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系统评估双能CT(DECT)中虚拟平扫(VNC)图像与真实平扫(TNC)图像在CT值上的差异,并验证VNC图像在光子、质子放疗计划剂量计算中替代TNC图像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至2023年5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DECT检查的40例实体瘤患者(头颅20例,胸、腹部各10例)的影像数据。对VNC与TNC图像逐层配准,并比较不同解剖结构的CT值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VNC与TNC图像中不同解剖结构CT值的相关性。对差异显著的结构采用最小二乘法建立回归模型(TNC=βVNC+α)。在Eclipse 15.5放疗计划系统中分别设计基于TNC图像与VNC图像的光子与质子放疗计划,以及基于回归模型校正后VNC图像的质子放疗计划,评估两种图像放疗计划的剂量差异。为评估临床靶区(CTV)邻近区域的剂量变化,于CTV所在轴向最大层面分别向前(头侧)和向后(足侧)方向构建厚度为2 mm的环形参照结构,分别命名为Ring_p与Ring_d。结果 VNC与TNC图像的CT值差异主要集中于骨性结构,20例颅脑肿瘤患者的颅骨CT值差异为(409.07±53.38)HU(t=13.88,P<0.001),10例胸部和10例腹部肿瘤患者的脊椎骨CT值差异为(118.66±20.90)HU(t=10.43,P<0.001)。TNC与VNC图像的颅骨(r=0.98,P<0.001)和脊椎骨(r=0.99,P<0.001)CT值均高度相关,分别建立回归模型为:TNC=1.859×VNC+33.896和TNC=1.827×VNC+5.491。基于TNC图像与VNC图像设计的光子放疗计划中,CTV的Dmean分别为(60.00±0.00)与(60.00±0.00)Gy,Ring_p的Dmean分别为(61.17±1.69)与(61.01±1.67)Gy,Ring_d的Dmean分别为(55.26±2.06)与(55.20±1.94)Gy,两组间Dmean的相对剂量差分别为0(t<0.01,P>0.999)、0.33%(t=0.30,P=0.766)和0.19%(t=0.07,P=0.94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基于TNC图像与VNC图像设计的质子放疗计划中,CTV的Dmean分别为(61.73±0.32)与(61.67±0.26)Gy(RBE),Ring_p的Dmean分别为(61.19±0.44)与(60.53±1.22)Gy(RBE),Ring_d的Dmean分别为(60.97±0.67)与(59.80±4.26)Gy(RBE),两组间Dmean的相对剂量差分别为0.24%(t=0.63,P=0.530)、1.80%(t=1.45,P=0.156)、3.56%(t=2.26,P=0.030),其中Ring_d区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基于校正后VNC图像设计的质子放疗计划中,CTV的Dmean为(61.75±0.32)Gy(RBE),Ring_p的Dmean为(61.43±0.71)Gy(RBE),Ring_d的Dmean为(59.96±2.80)Gy(RBE),基于TNC与校正后VNC图像间Dmean的相对剂量差分别为0.16%(t=0.19,P=0.850)、0.76%(t=1.32,P=0.196)和2.22%(t=1.93,P=0.06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ECT中VNC与TNC图像的CT值差异主要存在于骨性结构,尤其是颅骨和脊椎骨。对于颅脑肿瘤患者,VNC图像可以直接用于光子放疗计划;而在质子放疗中,VNC图像经回归模型校正后,可有效替代TNC图像用于放疗计划剂量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