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9年, 第46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9-01-08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著
    肿瘤抗原负载的DC-CIK细胞增殖能力及对肝癌细胞HepG2的杀伤活性研究
    王福立, 孙银萍, 魏本尊, 秦杰, 刘振国, 李岩, 邱菊
    2019, 46 (1):  1-5.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9.01.001
    摘要 ( 595 )   PDF(733KB) ( 450 )  
    目的  观察肿瘤抗原负载的树突状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共培养后的增殖能力及对肝癌细胞HepG2的杀伤活性。方法  采用液氮反复冻融法制备肝癌细胞HepG2抗原。应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健康供血者单个核细胞,诱导并分离出DC、CIK,用肿瘤抗原冲击DC获得Ag-DC,将CIK分为3组,一组为单纯CIK,二组以DC∶CIK=1∶5比例混合,三组以AgDC∶CIK=1∶5比例混合。3组细胞分别记作:CIK组、DC-CIK组和Ag-DC-CIK组。观察3组细胞的增殖能力和细胞表型,并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3组细胞对肝癌细胞HepG2的杀伤活性。结果  3组细胞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增殖速度逐渐增快,在共同培养的第9天、第12天和第15天时Ag-DC-CIK的增殖倍数(61.32±1.72、190.83±3.53、399.09±5.60)均明显高于同时间CIK的增殖倍数(22.47±2.07、55.91±1.81、83.20±2.34)和DCCIK的增殖倍数(40.26±2.49、125.03±4.16、251.55±3.25),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5.78,P=0.033;F=297.35,P=0.018;F=455.37,P<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g-DC-CIK对HepG2细胞的杀伤活性在效靶比为5∶1、10∶1和20∶1时分别为31.71%±0.29%、42.43%±1.86%和57.69%±1.11%,均显著高于CIK组(12.11%±1.14%、21.30%±0.52%和30.71%±1.26%)和DC-CIK组(20.06%±0.67%、29.89%±1.37%和39.11%±0.92%),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9.64,P=0.037;F=199.36,P=0.025;F=302.08,P<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IK、DC-CIK和Ag-DC-CIK 3组细胞培养至第15天,流式细胞仪分析表明3组细胞均表达CD3+CD8+、CD3+CD56+双阳性细胞,且AgDCCIK组CD3+CD8+、CD3+CD56+双阳性细胞的含量(88.12%±1.24%、61.35%±2.63%)明显高于CIK组(54.37%±3.08%、18.22%±1.83%)和DC-CIK组(69.80%±1.46%、39.51%±2.17%),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4.32,P<0.001;F=378.60,P<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  肿瘤抗原负载DC后与CIK共培养获得的Ag-DC-CIK细胞的增殖能力和对肝癌细胞HepG2的杀伤活性显著高于CIK细胞和DC-CIK细胞。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TEN蛋白和E-cadherin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陈一鸣,周毅
    2019, 46 (1):  6-10.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9.01.002
    摘要 ( 713 )   PDF(810KB) ( 468 )  
    目的 探讨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PTEN)蛋白和上皮钙黏着蛋白(E-cadherin)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2年1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263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TEN蛋白及E-cadherin的表达情况,运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两者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PTEN蛋白与E-cadherin之间的关系采用列联相关分析,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方法分析两者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情况,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PTEN蛋白和E-cadherin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4%(180/263)和95.4%(251/263),低于其在癌旁乳腺组织中的表达77.9%(205/263)和98.5%(259/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56,P=0.014;χ2=4.125,P=0.042)。PTEN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χ2=8.443,P=0.015;χ2=9.253,P=0.010),E-cadherin的表达与年龄、绝经状态、肿瘤最大径、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均无关(均P>0.05)。列联相关分析显示,PTEN蛋白与Ecadherin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C=0.125,P=0.041)。生存分析显示,PTEN蛋白阴性表达患者的5年无瘤生存率为81.9%,低于阳性表达患者的95.0%(χ2=12.040,P=0.001);E-cadherin阴性表达患者的5年无瘤生存率为66.7%,低于阳性表达患者的92.0%(χ2=13.313,P<0.001)。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PTEN蛋白及Ecadherin阴性表达、淋巴结转移是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2.554,95%CI为1.016~6.420,P=0.046;HR=3.573,95%CI为1.136~11.239,P=0.029;HR=3.622,95%CI为2.026~6.476,P<0.001)。结论 PTEN蛋白与E-cadherin表达相关且两者低表达可能是乳腺癌发生发展、侵袭转移的机制之一,联合检测可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情况的指标之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70例晚期肺腺癌患者EGFR突变检测状况相关分析
    胡韡,张宇
    2019, 46 (1):  11-16.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9.01.003
    摘要 ( 724 )   PDF(3919KB) ( 474 )  
    目的 探讨晚期肺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检测中不同检测方法及检测样本的实际使用状况并进行分析。方法 收集南京市胸科医院呼吸科170例接受EGFR驱动基因检测的晚期肺腺癌患者病例资料,对初次检测结果及连续检测实施状况作出分析。结果 170例患者初次检测EGFR突变率为49.4%(84/170),女性患者EGFR敏感突变检出率高于男性[61.4%(43/70)∶41.0%(41/100);χ2=6.875,P=0.009];≥65岁患者EGFR敏感突变检出率低于<65岁患者[41.6%(47/113)∶64.9%(37/57);χ2=8.242,P=0.004];吸烟者EGFR敏感突变检出率低于非吸烟者[34.3%(24/70)∶60.0%(60/100);χ2=10.892,P=0.001]。疾病进展后60例患者接受再次检测,T790M检出率为48.3%(29/60)。170例患者初检时EGFR敏感突变检出率:肿瘤组织(活检+胸腔积液细胞蜡块)为50.8%(64/126),ctDNA(胸腔积液+外周血)为45.5%(20/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72,P=0.542);PCR法敏感突变检出率为51.0%(77/151),二代测序(NGS)法为36.8%(7/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52,P=0.245)。60例患者耐药后T790M检出率:PCR法为51.9%(14/27),NGS为45.5%(15/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3,P=0.622)。初检时使用肿瘤组织进行检测占74.1%(126/170),ctDNA占25.9%(44/170);第2次检测时使用肿瘤组织接受检测占11.7%(7/60),ctDNA占88.3%(53/60);第3次检测时使用肿瘤组织标本检测占23.1%(3/13),ctDNA占76.9%(10/13)。3次检测使用检测方法占比:初检PCR占88.8%(151/170),NGS占11.2%(19/170);疾病进展后再次检测PCR占45.0%(27/60),NGS占55.0%(33/60),第3次检测NGS占100%(13/13)。结论 对于晚期肺腺癌患者而言,充分利用不同肿瘤标本及ctDNA检测有助于提高EGFR突变检测受检率,合理使用PCR技术及NGS方法可给患者带来最大获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消癌平注射液辅助TP方案化疗对晚期NSCLC患者免疫状态、不良反应及生命质量的影响
    陈玉,李强,张聪,李世杰
    2019, 46 (1):  17-21.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9.01.004
    摘要 ( 583 )   PDF(3237KB) ( 335 )  
    目的 探讨消癌平注射液辅助TP方案(多西他赛+卡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不良反应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接诊的100例晚期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消癌平组(n=55)和TP组(n=45)。TP组给予TP方案化疗,消癌平组在TP组的基础上加用消癌平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免疫状态、不良反应及生命质量变化,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治疗后,消癌平组有效率为49.09%(27/55),显著高于TP组的28.89%(1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9,P=0.040)。消癌平组和TP组患者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3.64%(46/55)和73.33%(33/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84,P=0.208)。治疗后消癌平组CD4+(40.98%±5.73%∶33.47%±5.06%)、CD4+/CD8+(1.53±0.34∶1.25±0.26)、自然杀伤(NK)细胞(19.59%±4.77%∶17.05%±4.12%)明显高于TP组(t=6.869,P<0.001;t=4.542,P<0.001;t=5.609,P<0.001),两组患者CD8+(26.83%±5.21%∶26.58%±5.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39,P=0.812)。消癌平组患者白细胞减少(50.91%∶75.56%)、血小板减少(38.18%∶66.67%)、血红蛋白下降(52.73%∶77.78%)发生率均低于TP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81,P=0.012;χ2=8.306,P=0.005;χ2=6.741,P=0.009)。消癌平组和TP组患者恶心、呕吐(32.73%∶48.89%),腹泻、便秘(45.45%∶60.00%)及肝功能损害(7.27%∶13.33%)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94,P=0.101;χ2=2.098,P=0.148;χ2=0.449,P=0.503)。消癌平组和TP组患者治疗后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分别为81.47±11.26和73.38±10.45,两组患者生命质量提高稳定率分别为78.18%(43/55)和57.78%(26/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91,P<0.001;χ2=4.817,P=0.028)。结论 消癌平注射液辅助TP方案治疗晚期NSCLC的近期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减少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放大内镜联合窄带成像与超声内镜判断早期食管癌浸润深度准确性的对比研究
    吴大鹏,孙仁虎,李杨,韩树堂,肖君
    2019, 46 (1):  22-26.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9.01.005
    摘要 ( 686 )   PDF(16240KB) ( 217 )  
    目的 评价放大内镜联合窄带成像(ME-NBI)与超声内镜(EUS)在判断早期食管癌浸润深度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江苏省中医院胃镜+病理诊断的早期食管癌患者68例,术前先后行ME-NBI和EUS分别判断病变浸润深度,参照术后病理,分别计算两者的准确性,并通过配对四格表χ2检验(McNemar检验)及Kappa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病理示病灶局限于黏膜层至黏膜下层浅层(m-sm1层)病例57例,突破黏膜下层浅层(sm2-sm3)11例。ME-NBI和EUS对病变术前的评估结果分别与术后病理对照,MENBI与术后病理中度一致(McNemar检验P=0.508;Kappa=0.560,P<0.001),EUS与病理一致性不佳(McNemar检验P=0.019;Kappa=0.266,P=0.015)。ME-NBI和EUS对于早期食管癌浸润深度诊断的总准确率分别为86.8%(59/68)和72.1%(49/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cNemar检验P=0.015;Kappa=0.258,P=0.026)。结论 ME-NBI与EUS有助于早期食管癌浸润层次的判断,前者准确性更高,对患者手术方案的制定有较高的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阿帕替尼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性晚期肝细胞癌的疗效观察
    张伟,苏方,汪子书
    2019, 46 (1):  27-31.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9.01.006
    摘要 ( 565 )   PDF(3554KB) ( 288 )  
    目的 观察阿帕替尼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性晚期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2例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性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7例患者口服阿帕替尼治疗,为阿帕替尼组,35例患者应用FOLFOX4方案(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姑息性化疗,为FOLFOX4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血清甲胎蛋白变化、临床症状改善率、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改善率、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中位总生存期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阿帕替尼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为27.03%(10/37),高于FOLFOX4组的17.14%(6/3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17,P=0.313);阿帕替尼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为64.86%(24/37),高于FOLFOX4组的48.57%(17/3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48,P=0.163)。治疗16周后,阿帕替尼组患者的血清甲胎蛋白水平为(280±20)ng/ml,显著低于FOLFOX4组的(450±20)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049,P<0.001);阿帕替尼组患者的KPS评分改善率为86.49%(32/37),明显优于FOLFOX4组的57.14%(2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20,P=0.006);阿帕替尼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率为72.97%(27/37),明显优于FOLFOX4组的42.86%(1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12,P=0.010)。阿帕替尼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6.2个月,较FOLFOX4组的2.8个月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5,P=0.028);阿帕替尼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为10.9个月,较FOLFOX4组的6.6个月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429,P<0.001)。阿帕替尼的不良反应主要为高血压、蛋白尿及手足综合征,FOLFOX4方案的不良反应主要为白细胞减少、神经毒性及肝功能损害;两组不良反应多数为1或2级,给予对症治疗后得到缓解和改善。结论 阿帕替尼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性晚期肝细胞癌安全有效,能够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明显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和改善其临床症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脂质体多柔比星单药与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对复发性铂耐药卵巢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褚超男,黄琪
    2019, 46 (1):  32-35.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9.01.007
    摘要 ( 739 )   PDF(647KB) ( 559 )  
    目的 评价和对比多柔比星单药治疗及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两种二线化疗方案在复发性铂耐药卵巢癌患者化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湖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80例确诊为复发性铂耐药型卵巢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单用脂质体多柔比星治疗组(PLD组)和采用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组(G/O组),每组40例。评定两组治疗疗效,对两组患者治疗后CA125表达情况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PLD组客观缓解率(ORR)为27.5%(11/40),疾病控制率(DCR)为35.0%(14/40);G/O组ORR为22.5%(9/40),DCR为27.5%(11/4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27,P=0.61;χ2=0.52,P=0.47)。PLD组和G/O组患者中达到ORR的患者其CA125值分别为(61.27±28.11)U/ml、(78.29±34.26)U/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2,P=0.24);未达到ORR的患者其CA125值分别为(530.07±77.15)U/ml、(551.00±78.78)U/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4,P=0.30)。PLD组不良反应主要为手足综合征及骨髓抑制,G/O组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及骨髓抑制,PLD组患者的白细胞减少(65.0%∶92.5%,χ2=9.04,P=0.005)、血小板减少(15.0%∶52.5%,χ2=12.58,P<0.001)、贫血(15.0%∶40.0%,χ2=6.27,P=0.012)、胃肠道反应(17.5%∶60.0%,χ2=15.22,P<0.001)、神经毒性(5.0%∶30.0%,χ2=8.66,P=0.006)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G/O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两种化疗方案对复发性铂耐药卵巢癌患者疗效相当,脂质体多柔比星的不良反应较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轻,耐受性更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支链氨基酸转移酶1与恶性肿瘤
    吕天鑫,张兵雷,宋永平
    2019, 46 (1):  36-39.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9.01.008
    摘要 ( 711 )   PDF(643KB) ( 771 )  
    支链氨基酸转移酶1(BCAT1)作为催化支链氨基酸代谢的关键酶,参与多种生物合成的通路。研究发现BCAT1在白血病、胶质瘤、鼻咽癌、胃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中高表达,与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转移密切相关,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可作为恶性肿瘤新的治疗靶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抗PD-1/PD-L1免疫治疗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王欢,蒋海萍,高源,徐农,俞雄飞
    2019, 46 (1):  40-44.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9.01.009
    摘要 ( 809 )   PDF(653KB) ( 869 )  
    抗程序性死亡蛋白-1和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在多种实体瘤取得明显疗效,但是单药治疗有效率不高。因此,探寻合适的疗效预测标志物、精准选择潜在获益人群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研究表明,PD-L1表达、肿瘤突变负荷、错配修复基因缺陷等可能与免疫治疗的疗效相关,对这些标志物的深入分析和探索可能为临床筛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获益人群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阿帕替尼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黄海,毕锋
    2019, 46 (1):  45-48.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9.01.010
    摘要 ( 761 )   PDF(2982KB) ( 423 )  
    阿帕替尼是一种小分子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其通过高度选择性地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强效抑制肿瘤血管生成。阿帕替尼还可以阻滞细胞周期和逆转耐药。临床研究表明阿帕替尼对多种恶性肿瘤有效,如胃癌、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等,具有较好的客观有效率和生存获益,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放疗联合抗PD-1及PD-L1抗体在肿瘤治疗中的进展
    李慧,段永建,葛红
    2019, 46 (1):  49-53.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9.01.011
    摘要 ( 714 )   PDF(653KB) ( 889 )  
    放疗主要以局部治疗肿瘤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它不仅可以通过损伤DNA直接杀伤肿瘤细胞,而且也对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巨大影响。这种治疗方式不仅有抑制作用,更有激活效应。程序性死亡蛋白-1及其配体-1的抗体作为目前最热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通过恢复和提高机体T细胞的免疫杀伤功能抑制肿瘤的增长。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二者联合应用治疗肿瘤,疗效较单一治疗模式提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型抗氧化剂在泌尿系统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宋家瑞,张斌,杨中文,徐保才,王超,马鸣
    2019, 46 (1):  54-56.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9.01.012
    摘要 ( 398 )   PDF(638KB) ( 596 )  
    抗氧化剂是机体防御氧化应激的重要物质,能够通过减少细胞内活性氧的含量维持体内氧化还原物质的平衡。研究表明新型抗氧化剂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凋亡、抑制血管生成及抑制肿瘤细胞的转移,对多种泌尿系统肿瘤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抗氧化剂在泌尿系统肿瘤的预防及治疗中极具应用价值,有望成为抗肿瘤新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循环肿瘤DNA在卵巢癌中的研究进展
    袁秋月,乔慧敏,张盛苗,夏宝国,毕淑娜,陈龙
    2019, 46 (1):  57-60.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9.01.013
    摘要 ( 495 )   PDF(645KB) ( 700 )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循环肿瘤DNA(ctDNA)在恶性肿瘤的诊治方面显示出一定的价值,二代测序技术的出现使血浆ctDNA检测更为精准、快速。ctDNA凭借其安全、非侵入性等优点在卵巢癌的早期诊断、病情监测、疗效评估、指导用药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尽管目前血浆ctDNA检测的应用仍存在不足,但随着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血浆ctDNA在卵巢癌的诊断、个性化治疗及预后评估等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道
    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肺肉瘤样癌一例
    毛延涛,张耀,仲昭坤
    2019, 46 (1):  61-62.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9.01.014
    摘要 ( 1521 )   PDF(806KB) ( 903 )  
    肺肉瘤样癌是一类分化差的非小细胞肺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安罗替尼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多靶点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被批准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三线治疗。我科收治1例晚期肺肉瘤样癌患者,应用安罗替尼治疗取得良好近期疗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节拍化疗治疗晚期肾上腺皮质癌一例
    李晓晴,张正,邵宜,钟殿胜
    2019, 46 (1):  63-64.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9.01.015
    摘要 ( 532 )   PDF(673KB) ( 740 )  
    肾上腺皮质癌是一种发病率低的罕见恶性肿瘤,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内分泌治疗、放化疗,但效果仍不理想。米托坦是目前治疗功能性肾上腺皮质癌最主要的药物,但由于其剂量治疗窗较窄,临床使用中极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药物不良反应。节拍式化疗是一种以“低剂量、高频、持续给药”为特征的新兴治疗模式,多项临床研究均证实其可在疗效与毒性之间达到平衡。现将我科1例晚期肾上腺皮质癌患者应用内分泌治疗联合节拍化疗的治疗过程进行报道,旨在增加对肾上腺皮质癌的认识以及为节拍化疗治疗模式增加临床经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