC患者的mPFS2为4.9个月(95%CI为4.1~5.7个月),mOS2为14.7个月(95%CI为11.2~18.2个月)。一线ICI应答组和ICI耐药组患者的mPFS2分别为6.0、3.8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0,P=0.157),mOS2分别为25.3、11.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3,P<0.001)。二线ICI治疗组与非ICI治疗组患者的mPFS2分别为5.2、4.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P=0.687),mOS2分别为15.1、12.7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P=0.930)。二线抗血管生成治疗组和非抗血管生成治疗组患者的mPFS2分别为4.5、6.0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1,P=0.525),mOS2分别为14.7、16.8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P=0.943)。结论 驱动基因阴性晚期NSCLC患者一线ICI治疗进展后,一线ICI应答患者较ICI耐药患者二线治疗的OS显著延长。一线ICI治疗进展后患者二线治疗的疗效并不因治疗策略不同而存在差异。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癌患者T细胞亚型特征及外周血炎症指标对肝动脉灌注化疗后骨髓抑制的预测价值
    张熔熔, 刘炎明, 陈湘燕, 凌静
    2025, 52 (7):  426-431.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41009-00074
    摘要 ( 12 )   HTML ( 3 )   PDF(897KB) ( 2 )  

    目的 探究肝癌患者T细胞亚型特征及外周血炎症指标对肝动脉灌注化疗后骨髓抑制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在泰州市姜堰中医院肿瘤科接受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的115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TACE治疗后是否发生骨髓抑制划分为无骨髓抑制组(n=93)和骨髓抑制组(n=22)。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TACE治疗前T细胞亚群比例及外周血炎症指标的水平差异。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TACE治疗后发生骨髓抑制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影响因素预测患者骨髓抑制的效能。结果 骨髓抑制组与无骨髓抑制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体质量指数、肝炎病毒感染类型、脾功能亢进、巴塞罗那分期、肝功能Child-Pugh分级、TACE治疗次数、CD8+ T细胞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糖尿病(χ2=3.94,P=0.047)、饮酒史(χ2=5.47,P=0.019)、肿瘤长径(Z=2.31,P=0.021)、腹腔积液(χ2=4.10,P=0.043)、CD4+ T细胞比例(t=4.66,P<0.001)、CD4+/CD8+比值(t=4.98,P<0.001)、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t=4.98,P<0.001)、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t=2.31,P=0.023)、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t=5.31,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糖尿病(r=0.19,P=0.048)、饮酒史(r=0.22,P=0.019)、腹腔积液(r=0.19,P=0.043)、肿瘤长径(r=0.22,P=0.020)、NLR(r=0.39,P<0.001)、MLR(r=0.30,P=0.001)及SII(r=0.36,P<0.001)均与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TACE治疗后发生骨髓抑制呈正相关,CD4+ T细胞比例(r=-0.37,P<0.001)、CD4+/CD8+比值(r=-0.40,P<0.001)均与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TACE治疗后发生骨髓抑制呈负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CD4+/CD8+比值(OR=0.01,95%CI为0.01~0.11,P=0.002)是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TACE治疗后发生骨髓抑制的独立保护因素,NLR(OR=1.82,95%CI为1.31~5.60,P=0.013)及SII(OR=1.03,95%CI为1.01~1.05,P=0.002)均是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TACE治疗后发生骨髓抑制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CD4+/CD8+比值、NLR及SII单独预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TACE治疗后发生骨髓抑制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95%CI为0.70~0.89)、0.78(95%CI为0.65~0.92)、0.76(95%CI为0.65~0.87),三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91(95%CI为0.83~0.99),三者联合预测的AUC较CD4+/CD8+比值(Z=4.21,P<0.001)、NLR(Z=4.36,P<0.001)及SII(Z=4.48,P<0.001)单独预测更高。结论 TACE治疗前CD4+/CD8+比值、NLR及SII水平均为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治疗后发生骨髓抑制的独立影响因素,有望作为预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肝动脉灌注化疗后发生骨髓抑制的重要指标。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质子放疗剂量学特点
    肿瘤质子放疗剂量学特点序言
    朱健
    2025, 52 (7):  432-433.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50217-00075
    摘要 ( 15 )   HTML ( 5 )   PDF(706KB) ( 3 )  

    质子束以其显著的物理剂量学优势,在肿瘤放疗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本系列研究,选择头颈部、全中枢神经系统、肺、食管、乳腺、腹盆腔等典型肿瘤靶区,分别制定了质子放疗和光子放疗计划,对两种照射技术给出的剂量学特点进行对比评估,体现质子和光子放疗的剂量学差异,为医生的临床决策、患者的就医选择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1例质子放疗剂量学特点分析
    吴仕章, 胡漫, 戴天缘, 李成强, 陶城, 段敬豪, 陈进琥, 白曈, 孔甜, 朱健
    2025, 52 (7):  434-440.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50217-00076
    摘要 ( 16 )   HTML ( 4 )   PDF(6015KB) ( 0 )  

    目的 探索质子调强放疗(IMPT)、光子固定野调强放疗(IMRT)以及光子螺旋断层放疗(TOMO)技术应用于儿童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照射的剂量学特点。方法 以1例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山东省肿瘤医院)临床诊断为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瘤、脊膜转移、脑膜转移,行全脑全脊髓放疗(CSI)的14岁儿童患者靶区为例,根据靶区的临床处方和危及器官(OAR)的限值要求,分别设计IMPT、IMRT和TOMO计划。对各计划靶区的适形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和梯度指数(GI),以及正常组织的剂量体积指标进行评估,对比3类计划的剂量学特点。结果 IMPT计划的CI(0.71)、HI(0.05)和GI(3.13)均与IMRT计划(0.80、0.08、3.14)相当,TOMO计划的HI(0.03)、GI(2.54)较优,且均在临床接受范围内。IMPT计划中并行器官受照剂量低于IMRT和TOMO计划;IMPT计划中双肺V5为2.9%,IMRT为37.6%,TOMO为43.5%;IMPT计划的肝脏Dmean为0.01 Gy(RBE),IMRT计划为6.12 Gy,TOMO计划为6.39 Gy;IMPT计划中膀胱、直肠、股骨头均没有受量,而在IMRT和TOMO计划中均有低剂量辐射。对于毗邻靶区和包含在靶区内的串行器官,IMPT计划中脊髓和脑干的Dmax分别为39.89和39.88 Gy(RBE),IMRT计划分别为39.43 和38.59 Gy,TOMO计划分别为38.41和37.69 Gy。IMPT计划中低剂量区显著优于光子放疗计划,其中患者体内10%的处方剂量区域所占的绝对体积IMPT计划较IMRT计划减少了70.10%,较TOMO计划减少了76.96%;30%的处方剂量体积IMPT计划较IMRT计划减少了53.49%,较TOMO计划减少了62.51%;50%的处方剂量体积IMPT计划较IMRT计划减少了39.06%,较TOMO计划减少了42.23%。结论 在儿童CSI中,IMPT计划的低剂量区与并行OAR受照剂量显著少于IMRT和TOMO计划。3种计划的CI、HI和GI均能满足临床要求。对于毗邻靶区和包含在靶区内的串行器官,IMPT计划的Dmax可能比IMRT和TOMO计划剂量更高。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脊索瘤质子放疗中能谱CT参数与MRI ADC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徐渐, 段敬豪, 刘庆增, 朱健
    2025, 52 (7):  441-447.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50217-00077
    摘要 ( 13 )   HTML ( 4 )   PDF(1912KB) ( 1 )  

    目的 初步探索脊索瘤患者质子放疗前能谱CT定量参数与放疗前后MRI表观扩散系数(ADC)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8月至2024年12月于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山东省肿瘤医院)行质子放疗的28例脊索瘤患者的影像数据。收集治疗前能谱CT图像中病灶区域的相对碘浓度(RIC)、电子密度(ED)、有效原子序数(Zeff)及能谱曲线斜率(λHU)4个参数。同时收集放疗前后的MRI-DWI图像中ADC差值,记为ΔADC。通过散点图、一元线性回归、LOWESS曲线、相关性矩阵及Bootstrap等方法评估能谱CT参数与ΔADC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28例患者治疗前ADC为1 137.05(921.07,1 643.91),治疗后ADC为1 197.10(994.75,1 785.57),ΔADC为133.18(-36.46,253.04);RIC为0.45(0.12,0.67),ED为38.01±12.72,Zeff为8.40±0.64,λHU为-2.20±1.05。散点图结果显示,RIC与ΔADC之间的点状分布呈现正向趋势;λHU与ΔADC之间的点状分布呈现负向趋势。一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RIC与ΔADC的拟合优度最高(R²=0.75),回归系数最大(β=518.34);其次为λHU(R²=0.64,β=-121.94);Zeff与ΔADC的拟合优度较低(R²=0.25);ED与ΔADC未发现相关关系。LOWESS曲线拟合结果与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一致,未发现明显偏离趋势。相关性矩阵显示,RIC与ΔADC呈正相关(r=0.88,P<0.001),Zeff与ΔADC呈中等正相关(r=0.51,P=0.006),λHU与ΔADC呈负相关(r=-0.84,P<0.001)。Bootstrap重抽样分析结果显示,RIC、Zeff、λHU与ΔADC的r值分别为0.87、0.50、-0.80。结论 脊索瘤患者质子放疗前能谱CT参数RIC与ΔADC呈正相关,λHU与ΔADC呈负相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乳腺癌4例质子放疗剂量学特点分析
    李成强, 王云刚, 余以珊, 吴仕章, 陶城, 马星民, 戴天缘, 段敬豪, 陈进琥, 白曈, 朱健
    2025, 52 (7):  448-454.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50217-00078
    摘要 ( 12 )   HTML ( 4 )   PDF(5068KB) ( 1 )  

    目的 探索质子放疗和光子放疗应用于乳腺癌治疗的剂量学特点。方法 选取2024年1月至2024年5月在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山东省肿瘤医院)需行放疗的4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靶区范围分别为左侧胸壁加左侧锁骨上下淋巴引流区、左侧胸壁加左侧内乳、锁骨上下淋巴引流区、右侧胸壁加右侧内乳、锁骨上下淋巴引流区和双乳腺并瘤床加量。根据靶区处方剂量和危及器官限量要求,分别设计质子调强放疗(IMPT)、光子固定野调强放疗(IMRT)(双侧乳腺为螺旋断层放疗)计划。评估各计划靶区的适形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梯度指数(GI)及危及器官受量,对比IMPT和光子放疗的剂量学特点。结果 4例乳腺癌患者的IMPT和光子放疗计划均能满足临床要求,其中IMPT计划HI值(0.10~0.14)与光子放疗计划(0.10~0.12)相当,光子放疗计划的平均CI较IMPT计划高0.10,平均GI较IMPT计划低0.55。IMPT计划的患侧肺和心脏的Dmean更低,特别在低剂量区域(V0-3)显著少于光子放疗计划;患侧肺的Dmean分别降低了12.2%、6.1%、16.1%和34.8%,心脏的Dmean分别降低了47.2%、57.0%、72.4%和83.0%。IMPT计划的患侧肺V20并不比光子放疗计划更低(单侧乳腺:IMPT为30.0%~34.0%,IMRT为29.0%~35.9%)。结论 IMPT在保证乳腺癌靶区覆盖的情况下显著降低了患侧肺和心脏的Dmean,使更多区域不受照射、保护周边更多的正常组织。但是在患侧肺的V20方面,IMPT并未表现出比光子放疗计划更有优势。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腹盆部肿瘤3例质子放疗剂量学特点分析
    段敬豪, 岳金波, 陶城, 吴仕章, 李成强, 戴天缘, 陈进琥, 白曈, 朱健
    2025, 52 (7):  455-461.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50217-00079
    摘要 ( 13 )   HTML ( 4 )   PDF(5778KB) ( 1 )  

    目的 探讨质子调强放疗(IMPT)和光子固定野调强放疗(IMRT)应用于典型腹盆部肿瘤的剂量学特点。方法 以2024年1月至6月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山东省肿瘤医院)收治的3例腹盆部肿瘤(肝癌、宫颈癌和前列腺癌各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靶区和危及器官限值的要求,分别设计IMPT和IMRT两种放疗计划。评估3例患者两种放疗计划的靶区适形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和梯度指数(GI)及危及器官剂量学参数,通过评估体内10%、30%和50%处方剂量区域的体积比较患者体内额外的剂量沉积。结果 3例患者IMPT计划的CI值(分别为0.61、0.62和0.43)、HI值(分别为0.053、0.075和0.020)、GI值(分别为3.45、2.63和3.80)均小于IMRT计划(CI分别为0.82、0.81和0.86;HI分别为0.060、0.120和0.080;GI分别为7.28、4.76和4.66)。与IMRT计划相比,在肝癌患者中,IMPT计划可使正常肝组织和右肾的Dmean及脊髓的Dmax分别降低37.8%、78.5%和13.2%;在宫颈癌患者中,IMPT计划可使小肠的V30,膀胱、直肠、骨髓的Dmean和脊髓的Dmax分别降低22.0%、15.7%、14.3%、12.6%和4.8%;在前列腺癌患者中,IMPT计划可使膀胱和直肠的Dmean分别降低14.9%和36.5%,但IMPT计划使左侧股骨头的Dmean及V40分别升高了35.3%和6.1%,使右侧股骨头的Dmean及V40分别升高了23.6%和10.8%。3例患者体内10%、30%和50%的处方剂量区域所占的体积,IMPT计划比IMRT计划减少了48.9%~64.8%、22.0%~47.0%、22.0%~57.7%。结论 腹盆部肿瘤的IMPT和IMRT计划比较,IMPT计划在降低正常肝脏、肾脏、脊髓、小肠、直肠和膀胱等器官的剂量方面有优势;对于股骨头的剂量,IMPT计划优势并不明显;IMPT计划可显著减少患者体内额外的剂量沉积。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道
    乳头小汗腺汗孔癌1例
    袁宝平, 王亚文, 赵松, 朱江, 马榕
    2025, 52 (7):  462-464.  DOI: 10.3760/cma.j.cn371439-20250110-00080
    摘要 ( 12 )   HTML ( 5 )   PDF(2204KB) ( 0 )  

    小汗腺汗孔癌(EPC)又称外泌汗腺汗孔癌,是一种少见的皮肤附属器恶性肿瘤,通常起源于小汗腺的导管,好发于头颈部和四肢皮肤,发生在乳头部位的较为罕见。现报道1例左乳头EPC患者的诊疗过程,复习相关文献并讨论,以期为临床提供诊疗思路。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