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1年, 第38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1-02-08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综述
    WNT5A与肿瘤的关系
    张晓磊, 郑建华
    2011, 38 (2):  83-85. 
    摘要 ( 1372 )   PDF(340KB) ( 3324 )  
    WNT5A与胚胎发育以及肿瘤发生、侵袭、转移及化疗耐药等有重要关系。不同肿瘤中独特的 WNT5A信号形成依赖于多种变量,包括受体、下游靶向效应分子、抑制分子以及来自于肿瘤微环境和肿瘤细胞外基质的外部影响。目前有研究对WNT5A作为肿瘤抑制因子还是肿瘤刺激因子的本质角色仍有争议,但 WNT5A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与肿瘤的多种行为确有密切关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3435T多态性与肿瘤发病风险及疗效的关系
    菅子莹, 陈宝安
    2011, 38 (2):  86-88. 
    摘要 ( 1392 )   PDF(276KB) ( 2654 )  
    多药耐药基因1(MDR1) C3435T多态性影响肿瘤发病风险及疗效。由于 T等位基因能够使致癌物质更易在组织中积聚,因此TT基因型患者更易发生乳腺癌、胃癌、结直肠癌。并且C3435T TT基因型与KRAS基因野生型同时存在的患者化疗效果最好。但由于种族不同、地区差异、样本量不同等客观因素存在,C3435T多态性与乳腺癌、胃癌患者化疗效果的关系仍在探索中。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let-7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朱秀明, 吴灵娇, 吴福生
    2011, 38 (2):  89-91. 
    摘要 ( 950 )   PDF(272KB) ( 2120 )  
    let-7是目前研究最为广泛的miRNA之一。在肿瘤中,let-7具有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分化和凋亡的多种生物学功能。同时在不同的人肿瘤组织和细胞中,let-7表达的下调伴随其靶基因的表达变化,表明let-7与肿瘤呈高度相关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eriostin在肿瘤中的作用
    杨荣, 吴福生
    2011, 38 (2):  92-95. 
    摘要 ( 856 )   PDF(388KB) ( 1649 )  
    Periostin在多种肿瘤组织中特异性表达,与肿瘤的进展及预后相关,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凋亡,促进肿瘤生长。近年的研究表明,其诱导血管形成的机制是通过αβ3-FAK和Flk-1/KDR等多种信号转导途径来实现。且其参与上皮间质转变过程进而促进肿瘤侵袭和转移。Periostin有可能作为一种潜在的治疗靶点用于临床。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CL21/CCR7轴与肿瘤侵袭转移的机制
    崔凯, 张波, 李胜
    2011, 38 (2):  96-98. 
    摘要 ( 961 )   PDF(283KB) ( 2248 )  
    趋化因子CCL21具有双向效应,其通过与多种免疫细胞表面表达的受体CCR7结合,发挥抗肿瘤、抗感染等免疫效应,而多种肿瘤细胞表面亦表达CCR7,两者结合则促进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导致肿瘤进展。故探析CCL21/CCR7与肿瘤侵袭转移机制,阻断其不利效应,使CCL21有希望用于肿瘤基因治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抑癌基因KLF6的作用机制及其在相关肿瘤中的表达
    张修稳, 赵国海
    2011, 38 (2):  99-101. 
    摘要 ( 1071 )   PDF(290KB) ( 2117 )  
    KLF6的主要作用机制是以p53非依赖方式上调p21 ,进而导致细胞增殖的抑制,其表达异常或活性缺失与前列腺癌、肝癌、胃癌等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并有可能成为分子靶向治疗的新靶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性细胞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孙明芳, 谢晓冬
    2011, 38 (2):  102-104. 
    摘要 ( 974 )   PDF(299KB) ( 2207 )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具有增殖速度快、杀瘤活性高、不良反应轻、杀瘤谱广等特点。有研究显示,大量输注CIK细胞可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功能,清除手术、放化疗后体内残留的肿瘤细胞及微小转移灶,进而延缓肿瘤复发,提高疗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XRCC1基因多态性与放射性损伤
    李海军, 陈志坚
    2011, 38 (2):  105-107. 
    摘要 ( 844 )   PDF(280KB) ( 2127 )  
    X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XRCC1)是一种重要的DNA修复基因,该基因的多态性会导致其编码蛋白相应的氨基酸改变,影响DNA修复,进而造成肿瘤患者的放射性损伤。目前研究发现,XRCC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肿瘤患者放射性损伤相关,但其相关性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化疗药物所致周围神经病变的防治
    朱正峰, 李鑫, 张明智
    2011, 38 (2):  108-110. 
    摘要 ( 1294 )   PDF(361KB) ( 2635 )  
    紫杉醇类、长春碱类、铂类、沙利度胺及新药硼替佐米等常用化疗药物常可导致周围神经病变。预防或治疗化疗药物所致周围神经病变且不影响疗效的动物实验或临床试验相继进行,钙镁灌注、谷胱甘肽、硫辛酸等的应用研究也不断进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放射治疗与心脏损伤
    李永立, 徐向英, 徐建宇
    2011, 38 (2):  111-113. 
    摘要 ( 942 )   PDF(362KB) ( 2652 )  
    放射治疗中电离辐射可能对心脏的各个结构,包括心包、心肌、瓣膜、传导系统和冠状动脉等造成损伤。放射性心脏损伤在心肌酶、灌注显像、心电图、应变率成像等方面均有异常表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食管癌精确放疗疗效评价
    孔洁, 韩春
    2011, 38 (2):  114-117. 
    摘要 ( 1516 )   PDF(374KB) ( 3615 )  
    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3DCRT)和调强放疗(IMRT)疗效确切,与常规放疗相比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均有明显提高,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仍然是局部未控制和复发。就目前而言提高局部控制不能单纯依靠提高靶区剂量,同期放化疗的应用更进一步改善了食管癌的治疗效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乳腺癌的早期预警
    胡凌云, 李亚里
    2011, 38 (2):  118-120. 
    摘要 ( 1129 )   PDF(390KB) ( 2257 )  
    绝经期前后是女性乳腺癌的高发年龄阶段。CA153是临床上常用的监测乳腺癌的肿瘤标记物,但在早期诊断中却无明显意义。而基因表达谱技术成为目前研究热点,并研究发现了乳腺癌相关基因。而临床用于诊断乳腺癌的方法也存在一定弊端,因此对于提前预测或早期发现乳腺癌尚无确切定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皮-间质转化与乳腺癌
    冯炜红, 张斌, 曹旭晨
    2011, 38 (2):  121-123. 
    摘要 ( 1703 )   PDF(358KB) ( 3685 )  
    上皮-间质转化(EMT)使原发癌细胞获得间质特征,并且在转移部位上皮再生形成继发性肿瘤。该过程参与乳腺癌的浸润和转移,有可能影响疗效。乳腺癌细胞的一系列标记蛋白可监测转录调节和表观遗传调控引起的细胞学行为的特征性改变,并能够提供预测依据和治疗靶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胰岛素生长因子与乳腺癌的关系
    张新明, 潘琪, 高伟
    2011, 38 (2):  124-126. 
    摘要 ( 710 )   PDF(340KB) ( 1952 )  
    胰岛素生长因子(IGF)可促进乳腺癌发生、发展和转移。根据IGF信号途径的特点,抑制该信号途径能够控制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对乳腺癌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乳腺癌TOP2A基因与蒽环类药物疗效
    李绪渊, 李蔚冰, 林英城
    2011, 38 (2):  127-128. 
    摘要 ( 641 )   PDF(325KB) ( 2422 )  
    含蒽环类方案目前广泛应用于乳腺癌的治疗,其疗效与拓扑异构酶Ⅱ(TOP2)基因的异常状态存在关联,已有临床研究表明HER2基因扩增伴有TOP2基因异常的患者是蒽环类治疗的主要受益人群,但该结论未达成共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乳腺珠蛋白检测与乳腺癌诊治
    田英, 姜专基, 司晓枫
    2011, 38 (2):  129-131. 
    摘要 ( 627 )   PDF(316KB) ( 1782 )  
    人乳腺珠蛋白(hMAM)是近年发现的乳腺组织特异性蛋白,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hMAM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表明,hMAM是一种新的具有临床应用前景的乳腺癌标记物,可诱导机体免疫反应产生细胞毒作用,有望用于乳腺癌治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乳腺癌辅助化疗致闭经的研究进展
    李永峰, 吴云飞
    2011, 38 (2):  132-135. 
    摘要 ( 802 )   PDF(331KB) ( 2085 )  
    早期乳腺癌患者一般都有较好的预后,然而辅助化疗所导致的闭经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育能力。年龄是化疗诱导停经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化疗方案对其并无显著影响。化疗致闭经(CIA)可改善激素受体阳性患者的无病生存率(DFS)和总生存率(OS),对于低危或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应选用合适的方法保护患者的卵巢功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let-7及其在肺癌中的作用
    赖习华, 王茂生
    2011, 38 (2):  136-138. 
    摘要 ( 540 )   PDF(321KB) ( 1397 )  
    肺癌中let-7表达普遍降低,而多种癌基因表达升高。导入let-7对肺癌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let-7有可能成为很好的靶点或者强有力的介入工具,将有望应用于肺癌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及治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薏苡仁油脂在肺癌治疗中的作用
    姚榕, 季斌
    2011, 38 (2):  139-141. 
    摘要 ( 1173 )   PDF(393KB) ( 2347 )  
    薏苡仁具有抗肿瘤作用,其抗肿瘤活性成分是薏苡仁油脂。研究表明其主要作用是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血管生成、调节免疫及镇痛。临床证明薏苡仁油脂可以联合放化疗提高肺癌的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因此被广泛用于肺癌的治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转录核因子-κB信号传导在消化道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戴佳奇, 王坚
    2011, 38 (2):  142-144. 
    摘要 ( 549 )   PDF(327KB) ( 2018 )  
    具有多向转录调节功能的转录核因子-κB(NF-κB)与胃、肠、肝等消化道组织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失衡有关。其活化后产生的信号传导广泛参与了这些消化道肿瘤的癌前病变、肿瘤发生以及浸润、转移等过程。针对NF-κB活化途径的治疗,可以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削弱肿瘤对放化疗的抵抗能力并减轻肿瘤引起的恶病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E-cad基因甲基化与消化道肿瘤的相关性
    李永丽, 丁国瑾
    2011, 38 (2):  145-147. 
    摘要 ( 605 )   PDF(312KB) ( 1833 )  
    E-cad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是消化道肿瘤中该基因失活的主要原因,可致E-cad表达下降或缺失,与食管癌、胃癌、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胆囊癌、胰腺癌及结直肠癌等多种消化道肿瘤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E-cad基因甲基化的进一步研究将有可能指导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诊断、基因治疗、预防及预测肿瘤转移复发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胰腺癌的靶向治疗
    顾飞英, 袁瑛
    2011, 38 (2):  148-150. 
    摘要 ( 665 )   PDF(307KB) ( 2208 )  
    放化疗联合靶向药物治疗是晚期胰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目前与胰腺癌治疗相关的靶向药物主要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阻断剂、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克隆抗体等。其中,厄洛替尼与吉西他滨(GEM)联合已被证实具有延长胰腺癌患者生存期的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dx2在相关肿瘤中的表达与意义
    刘仕琪, 牛建华
    2011, 38 (2):  151-154. 
    摘要 ( 782 )   PDF(317KB) ( 1886 )  
    Cdx2在肠上皮细胞正常分化和增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成年个体中Cdx2局限于从十二指肠至直肠的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核内,在肠道黏膜中表达缺失、突变或在肠道以外脏器中异位表达时则促进该部位肠化生和肿瘤发生。在食管下段由于返流物的慢性刺激可诱导Barrett食管(BM)的形成,在胃、膀胱及子宫颈等的黏膜上皮异位表达亦可造成相应部位黏膜肠化生,并与腺癌的早期形成密切相关。检测癌组织中Cdx2的表达有助于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和预后。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I3K/Akt信号通路与卵巢癌的关系
    陈胜民, 潘晓琳, 李峰
    2011, 38 (2):  155-157. 
    摘要 ( 1277 )   PDF(367KB) ( 3764 )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上的正调控因子PI3K/Akt在卵巢癌中往往是激活的,而负调控磷酸酶基因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TEN)的功能往往缺失。它们共同调节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并与肿瘤的血管形成和侵袭转移也密切相关。因此PI3K/Akt信号通路异常影响患者的预后,同时也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Skp2与P27kip1在基底细胞癌及其临床病理特征中的表达
    代大毛, 朱辉
    2011, 38 (2):  158-160. 
    摘要 ( 633 )   PDF(421KB) ( 1698 )  
    目的 检测S期激酶相关蛋白2(Skp2)与激酶抑制蛋白1(P27kip1)在基底细胞癌(BCC)中的表达,进而探明两者在B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初步探讨Skp2与P27kip1在BCC临床分型中的作用,尤其在硬化型中的作用。  方法 用免疫组织染色SP两步法检测50例BCC及3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Skp2与P27kip1的表达情况,并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及临床分型等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 Skp2定位于胞核或胞质,而P27kip1 只定位于胞核。Skp2在BCC中呈高表达,而P27kip1呈低表达,与正常皮肤组织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kp2和P27kip1的异常表达与BCC的临床分型有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等因素均无关(P﹥0.05 )。在BCC中,Skp2的阳性表达与P27kip1 的阳性表达呈负相关(r=-0.624;P﹤0.05);但在BCC的硬化型中,两者无相关性(P﹥0.05)。 结论 Skp2与P27kip1在BCC中的阳性表达呈负相关,提示在BCC的发生及发展中两者可能起协同作用,并可能为将来的治疗提供靶点。Skp2在硬化型BCC组的表达高于结节型及浅表型BCC组,而P27kip1则相反,提示Skp2与P27kip1可能参与皮肤BCC的分型,且可能成为BCC分型的预测因子,从而为不同类型BCC手术切缘的设计提供生化指标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