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1年, 第38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1-01-08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综述
    Stat3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李海东, 裘正军
    2011, 38 (1):  3-5. 
    摘要 ( 1514 )   PDF(543KB) ( 5852 )  
    Stat3是转录信号传导子与激活子家族的重要成员,可被多种细胞因子、生长因子、致癌因子激活,并介导多种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的信号向细胞核转导,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Stat3持续激活可导致细胞异常增殖和恶性转化,增强肿瘤的抗凋亡能力,促进肿瘤的侵袭、转移及血管新生,增强肿瘤的耐药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urvivin与恶性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孙艳, 李勇
    2011, 38 (1):  6-8. 
    摘要 ( 1403 )   PDF(672KB) ( 3243 )  
    生存素(Survivin)与多种恶性肿瘤关系密切,研究 Survivin在肿瘤中表达及作用机制,在寻找新的肿瘤标记物、判断预后、探讨并逆转肿瘤恶性生物学行为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星形细胞上调基因-1与肿瘤的关系
    叶佳, 陈玮琳
    2011, 38 (1):  9-11. 
    摘要 ( 1303 )   PDF(755KB) ( 3086 )  
    星形细胞上调基因-1(AEG1)是经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IV1)感染、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或糖蛋白肽gp120处理人胚胎初级星形胶质细胞后诱导表达的分子,其在多种肿瘤细胞中高表达,与肿瘤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关系密切,能促进肿瘤血管生成,相关分子机制涉及PI3K-AKT、NFκB及Wnt等重要信号通路。AEG-1有望作为肿瘤治疗的潜在靶分子。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基因LAPTM4B与肿瘤
    印明柱, 娄阁
    2011, 38 (1):  12-14. 
    摘要 ( 1168 )   PDF(309KB) ( 2981 )  
    溶酶体相关4次跨膜蛋白质(LAPTM4)B是最近发现的一个新基因,具有癌基因的特性,对其结构、生物学功能、基因多态性及预后与肿瘤关系等进行初步探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Livin基因在恶性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研究
    安素红, 徐玉清
    2011, 38 (1):  15-16. 
    摘要 ( 1262 )   PDF(334KB) ( 3052 )  
    Livin是凋亡抑制蛋白家族最新的成员,通过抑制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激活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等途径参与细胞凋亡的调节。Livin在多种恶性肿瘤中高表达,并且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为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端粒酶活性的调节及其在肿瘤基因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李倩倩, 邓志华
    2011, 38 (1):  17-19. 
    摘要 ( 1261 )   PDF(283KB) ( 2946 )  
    hTERT基因启动子是具有肿瘤特异性的启动子,受多种因子的调控。染色质结构经DNA甲基化或核小体组蛋白修饰被认为是hTERT启动子重要的调控。新近研究发现细胞因子糖原合酶激酶-3、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1、骨诱导因子-7、转录因子cmyc抑制剂、转化生长因子β、环戊烯酮前列腺素以不同方式调控hTERT的活性。端粒酶特异性的复制腺病毒Telomelysin已应用于临床,基于hTERT的各种基因治疗也在不断的研究中。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树突状细胞免疫治疗的新进展
    刘博文, 张斌, 张伟然
    2011, 38 (1):  20-23. 
    摘要 ( 1236 )   PDF(298KB) ( 2958 )  
    树突状细胞(DC)为目前发现的体内最强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但在体内并不能进行充分的交叉提呈。目前可通过在体外制备DC疫苗或者与化疗等促凋亡治疗联用的方法,增强DC的抗原提呈能力,提高机体免疫系统的抗肿瘤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胶质瘤研究中的应用
    仇有成, 徐建勇, 王存祖
    2011, 38 (1):  24-26. 
    摘要 ( 1305 )   PDF(339KB) ( 3154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在体内具有向肿瘤部位定向迁移能力,是比较理想的基因治疗“细胞载体”。通过转染或转导的方法,在体外使MSC携带目的基因,并获得稳定表达,然后将它们移植到宿主体内,发挥治疗作用。这种先体外后体内的过程在胶质瘤等多个系统肿瘤中进行了研究,获得阳性结果。MSC移植的安全性值得关注,其中与宿主肿瘤细胞的相互作用目前尚无定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分级脑胶质瘤术后放射治疗
    曹秀娟, 郝俊芳
    2011, 38 (1):  27-29. 
    摘要 ( 1518 )   PDF(344KB) ( 3748 )  
    放射治疗是高分级脑胶质瘤重要治疗手段之一,但疗效不理想,而术后适时放疗、精确勾画靶区,放疗总量>60Gy 、适形调强放疗及联合化疗、靶向治疗是提高其放疗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淋巴结影像学在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应用
    张延伟, 周伟生
    2011, 38 (1):  30-32. 
    摘要 ( 1075 )   PDF(343KB) ( 2424 )  
    随着磁共振成像(MRI)、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及分子成像的不断深入研究及应用,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日益提高,其中MRI可应用不同序列、增强扫描、淋巴结对比剂等多种技术评估淋巴结状态,对判断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具有很大优势及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及其研究进展
    赵曙, 张明辉, 张清媛
    2011, 38 (1):  33-35. 
    摘要 ( 1468 )   PDF(360KB) ( 4393 )  
    循环肿瘤细胞(CTC)为肿瘤发生转移的重要原因。检测CTC能早期发现肿瘤的转移及复发。在乳腺癌中,CTC检测与其他检测方式相比有较高的可重复性和敏感性,并能更早地提供预后信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XCR4表达对乳腺癌进展及预后的意义
    陈宏武, 吴国英, 张国君
    2011, 38 (1):  36-38. 
    摘要 ( 1347 )   PDF(314KB) ( 3327 )  
    CXCR4是编码352个氨基酸且高度保守的G蛋白耦联七次跨膜受体,可介导肿瘤细胞增殖、迁移、浸润及转移,在乳腺癌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CXCR4表达是乳腺癌发生的早期分子事件,可能为预测乳腺癌发生及早期诊断乳腺癌提供新的方法。CXCR4高表达与乳腺癌转移有着密切关系,是乳腺癌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抑制CXCR4表达或阻断CXCR4信号通路,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增殖及转移,CXCR4拮抗剂可能成为乳腺癌新的靶向治疗药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肺癌微转移相关标记物及其检测
    马靓, 茅国新
    2011, 38 (1):  39-41. 
    摘要 ( 1053 )   PDF(315KB) ( 2237 )  
    肺癌微转移是肿瘤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的微量转移。研究发现,通过某些肿瘤标记物的早期检测,可提高TNM分期的准确性,了解肺癌患者预后,正确选择治疗方案。目前发现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较好的标记物,包括细胞角蛋白19mRNA、肺特异性χ蛋白mRNA、黏蛋白基因1、胃泌素释放肽受体mRNA等。检测方法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免疫组化、蛋白印迹法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EML4-ALK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马丽, 韩晓红, 石远凯
    2011, 38 (1):  42-44. 
    摘要 ( 1497 )   PDF(360KB) ( 4621 )  
    棘皮动物微管结合蛋白4(EML4)与间变淋巴瘤激酶(ALK)形成的融合基因被认为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新的分子靶点。最近,Ⅰ期和Ⅱ期临床研究运用ALK抑制剂治疗携带重组ALK基因的NSCLC患者的反应率达80%以上。因此,研究EML4-ALK的生物学特性、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可为临床治疗此类患者提供新的思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消化系统肿瘤中miR-21研究进展
    袁嘉敏, 凌志强, 毛伟敏
    2011, 38 (1):  45-47. 
    摘要 ( 1028 )   PDF(299KB) ( 2096 )  
    miRNA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的一种内源性的小分子RNA,作为一种关键因素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MiR-21是 miRNA中具有代表性的基因,在多种肿瘤组织中过表达,这种一致的过表达提示miR-21基因有显著的致癌活性,在肿瘤中具有癌基因的功能。大量研究证实 miR-21过表达可对消化道肿瘤的诊断、生物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食管癌术后放疗合理照射范围和剂量
    张耀敏, 韩春
    2011, 38 (1):  48-50. 
    摘要 ( 1182 )   PDF(313KB) ( 2434 )  
    食管癌确诊时中晚期患者较多,即使行根治性手术切除者其5年生存率也仅 20%~30%,术后放疗是重要的辅助治疗和补救治疗手段,但是关于术后放疗的适应证、术后放疗照射范围及合适剂量目前均尚无统一的明确的界定。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胃癌干细胞研究进展
    蔡东焱, 华东
    2011, 38 (1):  51-53. 
    摘要 ( 1389 )   PDF(338KB) ( 3319 )  
    肿瘤干细胞(CSC)是一群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肿瘤细胞,许多研究已证实在多种实体瘤中存在CSC。虽然CSC在肿瘤细胞总数中只占很小比例,但在肿瘤的起源、发展、转移及复发等方面均有重要的作用。胃癌CSC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仍未发现胃癌CSC特异性标记物,但对其存在和来源均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肿瘤微环境与调节性T细胞
    胡娟, 邹书兵, 周凡
    2011, 38 (1):  54-56. 
    摘要 ( 840 )   PDF(339KB) ( 1909 )  
    调节性T细胞(Treg)的浸润是肿瘤免疫微环境抑制的重要机制之一。Treg在多种肿瘤患者的外周血和肿瘤组织呈现高表达,其高表达很可能通过抑制CD4+、CD8+ T淋巴细胞的肿瘤杀伤效应或引起效应性T淋巴细胞对肿瘤抗原的耐受,而不产生急性或记忆性效应性T淋巴细胞反应,最终逃避免疫攻击,营造了机体免疫抑制微环境,介导肿瘤的免疫逃逸。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肠功能改变的研究
    甄亚男, 徐忠法
    2011, 38 (1):  57-59. 
    摘要 ( 1637 )   PDF(349KB) ( 3298 )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患者往往出现大便次数增多,大便失禁等排便功能障碍。研究表明,其功能障碍与新建直肠顺应性改变、肛门内括约肌功能损伤、内括约肌神经反射通路损伤、排便感觉变化等病理生理机制有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DNA双链断裂修复与卵巢癌的相关性研究
    由卫芝, 张师前, 张玲
    2011, 38 (1):  57-59. 
    摘要 ( 982 )   PDF(314KB) ( 2992 )  
    DNA双链断裂修复(DSBR)是人类最主要的修复途径之一,其中修复基因可以修复损伤DNA,保持遗传信息的完整性,从而抑制癌症的发生。随着对DSBR与肿瘤关系的深入研究,DSBR中相关基因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及治疗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ALL4基因在恶性血液病中的研究
    喻依川, 陈林
    2011, 38 (1):  64-66. 
    摘要 ( 1252 )   PDF(351KB) ( 2897 )  
    SALL4与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深入研究 SALL4基因及蛋白的功能,将有助于阐明白血病的发病机制,为治疗白血病提供新靶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恶性肿瘤骨转移机制研究进展
    张新明, 高伟, 潘琪
    2011, 38 (1):  67-69. 
    摘要 ( 1535 )   PDF(369KB) ( 4317 )  
    恶性肿瘤骨转移的发生包括肿瘤细胞的特性、骨骼微环境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溶骨和成骨是两种不同的病理类型,其发生机制各不相同。骨损害与肿瘤生长密切相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裸鼠模型在人膀胱癌中的实验研究现状及展望
    朱德淳, 刘禄成, 温都苏
    2011, 38 (1):  70-73. 
    摘要 ( 1127 )   PDF(346KB) ( 3137 )  
    人源性膀胱癌裸鼠模型与人类膀胱癌生长特性相似,能更好地模拟膀胱癌在人体内的自然生长过程及许多生物学行为。为深入研究人膀胱癌发生发展与转归机制,进行新型膀胱腔内生物免疫制剂和化疗药物临床前期评价,探索分子靶向治疗策略,建立人源性膀胱癌裸鼠模型具有重要的临床与科研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胶质瘤分级中的价值
    李伟, 龙晚生, 罗学毛, 等
    2011, 38 (1):  74-77. 
    摘要 ( 1345 )   PDF(491KB) ( 2933 )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在鉴别胶质瘤瘤体区、瘤周区和正常组织中的应用及鉴别胶质瘤良、恶性的价值。 方法 采用Philips 1.5 T Achieva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对46例胶质瘤患者行常规MRI 及DWI,弥散系数b值分别取0和1000s/mm2,测量瘤体区、瘤周区及对侧正常组织的ADC值。 结果 胶质瘤瘤体区的DWI和ADC图信号分别高于和低于正常脑组织。Ⅰ、Ⅱ、Ⅲ、Ⅳ级胶质瘤瘤体区的ADC值为别为1.68±0.18、1.65±0.20、1.29±0.16、1.21±0.21;瘤周区的ADC值分别为1.74±0.22、 1.72±0.19、1.35±0.20、1.28±0.19,与对侧正常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瘤体区与瘤周区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级(Ⅰ、Ⅱ级)胶质瘤的ADC值明显大于高级(Ⅲ、Ⅳ)胶质瘤(P﹤0.05)。 结论 DWI、 ADC图及ADC值能鉴别胶质瘤瘤体区及瘤周区与正常组织,但不能可靠地鉴别瘤体区及瘤周区。ADC值能够反映肿瘤的细胞构成,DWI对良、恶性胶质瘤的分级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乳腺癌肿瘤组织不同部位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
    顾斌, 陈建中, 张鑫
    2011, 38 (1):  78-80. 
    摘要 ( 1367 )   PDF(359KB) ( 3634 )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肿瘤组织中不同部位雌、孕激素受体表达情况。方法 收集32例手术切除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肿瘤标本,于每例肿瘤标本4个不同部位取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部位雌、孕激素受体表达情况。结果 肿瘤组织不同部位雌、孕激素受体检测结果一致性好,最好Kappa值分别为0.789和0.810,最差Kappa值分别为0.563和0.672(P均﹤0.001)。结论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肿瘤组织不同部位雌、孕激素受体表达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差别小,临床对肿瘤标本不同部位进行重复检测意义不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